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墨子》?
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墨子的著作。墨子,名翟。春秋末 战国初鲁国人。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 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他曾仕于宋,为大夫,又到过卫、齐、楚、越 诸国。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战之具,打算为楚攻宋。墨子闻讯,行 走十昼夜,到楚加以阻止。
楚惠王晚年,墨子曾向惠王上书。他和楚 贵族鲁阳文君相友善。目前所知墨子事迹仅此。
墨子有著作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七十一篇, 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
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
《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
其余大都为墨家后学所作。
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以讨论
人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问题为主,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故为集名辩
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战国名辩之学的重要材料。《备城门》、《杂
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
一种见证。
还有如《亲士》、《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
所作。
《淮南子》说,墨家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墨家和儒
家都以《诗》、《书》为经典,但儒家尊周,墨家尊夏,两家不但在
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不相容。儒家辟墨,墨家
非儒。
墨自儒出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
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
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
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
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二
是天志明鬼。
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
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
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
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
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
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信其有,而且认为
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
三是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
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
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
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
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
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
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四是节用。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
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
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
下。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釐、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
子等。《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
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
数”。
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
于楚、越者为南方之墨者。墨徒进入到秦国者也不少,从惠文王时
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礼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号令门》篇
即出于秦国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国具有较大的势力。
墨徒对自己要求较严,《庄子》说他们“以绳墨自纠,备世之
急”。
特别在生活奉养上提倡“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从而形成
了墨徒与别家所不同的一种独特形象。墨徒之间还组成纪律严格的组
织,以精于墨理者为首领,号曰“钜子”。“钜子”死则另传他人。
墨徒以钜子为圣人,“钜子”权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处置犯了过错
的墨徒。
《淮南子》说“钜子”可以指挥其徒属“赴火蹈刃,死不旋
踵”。楚悼王死后,阳城君等贵族反对吴起而失败,墨家“钜子”孟
胜效忠于阳城君,其徒属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难。
从西汉开始,墨学不再为世所重,故很少有人为《墨子》作注
释,仅西晋鲁胜曾为《经》、《经说》作注。
宋郑樵说《墨子》还有
乐舌注,不过鲁、乐之书都未流传下来。清代学者因治经而兼及诸
子,于是卢文弨、孙星衍、毕沅等又都为《墨子》作校注。清末孙诒
让《墨子间诂》为各种墨注中之最佳者。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