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儿子小学辍学,女儿名校读博,俩孩子现状让人意想不到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09-01 社会 阅读: 261
摘要: 很少有人会不羡慕郑亚旗的童年。 身为“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从小住在1000多平米的童话城堡,家里对他向来是要星星不给月亮。 在父亲当成宝贝的书稿上撒尿,郑渊洁担心吓着他,硬是让他撒完。 他在父亲眼里,是比宝贝还要宝贝的存在。 小学毕业后要退学,父亲欣然应允,专门为他编制教材,在家手把手教他。 人人都羡慕郑亚旗能有如此开明的父亲,能享受自由浪漫的童年。

很少有人会不羡慕郑亚旗的童年。

身为“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从小住在1000多平米的童话城堡,家里对他向来是要星星不给月亮。

在父亲当成宝贝的书稿上撒尿,郑渊洁担心吓着他,硬是让他撒完。

他在父亲眼里,是比宝贝还要宝贝的存在。

小学毕业后要退学,父亲欣然应允,专门为他编制教材,在家手把手教他。

人人都羡慕郑亚旗能有如此开明的父亲,能享受自由浪漫的童年。

但是当看到郑亚旗的现状时,大家却换了一副态度。

有人嘲笑他“废了”,有人感慨他是“快乐教育的受害者”。

有人讽刺他“别人靠脑子,你靠老子”,也有人羡慕他能一辈子“啃老”。

郑亚旗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01

童年唯一的痛苦

郑亚旗第一天上小学,就有一个不愉快的经历。

当时的班主任指着一位迟到的女同学骂:“你长大后吃屎都接不到热的。”

他惊呆了,回去问父亲:“你觉得老师做得对吗?”

郑渊洁说“当然不对”。

郑亚旗就要求父亲,“那你去说去,你不是认识学校领导吗?”

郑亚旗不了解这些弯弯绕绕,以为是父亲懦弱,说:“郑渊洁,我怎么觉得要是日本鬼子来了,你会是汉奸啊。”

郑亚旗管郑渊洁不叫“爸爸”,而是直呼其名,这是郑渊洁要求的,他一直给孩子灌输“平等和爱是首位”的理念。

但到了学校,老师却强调绝对权威。

例如,他们班主任会在大考之前透露考题,让所有学生把卷子背下来,并规定每个人应该考的分数。

郑亚旗很不适应这样循规蹈矩、等级森严的“小社会”,他经常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惹得老师很烦他。

但因为他是郑渊洁的儿子,老师不敢对他做什么。

而郑渊洁纵容郑亚旗的“为所欲为”,是因为他觉得“喜欢的东西比上学重要”。

打台球、去酒吧看乐队,郑渊洁带着郑亚旗做各种各样的事,寻找他可能感兴趣的东西,以便培养成一技之长。

郑亚旗喜欢租录像带看,他会专门替郑亚旗请一天假,让他去看这些。

在父亲的“快乐教育”和学校的“填鸭式教育”的双重拉扯下,去学校上学成了郑亚旗最痛苦的事。

但这童年里唯一的痛苦,也很快就被父亲终结。

02

小学毕业就退学

到了郑亚旗小升初考试的时候,郑渊洁看到老师拉着脸巡考,紧盯着孩子们的模样,他做了个决定,让儿子退学自己教。

郑渊洁想着,自己也就是读了小学四年级,儿子比自己还多读了两年书呢。

即便是自己教育郑亚旗失败了,他也可以子承父业当作家。

郑渊洁给郑亚旗办了个“私塾”,上午郑渊洁写作,郑亚旗就自己玩耍,到了下午开始授课,每天三节。

教材都是郑渊洁亲自编写的,参考了从小学到高中的10部标准教材,用童话故事串联起知识点,内容涉及写作、哲学、道德、法律、性知识、自救、数理化等等。

考试的方式也别具一格,郑亚旗自己设计一张卷子,如果他能用这份卷子考倒郑渊洁,那就是考试合格了。

有一回,郑渊洁受邀去少管所演讲,他意识到让孩子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在回家路上,他买了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给郑亚旗一条一条地念。

