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敌无数的百团大战,为何会遭到批评?关于它的历史谜团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4-05-21 历史 阅读: 1
摘要: 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为何遭到很多人的批评? 大家都知道百团大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斗,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但是现在出现了很多批评百团大战的声音,例如打得时机不对,八路军过早地暴露实力,导致鬼子报复开展的大扫荡造成了巨大损失,那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为何遭到很多人的批评?

大家都知道百团大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斗,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但是现在出现了很多批评百团大战的声音,例如打得时机不对,八路军过早地暴露实力,导致鬼子报复开展的大扫荡造成了巨大损失,那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杀敌无数的百团大战,为何会遭到批评?关于它的历史谜团

百团大战在历史上确实有着几个疑点,今天就让咱们一起回到烽火狼烟的抗日战争,一起看一看这场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想了解百团大战,咱们搞懂两个点就行,第一是时机,第二是规模。

在大家的印象里,八路军都是小规模的敌后作战,没有过进行大兵团作战,而百团大战正是第一次。这场大兵团战斗其实也是被逼的,当时的情况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刻。

杀敌无数的百团大战,为何会遭到批评?关于它的历史谜团

在1940年的春夏之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即将崩溃的危险,在国际上英法政府为了拉拢日本,让日本在欧洲战场保持中立的态度,准备对日本侵华的事不再过问。美国也开始了进行“美日谅解”活动,国际上的形势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时刻。

国际上的糟糕形势也蔓延到了国内,在明面上有着亲日派汪精卫的公开投降,在暗地里更是有一股妥协投降之风在国内悄悄蔓延,甚至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也对抗日结果进行了极其悲观的预测,准备对日妥协。

可以说此时的中国面对的是亡族灭种的危险,这时候毛泽东主席带领的共产党站了出来,党中央提出

“现在是中国空前投降危险与空前抗战困难的时期。”百

团大战正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至于这个游击战为何变得规模如此大,别急,咱们一会会说到。

杀敌无数的百团大战,为何会遭到批评?关于它的历史谜团

除了国内外形势,更重要的是百团大战打破了鬼子为八路军精心准备的“囚笼政策”。

从1939年3月起,华北日军开始实施司令官多田骏提出的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辅之以封锁沟、封锁墙,妄图抗日根据地困死的囚笼政策。这使得很多根据地处于严重退缩的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八路军的发展。

打破囚笼政策,取得发展空间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杀敌无数的百团大战,为何会遭到批评?关于它的历史谜团

所以说百团大战的发起时机非常合适,在成功后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和信心,更让大家知道了谁才能救中国。至于说百团大战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引发了鬼子疯狂报复造成了大规模的牺牲。

这就来到了第二个问题,那就是百团大战的规模。大家都知道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彭德怀元帅,但是这位总指挥在布置任务时可只是部署了20来个团参加战斗,并且名字也不叫百团大战,而是叫做正太战役。

杀敌无数的百团大战,为何会遭到批评?关于它的历史谜团

从7月22日发布正太战役的预备命令到8月22日整理战情时,彭德怀和左权才意外地发现一共有105个团参加了战斗,这才有了百团大战这个称号。那是为什么从20来个团发展到100多个团参站呢?

四个字总结:

抗日热情

。不同于当时国内上流社会的悲观的投降主义,底层老百姓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正像一句古话“仗义每是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杀敌无数的百团大战,为何会遭到批评?关于它的历史谜团

咱们来看一下百团大战的最初目标,是要破坏敌人修建的正太铁路。这条铁路是从河北石家庄通往山西太原,全长243公里,在沿线驻守足有3600名日军。正太铁路还是敌人“囚笼政策”关键的一条线,破坏掉这条铁路也就让敌人的囚笼出现了裂缝。

杀敌无数的百团大战,为何会遭到批评?关于它的历史谜团

这场战斗却不简单,不仅敌人兵力多有着地利的优势,再加上战线长可以利用铁路进行机动灵活的支援。在战前,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就充分预估了战斗的难度,准备了20个团进行战斗。20个团的战斗规模在此前八路军战斗中也是很少见的,在战斗开始后,参战人员就好比放了发酵粉的面团迅速变大。

杀敌无数的百团大战,为何会遭到批评?关于它的历史谜团

就好比李云龙打平安县城,不管是不对眼的楚云飞还是兄弟部队的丁伟、孔杰,再加上下属的县大队、区小队。听说有战斗要打,全都上场让整个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其实这个和百团大战还有一点像。

杀敌无数的百团大战,为何会遭到批评?关于它的历史谜团

在正太战役开始后,因为根据地军民的抗日热情变成了真正的百团大战,所以百团大战实际上不是由任何人或者一级机构发动的,而是华北八路军全体将士积极主动参加的结果。

据山西阳泉的老民兵王德顺说:“我们实在是受够了汉奸和小日本的气了!听说正规部队要打日本人,能拿起武器的人全跟着部队跑。”

杀敌无数的百团大战,为何会遭到批评?关于它的历史谜团

鬼子在华北平原推行的囚笼政策和时不时地扫荡政策,让百姓苦不堪言,一个村子里没有任何一家跟鬼子没有血海深仇的。

杀敌无数的百团大战,为何会遭到批评?关于它的历史谜团

百团大战就像毛泽东主席说的一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在战后遭到了鬼子的疯狂报复给抗日根据地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战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事,如果我们不发动百团大战,不打疼鬼子,他们能不杀中国人吗?能退出中国吗?

