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黎锦灿若云霞
“黎锦光辉艳若云”,清代进士程秉钊的这句诗道出海南黎锦的千年风华。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黎锦被称为纺织业的“活化石”。早在3000多年前,智慧的黎族先民就利用手中一杆一线、织机上的经纬交错,创造了独特的纺织技艺,传递了丰富多彩的黎族人文精神内涵。
近年来,海南省东方市借助海南申报“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世界双遗产重要契机,积极传承与发展黎锦技艺,打造“东方黎锦”特色文化品牌,并于2020年3月成功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动海南黎锦走向世界舞台。如今,黎锦这一古老的传统纺织技艺瑰宝正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文化“活化石”
“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清代《峒溪纤志》这样描述黎锦。东方市文化馆馆长陈荣川说,最早可追溯至战国以前的黎锦,是黎族妇女通过纺、织、染、绣四大工艺织造出来的棉织品。
“黎锦的故事,要从一根棉线说起。目前,我们依旧采用羊蹄藤、木棉等纤维植物作为织锦原料。”东方市东河镇中方村里,黎族纺染织绣技艺市级传承人符玉正在用传统脚踏纺车纺线。一人一车、方寸之间,一团团杂乱的棉花通过符玉熟练的手脚配合逐渐生成一根根粗细均匀的棉线。
假蓝靛的蓝、苏木的红、落葵的紫……海岛上的丰富植物为黎锦提供了天然染料。为保证东方市乃至全省黎锦纺织原材料的供应,2013年东方市建立了目前海南省唯一在运行的115亩黎锦原材料种植基地。
一张草席,席地而坐,织娘符桢莉演示起她熟练的织锦技艺。只见她腰系传统踞腰织机腰带,足蹬织机经轴,左手引纬线在经线中来回穿梭,右手持打纬线木刀打紧纱线。飞梭走线间,符桢莉的指尖逐渐绽放出一幅密实而独特的黎族图案。
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风雨雷电等100多种黎锦图案汇聚了黎族妇女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我们的黎族先辈没有文字,这些图案记载了黎族千百年来的历史记忆与经验智慧。”陈荣川介绍,黎锦因此被誉为承载黎族文化的“活化石”。
据了解,传统黎锦多被制成妇女筒裙、头巾、腰带等服饰,也用于床单、被单、摇兜等生活用品中。如今,历经千年的古老黎锦正穿越历史长河,以时尚化、潮流化、年轻化的设计形态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指尖述传承
“年幼时总看到妈妈和外婆坐在家门口的草席上一边唱歌一边织锦,后来就一直跟着她们学,一转眼我已经织了40多年。”黎族织娘盘新芳回忆道。像许多黎族同辈织娘一样,盘新芳6岁便跟着妈妈学习织锦,从此,黎锦便成为她们放不下的牵念。“但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接触和学习织锦了,如果我们再不把这门技艺教给下一代,那它以后很有可能就会消失。”盘新芳说。
黎锦曾一度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东方市特有的美孚黎锦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