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07-14 艺术 阅读: 284
摘要:   《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毕加索的战争—柯尔尼卡的毁灭及扭转乾坤的巨作》[美]拉塞尔。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

  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

  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

  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

  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

  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我们看见,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可以说,这种所谓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

  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

  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

  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藏。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

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柯尔尼卡》是他的作品中颇有力度的一幅。他并不拘泥于以往人们对于造型艺术的传统认识,他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传达的情感,对具体的形式符号作了分解和重组,这充分显示了毕加索本人对于自由因素的认识,这种抽象的表现手法在他其他的作品中也有表现,但从不像《柯尔尼卡》这样突出,这样淋漓尽致。

  混入了作者的自由因素,甚至可以说是想入非非,于是我们看到的便不是一只完整的公牛,而是以牛头作为一个符号来代替;一匹躯体由写满了字的纸构成的马被铁矛刺穿便代表了生命被扼杀,文化遭到摧残;断剑旁的一朵花便代表了对死者的哀悼。自由因素的产生给艺术家表达自己的情感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契机,然而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因素的融入,给欣赏现代绘画带来了难度,他削弱了传统的写实符号代表的特定意义,而加入了更多的个人因素。

  所以在欣赏现代绘画时,为了更好的把握作品,适当的了解作者的生平,艺术特色,及作品创作的背景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西班牙绘画批评家卡苏[JEAN CASSAU]在《柯尔尼卡》中看到了可能是具有西班牙特点的一些东西:“戈雅[GOYA]恢复了生命,成了毕加索,但是毕加索获得重生后还是毕加索。

  是天才的野心使他永远地离开了家乡。他否认自身的存在,在他自己的领域之外活着,奋斗着,像鬼一样疯狂地注视着他空荡荡的家乡,迷失的自我。现在家乡又重新找到了,身心俱在,所有叫做戈雅,叫做西班牙的东西又重新组合了毕加索和他的家乡统一了。”[《毕加索的战争—柯尔尼卡的毁灭及扭转乾坤的巨作》[美]拉塞尔。

  马丁著,林立等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毕加索自己表示:“对这场战争的觉悟将会根植于西班牙艺术家灵魂之中,他们的作品中无疑会出现一些新的富有感染力的东西。这些对艺术纯粹价值的贡献将是西班牙人民的大胜利。”[《毕加索的战争—柯尔尼卡的毁灭及扭转乾坤的巨作》[美]拉塞尔。

  马丁著,林立等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其他相关

“三毛”也是徐汇人?来听听地方志里的文化密码!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6-01 阅读: 1
地方志凝聚着一方水土的故事,也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方志文化更好服务社会发展,5月16日下午,徐汇区方志文化“三进”示范推介展示会暨湖南街道方志文化街区建设发布活动在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举办。 ...
罗中立油画《父亲》(高清大图)

罗中立油画《父亲》(高清大图)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6-01 阅读: 1
油画作品《父亲》,作者罗中立,创作时间于1980年,作品篇幅:公分。罗中立《父亲》一画是在美国画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画的启发下,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画出的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

中国上下五千年,那关于那些没有历史记载的被我国称为什么时期?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1 阅读: 1
常常听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而之前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上古时期。以目前的考古情况来看,大约是在夏商之前。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淮阳发现了一座属于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在这里发现了标志文明的青铜和文字。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也发现了黄帝时代的骨刻文字。这些考古发现充分说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 ...
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论坛在香港隆重举办

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论坛在香港隆重举办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0 阅读: 1
4月28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支持,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办,大公报、点新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协办,艺术香港文化推广中心承办,华山论剑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论坛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隆重举办。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中央驻港联络办宣文部副部长林枬,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会长张国良,著名文化学者、陕西文联副主席、华山论剑西凤酒品牌文化顾问肖云儒,金庸前秘书、金庸作品编辑和研究者李以建,华山论剑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小军以及来自各界代表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了这场文化盛会。论坛由香港新闻联常务理事林芸生主持。...

山水画写意,是因为根植着老庄思想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9 阅读: 1
由此看来,老庄哲学思辨一直贯穿并延伸于整个中国山水画史。但无论是哪个朝代,其山水画的发展都潜移默化地受到老庄哲学思辨及审美心境的影响。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山水画,都受到了老庄生命美学的催生与感染,追求生命意识和心性的神韵,是中国山水之『魂』。...
六波罗密多

六波罗密多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5 阅读: 1
一、檀越波罗蜜:梵语擅越,亦名擅那,译为布施;运心普周名‘布’,辍己惠人名‘施’。’又六波罗蜜经说:‘菩萨摩诃萨,应当更发二种胜心:一者,所有资财,库藏诸物,知自性空,尤如阳焰,梦想幻化。二、尸罗波罗蜜:尸罗译为戒,亦名防止。四、毗梨耶波罗蜜:译名精进,精而无杂,进而不退。...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