显然不能,中国的土地要靠中国人的双手来捍卫。百团大战,正是八路军正规部队和无数具有抗争意识的中国人做的反抗,这比一场正规的大兵团作战还要宝贵,他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有脊梁,有英雄的。

杀敌无数的百团大战,为何会遭到批评?关于它的历史谜团

其他相关

以弱胜强,关于历史上悬殊最大的战役,你了解多少?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0 阅读: 1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弱胜强的战役,比如周灭商的牧野之战、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而很少人知道这场强弱悬殊最大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关于中国历史的七条谣言,你也被骗了吗?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0 阅读: 1
谣言1、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 这条谣言流传很广。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原来是吕不韦的小妾。后来,吕不韦把她送给了秦国公子异人。据说当时赵姬已经怀孕,后来就生下了秦始皇。 真实情况:百家讲坛讲师王立群曾专门就此问题拜访了国内多位妇科专家,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不可能。而且有明确史料记载,秦始皇是足月而生的。所以,秦始皇不会是吕不韦的儿子。 谣言2、项羽是大英雄,刘邦是流氓? 真实情况:当时的人,普遍更欣赏刘邦,厌恶项羽。项羽为人残暴,从起兵反秦开始,他多次屠城,残杀无辜百姓。巨鹿之战后,项羽更是杀害了20万秦军降卒。齐地百姓本已打算归降项羽。但由于项羽在齐地滥杀无辜,齐人又开始反抗项羽。项羽只会以武力恐吓别人,并不懂得任何政治策略,所以逐渐失去人心。而刘邦一直有忠厚长者的名声,当时的人都离开项羽、归顺刘邦。...

历史上为何找不到一点关于秦始皇皇后的记载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8 阅读: 1
中国人历来有一个习惯,喜欢统计一下谁是这个行业的第一人,谁是最后一人。比如谁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当然是秦始皇。谁是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知道秦始皇的人肯定比知道溥仪的人多。除了秦始皇是第一个称皇帝的人,更主要恐怕还是他作为千古一帝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力。 ...

历史故事:关于焚书坑儒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8 阅读: 1
晚年的秦始皇,因为惧怕死亡,他的主要心思,都放在追求长生不老上。在古代中国,修炼长生不老之术,提炼仙丹仙药的人,被称为方士。他们是古代的气功师,也是古代的化学家,在思想流派上与道家息息相关。 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天下,抵达琅琊台(今山东胶南)。琅琊台的碧波蓝天,奇山妙境,使第一次见到大海的秦始皇大为兴奋。他在琅琊台整整住了三个月,快活得不想离开。他在琅琊刻石记功,修筑别馆,移民三万户来这里定居,减免他们的赋税,相当于将琅琊台作为自己的汤沐地,新建了一座供自己休养的城市。...

关于历史,20个有趣的规律,长见识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7 阅读: 1
规律1:中国很多省份地盘的划分,蕴含了历史教训、经验和政治智慧。举例说:“河南省”按理说是“黄河南边的省”,但是,河南省有几个地方是在黄河以北的,它们是:焦作、济源、新乡、安阳、濮阳、鹤壁。为什么呢?其中一个考虑是防范地方割据。假设军阀以黄河为界,割据独立,在黄河岸边设置重兵防守,那么,皇帝的部队去讨伐,需要横渡黄河天险,还要打非常艰苦的登陆战,这事在古代其实非常困难,所以,要把黄河以北的几个地方划入河南省,这样可以降低风险。举例说,河南军阀要造反,那么,黄河把河南一分为二,削弱了造反力量。假设河南的邻省造反,那么,官军可以从自己控制的河南境内横渡黄河,出兵绕道平乱。同理,长江贯穿了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份的土地,把这些省份的土地一分为二,其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你细品一下这里面的政治智慧,真的很有意思。这事也从侧面告诫了我们:政治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活儿。...

关于李显上位后官员不能善终的揭秘:历史的真相与误解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6 阅读: 1
一、引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唐朝无疑是一个辉煌的时代。然而,在这个辉煌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其中,李显上位后官员不能善终的说法一直流传于民间,成为了许多历史学家和爱好者探讨的话题。那么,这一说法究竟是否成立?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一历史谜团。 ...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