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名城保定定州市
定州市位于太行山东侧,华北平原西缘,河北省中部偏西。北与望都、唐县交界,西与曲阳接壤,南与新乐、无极、深泽毗连,东与安国为邻。市辖25个乡镇(办事处),518个村街(社区),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5万亩,总人口120.6万,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首批扩权县和河北省重点培育的中等城市。2009年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连续四年荣膺 “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定州属海河流域冀中平原,沙河、孟良河、唐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定州交通区位得天独厚,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距北京196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距石家庄国际机场38公里,距黄骅港165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纵贯南北,朔黄铁路、定河公路横穿东西,省、县道四通八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特别是随着京石高铁、曲港高速的建设,铁路、公路呈“双十字”形交汇,已成为辐射周边县(市)的区域性中心。
中山文化源远流长
定州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先人就在此繁衍生息,商代建立贵族方国,春秋时期齐相管仲在此筑城,战国时期中山国在此定都,西汉至前秦一直为中山国都,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垂称帝于中山,北魏时期(公元400年)始称定州,后历代设州置府,曾为行台、府、路、郡、州治所,民国时两度为专署驻地,1949年至1954年设定县区督察专署,历史上就是周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定州名胜古迹众多,现有我国最高的砖木结构塔——开元寺塔,北方保存最好的州属贡院——考棚,全省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大型砖墓室——东汉中山墓等国家级文保单位7处,有始建于唐代的文庙,宋代的雪浪斋,元代的清真寺,明代的南城门,清代的王灏庄园等省级文保单位15处。定州收藏文物丰富多彩,藏有商周以来文物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二、三级文物940余件,古籍旧志2.9万余册,数量居河北省各县(市)首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汉代作为中山国都329年,先后出土了7套质地不同的金、银、铜缕玉衣,被称为金缕玉衣的故乡;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定窑,生产的定瓷素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美誉。定州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
定州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先后涌现出汉代音乐家李延年,唐代著名诗人崔护、刘禹锡,宋代著名哲学家程颢、程颐,现代教育家、史学家、美术家王森然,人民音乐家张寒晖等一大批文化名人,被誉为诗歌之城、状元之乡。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晏阳初先生,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定州开展平民教育。定州秧歌、子位吹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物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烽火岁月树立丰碑
1923年,保定育德中学学生、早期共产党员唐朴农,在东亭、邵村一带学生中讲解“新文化”,介绍《新青年》,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最早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翌年5月,中共党员、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回到故乡定县,以帮工务农为名,在贫苦农民中宣传革命。
1926年,在保定育德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李致祥回到定县西杨村,发展了定县第一批中共党员。1930年2月建立了定县第一个党支部——西杨村党支部。1930年12月,中共早期党员王德耀,在定县师范开展学生运动。1931年12月,孙志远受中共河北省委委派,到定县开辟党的工作,在大王耨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1932年3月12日,孙志远、王德耀等在县城东北角杨树林里成立中共定县委员会,孙志远任县委书记。1932年3月,召开了县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沙河西区、沙河东区、城南区和西北区,并相应设立中共区级委员会,领导所辖区域内的党支部。至此,县、区、村三级党组织健全。8月,中共保属特委将中共定县委员会改建为中共定州中心县委员会,领导定县、曲阳、唐县、望都、安国、深泽等县党组织,有力地配合了“高蠡暴动”,组织发动了扫盐斗争。
1937年9月28日,日军占领定县城,中共定县地方组织与上级失去联系。10月,县委副书记李济寰与晋察冀边区党组织取得联系。中共定县县委在唐县马庄召开会议,决定恢复和发展党组织,扩大抗日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政权和抗日根据地。会议决定将定县一分为二,建立定南、定北两县,分别设立中共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统一接受中共定县县委的领导,组建了以杨银山为支队长的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四支队,以唐朴农为支队长的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八支队,以刘文正为支队长的回民便衣队和以甄凤山为大队长的第五大队。这四支抗日武装同仇敌忾,收缴地主、盐店的武器,摧垮或整编地主、土匪武装,摧毁各地的“维持会”,破坏平汉铁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敌后游击战争。
1942年,是抗战最艰苦的一年。日军对定南、定北县腹地反复进行“长途奔袭”、“铁壁合围”、“拉网扫荡”。5月27日,日军野蛮采用毒气,制造了震惊华北的“北疃惨案”,800余名党政军民惨遭杀害。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定南支队、定唐支队、云彪支队和各区小队及广大民兵,以排山倒海、风卷残云之势,半年时间将所剩碉点一扫而光。8月15日,驻定县城内的日军宣布投降。在八年抗战中,全县有13466名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涌现了革命英雄杨银山、抗日英雄甄凤山、民兵英雄郝庆山这样有口皆碑的“定县三山”,7000余名英雄儿女以身殉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史诗。
1947年1月,晋察冀野战军四纵十一旅发起寨西店、十家疃战斗,毙伤国民党军队正副团长以下800余人,俘营长以下1400余人,定县城成为一座孤城。同月28日,定县城解放。10月18日,驻石家庄国民党第三军军直机关及所属第七师和十六军二十二师六十六团北进增援保定,20日凌晨行至清风店地区时,被晋察冀野战军第三、四纵的6个旅和冀晋军区地方部队、民兵阻击合围。激战至22日中午结束,生俘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副军长杨光钰等1.05万人,毙伤2700余人。清风店战役是晋察冀野战军转入战略反攻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给华北国民党军队以致命一击,直接配合了横扫北宁线的东北野战军,创造了解放战争史上军民协同、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使石门国民党军队兵力极大消弱,为解放石家庄奠定了基础。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