以弱胜强,关于历史上悬殊最大的战役,你了解多少?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4-05-20 三国 阅读: 1
摘要: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弱胜强的战役,比如周灭商的牧野之战、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而很少人知道这场强弱悬殊最大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弱胜强的战役,比如周灭商的牧野之战、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而很少人知道这场强弱悬殊最大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

以弱胜强,关于历史上悬殊最大的战役,你了解多少?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公元383年5月,荆州刺史桓冲率十万荆州兵北上伐前秦进攻襄阳,牵制前秦军,阻隔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前秦水军,减轻长江下游地区前秦对东晋的压力。8月,苻坚亲自率领60万步兵、27万骑兵、3万羽林郎南下。同时,他又派梓潼太守裴元略率领7万水军从巴蜀顺流而下,直逼建康。谢安临危受命,以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并谢琰、桓伊等人,领8万兵马,分三路迎击前秦军。同年10月,苻融所部攻克寿阳,擒获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慕容垂攻下了郧城。苻融进军攻打胡彬退守的硖石。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攻打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刘牢之以5千精兵奇袭秦军,秦军败战,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地横渡淮河逃命。,取得洛涧大捷,秦军折损10名大将,5万主力。洛涧大捷之后,晋军士气大振,乘胜追击。谢石立刻率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今淝河,安徽寿县南)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和苻融登上寿春城头,遥望淝水彼岸的晋军,但见"部阵整齐,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怃然有惧色"。此时的符坚骄傲的心态有所收敛,便跟苻融说道:"晋兵是一支强大的劲旅,你怎么说他们是弱军呢?"("草木皆兵"的成语即是出自于此。)

以弱胜强,关于历史上悬殊最大的战役,你了解多少?

苻坚在五胡时代的几位皇帝中,算是比较有做为的。公元357年他夺得帝位,此后,他重用汉人王猛辅佐,废除苛政,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加强军备,从370到376年之间,前秦先后攻灭了前燕、前凉等国,统一了北方,国势一时大振。在王猛去逝之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南侵并非易事。但一心希望尽早统一中国的苻坚却嗤之以鼻,认为自己拥有百万大军,区区长江不足为惧,长江南岸的几万晋军又如何能与自己相抗衡,因此才有这段后来被称之为"投鞭断流"的骄傲言论。也就是这样的性格,才有了淝水之战的失败。

淝水之战的过程极其简单。前秦军高歌猛进,一举攻下寿阳(今安徽寿县)。此时的苻坚玩起当初曹操在荆州写信劝降孙权一样的把戏,派出东晋降将朱序去东晋大营向主将谢玄劝降。不料朱序是个卧底,跑去通风报信,叫谢玄抓紧时间狠狠打击前秦的先头部队,一战功成。

想的倒是挺好,但执行起来就出了大问题。数十万大军的指挥调度极为复杂。当后退的命令下达后,这支多民族多部落组成的部队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形。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只能靠传令兵口口相传。先头部队一撤,对面的晋军赶紧渡水冲锋。前秦部队的主动后撤变成溃败了。前秦的主将苻融骑着马想压住阵脚,却被撤退的士兵撞到马下,一场纷乱中,苻融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帅,秦兵群龙无首,前锋的溃逃引发后方部队的惊慌。而后面的部队还来不及组织防御,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前秦部队彻底乱了,随后晋军全力出击,秦军兵败如山倒,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秦军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淝水一役,前秦军队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当初苻坚以"投鞭断流"的豪语兴师南侵,没想到却落得"风声鹤唳"的慌军溃逃而归。就这样,号称的百万大军倾刻间灰飞烟灭。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7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15万大军,并阵斩苻融。

淝水之战后,北方重新陷入分裂。鲜卑慕容垂乘乱而起,在东方建立了后燕政权。苻坚逃出长安后,被羌族首领姚苌所获,并于385年10月16日被杀。趁前秦乱亡,羌族首领姚苌乘机在秦陇地区建立后秦政权,建都长安。直到439年,北魏拓跋部重新统一了黄河流域。

以弱胜强,关于历史上悬殊最大的战役,你了解多少?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以弱胜强,关于历史上悬殊最大的战役,你了解多少?

