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重镇——武川
北魏重镇
武
川
“阴山文化血脉养育出来的北魏重镇”,这是知名作家邓九刚先生为《神奇武川》一书所作序中的一句话,可见武川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阴山是联系南北的纽带,这个坐落在阴山北麓的北方小城武川,便是这纽带上的一把钥匙。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北麓。县境东南和南部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回民区和土默特左旗相连;西南和西部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固阳县毗邻;北部与包头市达茂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接壤;东部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交界,属呼和浩特市。全县辖3镇5乡,93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964个自然村。县境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县境地形南山北丘,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最宽约60公里,平均海拔1500—2000米。
武川县资源较为丰富,已发现的石灰石、黄金、铁矿、石墨、焦煤、腐植酸、石材等矿产资源有28种之多;农产品以马铃薯、莜麦、荞麦、油料等为主。特别是武川土豆的知名度较高。武川马铃薯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食品,获得了“武川土豆”的商标使用权,2010年又成为上海世博会指定的食品和展品。县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经济正在起步阶段,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是革命老区。
壹
英武之乡
文化铸魂
由呼和浩特北行,沿着九曲回肠的柏油盘山公路,穿过群峰起迭的大青山,眼前便会出现一个清新典雅、风格别致的小镇,这就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武川县城——可可以力更镇(蒙古语),汉语意为蓝色的山弯。武川在内蒙古历史上是重要的边防军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此。据清代乾隆年间的史学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归纳“周、隋、唐三代之祖,皆生武川,区区一偏僻弹丸之地,出三代帝王。周幅员尚小,隋唐大统者三百余年,岂非王气所聚,硕大繁滋也哉。由此足见武川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称武川为历史重镇、英武之乡,实不为过。
“走进武川就是走进历史”,据考古研究证明,古镇武川,早在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期)人类便在此有刀耕火种、生活劳作、繁衍生息的活动遗迹。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抵御匈奴;秦朝大将蒙恬率众修筑长城;公元四世纪,鲜卑人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之初,在此设镇,是唯一原名原址保留至今的“北魏六镇”之一;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集团“关陇集团”就发祥于此,并孕育产生了北周王朝宇文家族的五位皇帝;隋唐王朝的祖先们均在武川做官镇守,驰骋疆场,逐鹿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鼎盛王朝;成吉思汗的三女儿阿刺海别吉公主曾在此任监国;民国时期任绥远警务处长的吉鸿昌亲率兵工、民役在此修筑了吴蚣坝道路并题词“化险为夷”石刻仍保留至今;赵、秦、汉、北魏、金五个朝代都曾在此修筑长城。古镇武川历来为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内地农耕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带。古代交通要道—“白道”纵贯境内,并成为汉唐以来草原“丝绸之路”和蒙俄的“茶商之道”,形成了独特的白道文化。
武川境内的赵、秦、汉、北魏、金五个朝代的长城、游牧贵族狩猎地遗址、土城梁古城遗址、魏帝行宫遗址、五皇庙、关帝庙、老爷庙、大仙洞、牌楼馆、白道、民族英雄吉鸿昌的题词——化险为夷、通往北部草原的古驿道遗址,这些古迹均承载着武川的历史文化。
贰
革命圣地
红色印记