郑渊洁就根据《刑法》里的419条罪名,编了419个故事。

一对一的上课方式,郑亚旗必须精神高度集中,再加上趣味化的知识点,让他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郑渊洁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郑亚旗明白,知识不仅可以从书本中攫取,也能从生活中获取。

郑亚旗喜欢玩电脑游戏,但有时候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因为玩不出来着急,他就抱着电脑去中关村那些实体店修,修完就把这些东西都掌握了。

在郑亚旗的认知里,学习是快乐的,主动的。

他对高中生毕业扔书的行为很是感慨,认为学生们是为了别人读书,而不是为了自己读书,所以把毕业当成解放。

03

童话与现实的撞击

郑渊洁对郑亚旗一向是予取予求,大部分时候,郑亚旗不需要主动要东西,因为在他开口之前,郑渊洁已经买给他了。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郑亚旗能保持童真和快乐。

郑亚旗玩电脑游戏一天能玩8小时,一个月能花几千块钱。

刚开始郑渊洁还会跟他说注意眼睛别近视,到后来他自己想通了,对儿子说:

“亚旗,我再也不跟你说眼睛的问题了,我想明白了,人死的时候如果还是1.5、2.0的视力也挺遗憾的。反正如果你再这么玩下去,眼睛100%是会近视的。但我觉得和你的快乐相比,近视都不是事儿,你随便玩吧”。

郑渊洁对郑亚旗的保护和疼爱近乎于溺爱。

有一回,郑渊洁给郑亚旗买了一辆三轮脚踏车,郑亚旗看爸爸的摩托车要加油,便把牛奶倒进了三轮脚踏车的车筐里,他说:“你的车要吃饭,我的车也要。”

那是90年代,牛奶稀缺,需要指标才能换。

换了平常家庭,早把孩子屁股打开花了。

但郑渊洁为了儿子能保持想象力,任由他每天倒一杯牛奶。

直到两个月之后,郑渊洁给儿子买了一辆四轮车,告诉他这车是核动力驱动的,不需要吃饭,郑亚旗才没有继续浪费粮食。

郑渊洁很满意自己给儿子创造的童话世界,直到一位女网友的出现,泼了他一瓢冷水。

在普通学校,学生们学的不止是知识,还有与同伴们相处的经验。

但是郑亚旗缺少失去了这样的相处机会,和同龄人能聊的话题越来越少。

担心他失去社交能力,郑渊洁鼓励儿子去和网友交流。

在90年代,能上网的无疑都是一些精英人物。十三岁的郑亚旗就和一群三、四十岁的互联网精英聊怎么赚钱,毫无距离感。

和年长者待久了,他的心智也成熟得快。

有一回,郑亚旗和女网友在网上聊天,女孩问他:"你知道F4吗?"

郑亚旗不知道,去问父亲,郑渊洁告诉他,"F4是美国战斗机。"郑亚旗就如此回复女孩。

谁知女孩再也没有出现过,消失之前只留给郑亚旗一句话:"什么美国战斗机,我奶奶都知道什么是F4(台湾偶像组合)。"

郑渊洁突然意识到,郑亚旗终究要面临这个现实的世界。

他对郑亚旗提了一个要求:

“18岁以前,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但是18岁以后,要什么都不给了。”

郑渊洁说这话的时候,郑亚旗大约10岁,打那以后,郑亚旗就在思考怎么赚钱。

04

离开郑渊洁

郑亚旗刚过完18岁生日,郑渊洁送给他一辆价值60万的奥迪车,然后履行承诺将他“扫地出门”。

郑亚旗就像第一次离巢的雏鸟,立马就要学会飞翔,不然就可能摔死。

首要的是求职。他去了现场招聘会,几乎所有企业都拒绝了他,因为小学学历敲不开这些公司的大门。

只有一家公司对他有兴趣,但招聘人员了解完他的基本情况之后,把手放到了他的大腿上。

郑亚旗汗毛都竖起来了,心想:"怎么找工作还有潜规则?"

这时招聘人员开口了,问他:"你是残疾人吗,这是义肢吗?"