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其他相关

关于中国历史的七条谣言,你也被骗了吗?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0 阅读: 1
谣言1、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 这条谣言流传很广。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原来是吕不韦的小妾。后来,吕不韦把她送给了秦国公子异人。据说当时赵姬已经怀孕,后来就生下了秦始皇。 真实情况:百家讲坛讲师王立群曾专门就此问题拜访了国内多位妇科专家,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不可能。而且有明确史料记载,秦始皇是足月而生的。所以,秦始皇不会是吕不韦的儿子。 谣言2、项羽是大英雄,刘邦是流氓? 真实情况:当时的人,普遍更欣赏刘邦,厌恶项羽。项羽为人残暴,从起兵反秦开始,他多次屠城,残杀无辜百姓。巨鹿之战后,项羽更是杀害了20万秦军降卒。齐地百姓本已打算归降项羽。但由于项羽在齐地滥杀无辜,齐人又开始反抗项羽。项羽只会以武力恐吓别人,并不懂得任何政治策略,所以逐渐失去人心。而刘邦一直有忠厚长者的名声,当时的人都离开项羽、归顺刘邦。...

历史上为何找不到一点关于秦始皇皇后的记载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8 阅读: 1
中国人历来有一个习惯,喜欢统计一下谁是这个行业的第一人,谁是最后一人。比如谁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当然是秦始皇。谁是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知道秦始皇的人肯定比知道溥仪的人多。除了秦始皇是第一个称皇帝的人,更主要恐怕还是他作为千古一帝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力。 ...

历史故事:关于焚书坑儒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8 阅读: 1
晚年的秦始皇,因为惧怕死亡,他的主要心思,都放在追求长生不老上。在古代中国,修炼长生不老之术,提炼仙丹仙药的人,被称为方士。他们是古代的气功师,也是古代的化学家,在思想流派上与道家息息相关。 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天下,抵达琅琊台(今山东胶南)。琅琊台的碧波蓝天,奇山妙境,使第一次见到大海的秦始皇大为兴奋。他在琅琊台整整住了三个月,快活得不想离开。他在琅琊刻石记功,修筑别馆,移民三万户来这里定居,减免他们的赋税,相当于将琅琊台作为自己的汤沐地,新建了一座供自己休养的城市。...

关于历史,20个有趣的规律,长见识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7 阅读: 1
规律1:中国很多省份地盘的划分,蕴含了历史教训、经验和政治智慧。举例说:“河南省”按理说是“黄河南边的省”,但是,河南省有几个地方是在黄河以北的,它们是:焦作、济源、新乡、安阳、濮阳、鹤壁。为什么呢?其中一个考虑是防范地方割据。假设军阀以黄河为界,割据独立,在黄河岸边设置重兵防守,那么,皇帝的部队去讨伐,需要横渡黄河天险,还要打非常艰苦的登陆战,这事在古代其实非常困难,所以,要把黄河以北的几个地方划入河南省,这样可以降低风险。举例说,河南军阀要造反,那么,黄河把河南一分为二,削弱了造反力量。假设河南的邻省造反,那么,官军可以从自己控制的河南境内横渡黄河,出兵绕道平乱。同理,长江贯穿了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份的土地,把这些省份的土地一分为二,其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你细品一下这里面的政治智慧,真的很有意思。这事也从侧面告诫了我们:政治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活儿。...

关于李显上位后官员不能善终的揭秘:历史的真相与误解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6 阅读: 1
一、引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唐朝无疑是一个辉煌的时代。然而,在这个辉煌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其中,李显上位后官员不能善终的说法一直流传于民间,成为了许多历史学家和爱好者探讨的话题。那么,这一说法究竟是否成立?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一历史谜团。 ...

关于蒙古,四则有趣的历史冷知识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6 阅读: 2
冷知识一 蒙古人为什么侵略南宋? 当年,蒙古人和汉人的国家(南宋)无冤无仇,为什么在1235年,蒙古大军突然大举动员、攻击南宋呢?是不是因为蒙古人“天生侵略成性”呢? 其实,这件事说起来,还没有那么简单,老冯为你简单扼要解释一下: ...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