武川县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大青山是革命的山,是英雄的山。抗战年代,得胜沟乡的得胜沟、李齐沟等和大青山乡的井尔沟是抗日活动的核心区域,也是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2005年,武川县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命名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得胜沟抗日游击根据地被命名为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得胜沟,被称为塞外“小延安”, 距得胜沟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山大沟深,地形险要,是当年大青山支队司令部、缓远省委、行署机关驻地,现有司令部、卫生队、教导队、电台遗址,李井泉、姚吉吉 、杨植林等领导人住过的窑洞和办公用的石磨、树墩,存有八路军作战用过的电台、战刀、手榴弹、马蹬、火盆、粮食袋、火镰等珍贵文物。根据地内曾留下李井泉、姚吉吉、黄厚、杨植林等一大批革命前辈戎马生涯的足迹,留下了大青山抗日军民奋勇杀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李齐沟,是红色的老区,绿色的山区,形成红绿交相辉映的资源布局。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李齐沟向南再走四五公里便是当年郝秀山等革命前辈创建的“郝区政府”原址。几间窝棚,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面,窝棚前的一块巨石上赫然刻着“郝区政府”四个大字。在群峰耸立的李齐沟内,风景绝秀、地势险要,天然植被极其繁盛,有全区保存完好、面积最大的珍稀树种天然云杉林,素有植物学研究“实验室”之称,1997年被县人民政府划定为自然保护区。井尔沟,是抗日的前哨,外围部队的驻扎地和后勤保障地。
为充分挖掘旅游区内丰富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大青山抗日军民及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传统,旅游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核心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如今,红旅公路已开通,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展馆已建成,遗址遗迹进行了修缮,相关配套设施完善,2008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叁
风光旖旎
诗情画意
哈达门高原牧场旅游区是自治区精品旅游线路之一,塞北闻名的高山草甸草原,景区从2005年开始开发建设,共分三期工程,现在一、二期工程已完工,并于2006年8月向游人开放,整个旅游区内的地形骨架由11道深切沟谷和沟间梁地组成,地形起伏较大,形成了峡谷、山地、高山台地错落分布的地形格局。林海与草场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景观层次分明,如诗如画,给人以阴柔与阳刚相济的和谐美。在这里,不仅能够了解到游牧民族厚重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在这个天然的大氧吧里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牧场内沟谷、山地、丘间平地为主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森林、草原复合景观,是一个隐藏在青山深处的绿色宝库。
淖尔梁生态旅游区是阴山山脉最大的高山湿地草原,其温度与净化空气的功效,直接影响到呼市地区,旅游区的山川地貌形态各异,堪与青藏高原黄河发源地相比,原始而壮观,粗犷而秀美,湿地远观似一条翠绿的彩带飘镶在草原中心,坦荡如砥,近则为天然形成的无规则一尺见方小草墩,当地人称大淖儿,因寻常年份草墩分布于积水之中,形成沼泽地,既有粼粼波光,又有翠绿草丛,面积广袤绵长,类似江河源头,每到初夏,山外仍是光秃秃的,但梁上已是绿草生波,更为奇特的是,山底的水井在十米以下才能见到水,但山顶却清泉潺潺。淖尔梁从梁底到梁顶,都裹着一层厚厚的黑土壤,肥力颇大,人走上去,极松软,极富弹性,为呼和浩特市地区乃至阴山与草原接壤地带唯一特殊地貌。
淖尔梁湿地草原的四周,奇峰屹立,各具特色,西北侧,有突兀而起的两座“大石峰”,分布在宿练耗赖的东西两侧,“西石峰”从西远眺,宛若一樽双驼峰,从东远眺又似一条翘首而卧的龙;“东石峰”从西仰望近似一头突发的雄狮。东北边是草原的最高峰,海拔2067米,登峰远望,辽阔无垠的高山草原尽收眼底,连绵起伏,群峰交叠,耸入云间,大有呼唤远山之感。东南边有一座山峰,称“揽月峰”,每当阴历的中旬,满月升起,你站在山峰上,身似置九天之中,月亮在你身边盘旋,完全有揽月之境。坡上坡下灌木种类繁多,自然植被以克氏针矛草为主,并有石生针矛草分布。药材、野草、山花混杂其中。山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完全是一派北国草原的景象。蘑菇、金针、蕨菜、山葱到处都有,狐狸、野兔、獾子、乌蛇、山鸡、半翅随处可见,是大青山北坡独有的一块风水宝地。
| 内容来源:呼和浩特市旅游融媒体中心
| 综合编辑:呼和浩特市旅游融媒体中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