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被杀,是谁的过错?韩信还是郦食其,亦或是刘邦?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分封诸侯,项羽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随后,刘邦以韩信为将,趁项羽平定齐地之乱的时候,还定三秦,由此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本来,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占据了诺大的优势,甚至直接攻破了项羽的老巢。结果因为刘邦的一时大意,被项羽大败,优势尽失。
好在,刘邦手下还有张良、韩信等人。刘邦采取张良、韩信之计,开辟两路战场,一路战场就是刘邦和项羽的正面战场,另一个战场则是韩信和其他诸侯国的敌后战场。
韩信在和其他诸侯国战斗期间,屡战屡胜,势不可挡,很快就将北方统一了。可是,在韩信统一的过程中,却发生过一次尴尬的事情。
那就是齐王本来在郦食其的劝说下,愿意投降刘邦,可是韩信却以没有收到刘邦消息为由,依旧举兵攻齐,最后齐王认为自己被骗了,就把郦食其杀了。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是谁之过错?韩信?郦食其?还是刘邦?
韩信灭齐时的背景
韩信灭齐之时,正处于刘邦彭城兵败以后,韩信接连灭魏、代、赵以后。可以说,当时的韩信虽然在北方战场上硕果累累,但是位于前线作战的刘邦却实在是担忧。
首先,刘邦的正面战场上,面对的敌人是项羽。刘邦和项羽对战,能够守住就很不容易了。而刘邦用来守住项羽的精兵,也来自于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其次,等到韩信将齐地灭了以后,北方连成一片,很容易就能看出,这是一个汉、齐、楚三足鼎立之势。而且从史书上来看,当时的赵地仅仅五十几座城池,而齐地有七十几座城池。韩信也恰恰是因为自己辛苦了这么久还不如郦食其的一张嘴,这才发兵攻齐的。也就是说,齐地的战略意义非常之高。
事实上,等到韩信灭齐以后,项羽害怕韩信的威势,就是以三足鼎立的条件劝说韩信背弃刘邦的。
因此,刘邦的担心不无道理。
恰巧在此时,郦食其自告奋勇,希望前往齐国劝说齐王,投靠刘邦。这对于刘邦来说,就是天赐良机。
一旦郦食其成功劝说齐王投靠刘邦,那么韩信就无法获得灭齐的军功,也无法将北方连成一片,也有了桎梏。
郦食其之死,错在刘邦
刘邦兵败彭城之时,刘邦和韩信的约定就是,刘邦负责牵制项羽,而韩信负责开辟北方战场。如果刘邦派郦食其劝说齐王的行为被公开出来,那么无疑就说明了刘邦对韩信的不信任。
这无论是刘邦还是韩信,都是无法忍受的。尤其是韩信这种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己的主公不信任自己。
因此,刘邦不会让韩信知道此事,至少不会在明面上让韩信知道。
另一层意思也很明显,郦食其的劝说是不保险的。如果郦食其劝说失败,那么韩信再攻打齐国也不迟。而一旦郦食其劝说成功,那么韩信的威望就不会达到顶峰,刘邦也不至于怕他造反。
当然了,这一切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刘邦真的忌惮韩信。不过,这是有史料验证的。
韩信灭齐以后,要求刘邦册封自己为齐王。虽然刘邦在张良的提醒下,满足了韩信的请求,但是其第一时间的反应已经出卖了他,那就是他对韩信很不爽。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刘邦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的牺牲品,是郦食其。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