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鼻祖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还示表、墓田丙舍帖
▼宣示表(选自停云馆帖)
▼荐季直表(选自郁冈斋帖)
▼贺捷表(选自郁冈斋帖)
▼还示表(选自快雪堂帖)
▼墓田丙舍帖(选自停云馆帖)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楷书按其形体大小分为小楷、中楷、大楷三种。小楷通常指两厘米以内见方的楷体小字。小楷作为楷书的一种,始于汉末三国,成熟于两晋,完备于隋唐,流传发展至今。关于楷书的产生和发展,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真书之变,其在魏、汉间乎?汉以前无真书体。真书之传于今者,自吴碑之《葛府君》及元常(钟繇)《力命》《戎辂》《宣示》《荐季直》诸帖始,至二王则变化殆尽,以迄于今,遂为大法,莫或小易。』六朝以降,这种新书体被称为真书、正书。至唐代,真书这种书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被人们当作学习摹仿的楷模,因而又被称为楷书。
三国时期魏国钟繇,取法东汉民间隶书的一些书写方式,对汉隶『蚕头雁尾』的写法进行省略性的改造,开辟了一条由隶书向楷书转化的途径。他的代表作《荐季直表》《宣示表》《贺捷表》《还示表》《墓田丙舍帖》等小楷作品,字形扁方,富有隶书意趣,布局大小相间,疏朗自然。钟繇对楷书书体的变革,对后世楷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被后人尊为『楷书鼻祖』。
东晋王羲之的小楷取法钟繇而又别开生面。从传世的《黄庭经》《乐毅论》和《东方朔画赞》等刻帖我们不难看出,王羲之的小楷,其用笔藏露结合,结体平正宽博,章法追求整齐工稳,风格端庄秀逸。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后来终成大家,与父亲合称『二王』。王献之的传世小楷名作《洛神赋十三行》,用笔变其父亲的内擫而为外拓,结体宽绰舒展而又灵动多变,章法采取纵有行、横无列的形式,行与行、字与字之间揖让有序、顾盼生姿。
进入唐代以后,楷书臻于鼎盛,出现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虽然他们的楷书成就主要表现在中楷和大楷方面,但他们的小楷也一如他们的中楷和大楷一样,表现出了不俗的功力。欧阳询《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瘦硬刚劲、法度严整,虞世南《破邪论序》的秀雅温润、闲逸平和,褚遂良《阴符经》的沉着茂密、端妍飘逸,颜真卿《小字麻姑山仙坛记》的宽博方正、庄严稳健,柳公权《太上老君常清静经》的瘦硬爽利、清癯精劲等,都充分体现了书家小楷书的斐然成就,成为后世小楷爱好者的良好范本。
此次我们辑入的魏晋唐小楷十四种,分别来自《停云馆帖》《郁冈斋帖》《快雪堂帖》《星凤楼帖》《越州石氏本》以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日本三井氏听冰阁旧藏本等著名刻帖,现加以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鉴赏。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以上图文选自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6月版《魏晋唐小楷集》,定价:28.00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