听到郑亚旗否定的回答,应聘人员很遗憾:"北京户口又是小学学历,怎么不是残疾人呢?我们公司再雇一个残疾人就可以减更多的税。"

求职受挫,总还是要吃饭的。正好一个朋友告诉他,有家超市缺搬鸡蛋的,他就每天开着奥迪车去搬鸡蛋,做了三个月。

后来郑渊洁给儿子出了一个主意:“你要真有本事,先压低工资,给多少钱都干,先进去再说。”

在这家公司干了3年后,21岁的郑亚旗开始对这份工作感到厌倦,他想探索新的事业突破。

郑亚旗思来想去,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父亲的品牌,他决定要好好"开发"郑渊洁。

这也成了后来人们诟病他"啃老"的缘故。

05

所谓的"啃老"

郑亚旗决定"啃老"是有一个曲折的过程的。

有一段时间,郑亚旗很想摆脱“郑渊洁儿子”的称号,按他自己的说法,“只要有人知道我爸是谁,我就不跟他玩。”

就连当时的女友都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只要是郑渊洁打来电话,他一定会躲到一旁去接,有回有个表格要填父母的名字,郑亚旗也躲开。

女友有些担心,逼问他说:"哪怕你爸是犯人都没关系,但是你得告诉我你爸是干嘛的。"

郑亚旗便回:"我爸就是在监狱里的。"

第二天,女友就和他分手了。

但是过了那段时间,他自己想通了。

一开始,他想拿到父亲的作品版权做《皮皮鲁画刊》,被郑渊洁拒绝了,理由是漫画会扼杀想象力。

但在郑亚旗的一再劝说下,这个杂志如愿刊行了。

因为郑亚旗没有做杂志的经验,杂志的退货率一度达到了70%,头三个月就让他八成的积蓄打了水漂。

郑亚旗花了一年时间慢慢调整,才最终扭亏为盈。

后来,郑亚旗又探索更多的"开发"郑渊洁的经营方式,让父亲上访谈节目,和电视台合作脱口秀节目,到处演讲,把教育理念编成书籍等等。

郑渊洁就像郑亚旗公司旗下的"艺人",曝光率、热度直线攀升,商业价值一直上涨,常年进入中国作家榜前三,这些都离不开郑亚旗公司的运营。

而郑亚旗创业办公司,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也离不开父亲30多年积淀的作品支撑。

从小学学历到开公司任CEO,如果是普通人,可能会被夸一句“上进有能力”,但是到了郑亚旗这,就成了“啃老”。

郑亚旗对此只是淡淡地回应:"这些人抹杀了我的努力。相信大部分人如果能选择,也会愿意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吧。"

有媒体形容郑亚旗:“通常,他们欣赏一个人,会说他有才华、有气质、有修养……可我们极少用‘幸福’去评论一个人。”

但郑亚旗,“这个人一定很幸福。”

在尊重平等的环境中长大,身边环绕着陪伴与爱,郑亚旗做到了自尊自强自爱。

毫无疑问,郑渊洁的教育理念,在郑亚旗身上实践成功。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教育理念具有普适应。

06

言传身教的教育

郑亚旗还有一个妹妹郑亚飞,是个实打实的学霸,曾被美国6所大学录取,后来博士毕业。

对哥哥和妹妹的不同教育,难道是重男轻女?

并不是。当初郑渊洁对女儿说,你可以和哥哥一样不上学,但是亚飞听了这话直摇头,她向往上学,郑渊洁尊重女儿的意愿。

而他也不是把女儿扔到学校就不管了,从亚飞上小学的第一天起,他就为女儿写教育日记,一直陪着她跑了12年。

郑渊洁对孩子的因材施教,才让他们成就了各自的精彩。

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培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这同时也说明,对郑亚旗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完全复制。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没有给孩子兜底的能力,让孩子按部就班地走“读书改变命运”的通道更切乎实际。

爱孩子不一定要让他退学,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到言传身教。

郑渊洁从没有对孩子说"你要出人头地",但是他将自己努力拼搏的身影亮给了孩子看。

郑亚旗刚出生时,他们家还住在筒子楼,郑渊洁想:"我怎么教育这个孩子,那就是我演示给他看,他爸爸怎么凭借一支笔把一穷二白的家变得富有。"

