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写意,是因为根植着老庄思想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色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画种。山水画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宋以后一直被视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画科。宋以后,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第二个『高峰』。由于元朝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汉族的文人士大夫在政治上受到极大打压,故转而投身文学艺术的创作。学者耿明昭在《荣宝斋》杂志发表《中国山水画之滥觞及其美学积淀》,文章中有如下考证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宋摹本)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宋摹本)
『元山水画作为一种精神载体,所表现的已不是完全客观条件下的自然风景,有更多人格化的因素,透过作品表现出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超绝的意境。』因而可以说,元代文人艺术家尤其追求道家思想所强调的审美心境—平淡天真,空明澄澈,努力将『无我之境』转化为『有我之境』,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因此,元代的山水画『意境深远』,极力追求绘画的诗意及意境,强调自我心性的抒发与表达。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宋摹本)
元代山水画与老庄生命哲学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而元代艺术家笔下的山水风貌又笼罩和统摄了明清山水画坛数百年。由此看来,老庄哲学思辨一直贯穿并延伸于整个中国山水画史。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摹古』及『复古』的思想体系变得越来越僵化,以致于在审美心境上有所倒退。但无论是哪个朝代,其山水画的发展都潜移默化地受到老庄哲学思辨及审美心境的影响。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故宫博物院藏
以老庄哲学思辨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是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国审美心境的养成源于老庄思想的激发,并在历朝历代的美学家那里得到新的滋养,为其注入新鲜活水。博大精深的老庄哲学创建了中国文化语言中的『大美』境界,其空明澄澈、超然物外的审美认识进一步深化了文艺创作中的审美意识,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的养成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141. 故宫博物院藏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史上最重要的画科——山水画萌芽并得以发展,自然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进入人们的视野,与之相关的山水画作品被自觉地创作出来。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能在魏晋时期产生并发展,是因为政治的失意和文化的繁荣促使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抽身于政治而寻求山野;同时,崇尚玄学的老庄思想占据社会主流,为山水画奠定了美学根基。
北宋 郭熙 窠石平远图 167.7cm×120.8 故宫博物院藏
在老庄生命哲学的影响下,山水之美被发现、发展,放逸林泉、游历山川成为时代风尚,催发人们在山水之间追寻生命意识和自我价值。自然山水在融入人的生命意识后,渐而升华为『精神的山水』,并通过山水画将『山水』作为天地之化身,以表达画家对天地大美的独特感受。诚如页朗先生所说:『中国美学要求艺术作品的境界是一全幅的天地,要表现全宇宙的气韵、生命、生机。』
南宋 米友仁 云山墨戏图 195..4cm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米友仁 云山墨戏图 195..4cm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时代起登上中国绘画的历史舞台,并逐渐占据画坛主流,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绘画形式。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山水画,都受到了老庄生命美学的催生与感染,追求生命意识和心性的神韵,是中国山水之『魂』。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