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当歌词成为文化
词的出现总是与诗相关,而今人们冠以“诗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既是分类也是一种高度。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词被人们称为“诗余”,也就是诗的剩余物的意思。在词最为鼎盛的宋代,词似乎是脱离整个社会主旋律的。宋代是严肃的,是思想收缩的年代,宋代的文人学者们希望将事物“合理化”“理性化”,希望在各个方面追求精神的统一。然而,跟这个追求理性的时代最为紧密相连的文体却是词。
在词的世界里人们更关心的是情绪的变化,是爱情的得失,是一瞬间的悲欢离合,是一杯酒、一盏茶、一处风景、一抹天色与词人内心的纠葛。这种与外界分离的状态,被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宇文所安称为“逃避主义”,当你细看这种逃避主义时,你会发现宋代文化中一些根本性的东西就潜藏在词中,这也是为什么当人们谈起宋代,不会先想到宋代的历史政治,而是想到宋代诗词文化的原因。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是宇文所安教授针对宋词流变及其历史发展的研究著作。全书聚焦于北宋时期,系统地讲述了词是如何从宴饮助兴的表演文本,最终演变成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体裁。宇文所安将研究目标聚焦于词而非词人,从出发立意上就与坊间的大部分讲述宋词史的相关书籍区分开,从表演实践、文本传播、作者问题、词集编纂与流变等全新角度将词史看成“词集史”而非“词人史”。
书中作者发现,宋代朝廷及士人将自己视为公共价值的看守者、捍卫者,这种与唐代大不相同的理念,塑造了宋人的双重标准。对词作感兴趣的士大夫只有在处理完工作后,才会把剩余的时间放在词作上,而且词的内容往往是超越束缚的、超越世间规则的,将人引向自由无拘的世界。
宋词经常抒发人们心中的不满和悔恨,但是在众多的宋词中,大部分还是情爱的、当下的、想象的、失去的、烙印在心上的人和事。在词的世界中,社会的阶级和价值体系荡然无存,在这一点上,宇文所安提出的逃避主义则不再是让人嗤之以鼻的思想,而是折射出了这个社会中人们真实的体验和愿望,人们的体验和社会规则的冲突与割裂,在词中人们能够感受到这个社会是如何辜负了人们的需求。
宋代社会对于道德和政治统一性的追求,让人们慢慢把人类经验中不符合这种统一性的东西过滤出来,整个社会逐渐将人类这一部分隔离出来并在思想上加以鄙夷,这就呈现出了一个情感丰富情绪万千的感情世界。适合这个空间的话语并不能被接受,甚至还要被批判,词就是这种话语。然而这种声音却能以真实情感吸引人类最真挚的本性。当然,也正是词不被重视,被视为一种休闲娱乐的小调子,所以词才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之相比宋诗则更符合宋代的公共属性,人们作诗非常谨慎,要在诗中体现道德和理性的统一,这也让诗失去了它的魅力。
书中对于宋词发展研究极为详尽,也带有作者自己多年以来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思考。比如说前面所说的逃避主义,还有宋词的记述者是谁?这种被视为粗野淫曲的小调如何转变成为大雅之作?其中的问题,人们都可以在这本《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中找到答案。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