郑渊洁每天坚持4点起床写作,这一写就写了30多年。一到要交稿子的日子,就满嘴口腔溃疡,因为他月月要写10万字。

因为将父亲白手起家的艰辛刻在了心里,郑亚旗也学着父亲的模样,晚上11点睡,早上五点起。

正如郑渊洁所说,"教育不是管理,教育是示范和引导,因为孩子身上最强大的一个能力就是模仿力,要做给孩子看,自己首先要努力。"

孩子是一面镜子,他的所有表现映射出的是父母的教育水平。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真正的教育是启蒙、唤醒和点燃,言传身教,远胜说教。

与你共勉。

其他相关
罗中立油画《父亲》(高清大图)

罗中立油画《父亲》(高清大图)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6-01 阅读: 1
油画作品《父亲》,作者罗中立,创作时间于1980年,作品篇幅:公分。罗中立《父亲》一画是在美国画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画的启发下,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画出的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

《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这部电影的特点,就是片名,确实过家家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1 阅读: 1
如果你拥有读心术,你会怎么利用这特意功能呢?无论是爽剧短视频,还是奇思妙想网文小说,大多数故事的处理基本上都是充分必要的夸张。然而,如果你是个小朋友呢?而且是个不断被抛弃的孤儿呢?剧场版《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的故事出发点,便是一个五岁的萝莉。阿尼亚拥有的不仅是读心术,更是由此带来的更多重的希望、痛苦和恐惧。大河内一楼编剧、片桐崇导演的本片,对于没有看过电视剧版的观众也是很友好,电影极其迅速的在片头交代了“间谍过家家”的含义。父亲劳埃德是邦德一样的特工,母亲约尔是黑寡妇一般的杀手,而他们却是彼此不知道对方身份(别问为什么),只有领养的女儿阿尼亚洞悉一切,嗯,还有一条狗,这便是福杰虚假家庭的全部。...

李亚鹏:从靠女人上位到直播卖惨,究竟经历了什么?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4 阅读: 1
近日,李亚鹏登上了热搜,再次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这一次,他却引发了一场群嘲,因为他在直播中展现出的“卖惨”行为让许多人感到不解和无奈。曾经红遍全国的一线明星,如今却在网上“乞讨”,这种转变确实让人觉得魔幻。...
(摘编自《穿越硝烟的草原英雄战歌——读鲍尔吉·原野(父亲的战马)有感》)

(摘编自《穿越硝烟的草原英雄战歌——读鲍尔吉·原野(父亲的战马)有感》)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08 阅读: 1
《父亲的战马》正是取材于原野先生父亲那顺德力格尔与心爱的白马沙日拉之间真实的情感经历。C.文章引用章琴瑙日布唱的一首歌,是为了表达父亲既思念战马,又思念草原故乡,战马和草原本身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化了主题。...

45岁港姐杨思琦近况曝光!因三角恋形象尽毁,如今靠直播卖艺赚钱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03 阅读: 1
杨思琦的演艺生涯从港姐冠军开始,她的甜美笑容和出色表现让她成为香港小姐竞选中的焦点。然而,她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几经波折后走向了低谷。在她成名后,她的私生活成为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这些不仅影响了她的个人形象,也对她的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从歌坛巨星成成路人,如今满头白发靠什么赚钱?_李莉_妻子_那英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01 阅读: 1
要在娱乐圈发展,必须严以律己,给观众和粉丝带来正能量。虽然很少有人能在娱乐圈长久发展,但只要能做到,就表明在娱乐圈有潜力发展下去,因为品德和态度都端正。作为艺人,一旦犯错,就会留下一生的污点。 满文军是一位曾备受争议的艺人。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他的名字或许有些陌生,然而他曾比那英和孙楠更具有知名度。满文军曾以《懂你》夺得了青歌赛通俗唱法专业第一,同时他还发布了多首热门单曲如《我需要你》、《今生今世》等,一时风靡。 ...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