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的故事·52丨《草木灰及其施用》:草木灰,从经验到科学
向先辈致敬
浙江大学百年来的历史上,名家璀璨、硕果累累。前辈们潜心钻研、披 肝沥胆的智慧结晶,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著作几十年来历久弥新,在学校发展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本专栏呈现的老书,来源于“老书的故事”图书特展,是跨度近一甲子时光中的点滴,与科学相关、与文化相关,与浙大精神相关,与浙大人相关。
《草木灰及其施用》:草木灰,从经验到科学
出版信息:草木灰及其施用,索洛维耶夫著,游修龄译,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
索书号:S141.6/BS1
游修龄(1920-),农史专家。
1943年英士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后任教于浙江大学、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曾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化学肥料是国家工业现代化成果的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化工落后,化肥生产能力仅6000吨,远远满足不了需求。1949年新中国初建即把化肥列为战略资源,举全国之力增加生产,并不遗余力用极其宝贵的外汇进口。
施用农家肥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精华。1911年,美国科学家金在《千年农夫》一书中认为,中国作为全球大国且千年不衰的奥秘就是农家肥的应用。将植物焚烧留下矿质养分为下一季节作物提供营养,在春秋时代已经形成。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是一项重要肥源。但如何科学地理解和使用草木灰,却并不被重视。
本书是游修龄根据1952年苏联农业书籍出版社出版的《草木灰及其施用》的译作。原书以草木灰为重点,特别是对它的效用,提出了经过试验和生产证实了的较全面的见解,纠正了过去把草木灰当作简单钾肥的旧观念。
这本书在我国当时采用“农家肥料为主,商品肥料为辅”来解决肥料问题的方针下翻译出版。
游修龄与图书馆结缘半生。在职期间,他创立了农业科研情报研究所,创建刊物《农业科研情报》,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和影响力。
游修龄一生著作颇丰,作为中国稻作史研究的奠定者与带头人,他完成了《稻作史论集》《中国稻作史》《农史研究文集》等专著。
参考资料
[1]浙江大学图书馆官网《期颐之境 百年风华——恭贺图书馆老馆长游修龄先生百岁华诞》
[2]浙江省档案馆,钱江晚报编. 触摸得到的文脉 浙江文化老人访谈录[M].红旗出版社, 2015
整理人:杨苗婧
来源 | “老书的故事”图书特展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浙江大学档案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
排版 | 000
浙江大学建校125周年图书馆众筹项目正在进行中
为母校图书馆守护一叶古籍、捐赠一本图书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