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到底有多牛,随手偷来美国原子弹,英国首相都没它了解英国
原子弹是国之重器,其研制需倾一国之力。而原子弹不仅是战胜强敌的利器,更是免受亡国之运的金盾。
因此,一直以来,“核”都是高度机密领域,有关的资料少之又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对抗美国,苏联加紧实施核计划,意图在最短时间内打破美国核垄断。
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苏联《真理报》将其形容为“苏联核计划成千上万参与者忘我精神的结晶,是苏联人民的伟大胜利”。
欧美国家对于苏联如此快速研制出原子弹极为震惊,美国总统甚至都震惊良久——他们认为苏联需20年才能研制出原子弹。
然而欧美国家不知道的是,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有一半的功劳要属于欧美国家自己!
苏联情报组织克格勃将情报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他们不仅随手就能偷走美国的原子弹,就连英国首相不知晓的核心研究都成为其囊中之物。
那么,克格勃到底有多牛呢?苏联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究竟有着怎样神奇的故事呢?
(克格勃)
一、克格勃与英国核情报
苏联核计划的完成与核情报密不可分,而游走于美英两国,将核情报送回苏联的克格勃则是最大的功臣。
英国在1941年开始核计划后,纵然都市阴雨连绵、街头的乞丐越来越多、军港的战舰残破不堪,英国首相丘吉尔仍骄傲无比,视苏联如无物。
四年后,英国国民生产总值跌入谷底,而幸好二战接近尾声,原子弹计划也稳步推进,丘吉尔标志性的比“耶”手势自然横扫各大报刊的头版——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巨头,似乎只有苏联是被嘲笑的份。
没错,原子弹的价值值得这样的兴奋。
无论是面对美国总统,还是英国国内的反对党领袖,丘吉尔一直自信满满。在这位战争狂人的眼中,斯大林似乎对原子弹毫不重视。
丘吉尔不止一次地在议会上发笑,认为苏联在这场“核武争霸”中处于吊车尾的位置,似乎重现“日不落帝国”的美梦都是指日可待。
(丘吉尔)
甚至直到1945年6月,当美国总统杜鲁门向斯大林透露美国有了“威力巨大的炸弹”时,丘吉尔仍是忍俊不禁地发笑——他还在以为斯大林对“核武”这项重大科学研究并不知情。
可惜,丘吉尔的兴奋早已成为了苏联人,尤其是克格勃人心中的笑柄。
丘吉尔做梦也没有想到是,早在1941年9月25日,也就是英国内阁批准开展核计划的当天,苏联情报部门克格勃就已经得到该情报,并传达给了苏联元帅兼克格勃一把手的贝利亚。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贝利亚挂帅“苏联核武负责人”这一要职,并连发密令,要求克格勃不惜一切代价探取情报。
(贝利亚)
此时,英国人还在优雅地倒着红酒,看着茫茫大海,幻想着依靠核武称霸世界,殊不知搭载着克格勃特工的飞机已经从苏联出发,飞赴英、美两国。
而在同年9月末10月初,有关英国铀委员会在9月下旬召开的会议和核计划研究进展的情报也已经为克格勃所知。
这对于苏联而言可谓是“久旱逢甘霖”!因为这是苏联获得的第一份有关原子武器的情报,意义非凡。
随着情报来源逐渐扩大,科技情报机关挑选了一些人员:
1940年10,情报人员与著名的“剑桥五杰”——约翰·凯克斯、唐纳德·麦克林、盖伊·伯吉斯、凯姆·费尔毕、安东尼·布朗特建立了联系。
所谓的“剑桥五杰”虽是英国当地的贵族,但是共产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因此克格勃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成功打入了英国原子武器的核心层,这是丘吉尔都不曾了解的机密核心!
(剑桥五杰)
此后从1941年到1945年,“剑桥五杰”陆续向苏联传达了大量核情报,并坚持不收一分钱。
其中,最关键的情报莫过于是“剑桥五杰”提供的“裂变效应报告”。
根据苏联的解密档案,这份被誉为“未来武器明灯”的报告长达60页,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6页的简述,介绍制造裂变炸弹所需的条件、该炸弹的预期效果、炸弹研制时间以及所涉及的成本的估算;
其次是一份20页的附录特工,它构成了报告的技术核心,对临界半径、外围反射层效应,以及预期爆炸的效率进行了详细的计算;
第三部分是附录,描述了裂变炸弹可能的破坏性作用;
最后一份18页的报告,讨论了各种同位素分离方法的可行性。
报告的总体结论是:利用铀裂变反应制造炸弹是可行的,建苏联政府认真考虑这种可能性,如果在几年之内能够制造出报告中所描述的炸弹或将其付诸应用,可以使苏联获得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披露的文件)
这一情报,瞬间点燃了苏联科学家的工作热情,守卫共产主义的决心是大家唯一的坚持。
相较于英国情报工作的顺利,克格勃在美国的情报工作则是更为的惊心动魄,比荧幕上的谍战大戏还要刺激。
二、克格勃在美国!
作为知根知底的老对手,苏联对美国格外关照,各项间谍活动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二战期间,虽然是美国的盟友,但是苏联一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暗中秘密收集美国的各类情报。
等到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完善的间谍网络早已扎根在美国的大街小巷,数不尽的美国人成为克格勃手下的棋子,并最终在这场核情报大战中派上用场。
就拿美国二战以来规模最大、保密程度最高的原子弹计划——“曼哈顿计划”来说,纵然五角大楼内部知晓这一计划的人数不超过10个人,但莫斯科已经有20个人对这个计划了如指掌了。
(曼哈顿计划)
由于苏联完备的间谍系统和高效的侦察手段特工,曼哈顿计划几乎处于被苏联间谍同步跟踪的状态,很多技术情报也通过间谍活动最终流向苏联。
从美国获得的情报,帮助苏联缩短了原子弹研发时间,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就恰如剑桥大学的史学“大佬”克里斯托弗·安德鲁所言:
“西方盟国拥有敌人的最好情报,苏联则比任何一个国家掌握更多战时盟友的情报。在核情报问题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苏联在美国的情报网络是一个多重交叉的系统,这一系统听着挺复杂的,其实内部更复杂。
首先,克格勃深入敌营,在美国设立了秘密情报分支机构。
该部门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美国开展反情报活动——“别让美国佬知道自己在研发核武器”。
这项任务听着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实行起来是再简单不过了,只要你装疯卖傻,整日泡吧喝酒,不干和情报搭边的事,那美国人的监视自然无功而返。
除去明面上的秘密情报分支机构,地下情报分支就是策反美国科学家,搜集核武情报的主力军了。
众所周知,策反工作不好做,但是克格勃特工们却是把这项工作做到了极致。
他们把贸易使团和新闻机构当作掩护,来接触美国的各行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并秘密从事情报的搜寻与传递。
在苏联解体后,很多美国公司都长舒了一口气,苏美贸易公司的前副总裁和工程师则是酩酊大醉之后承认,公司参与盗窃美国军事技术的活动。
苏联采购委员会也是以合法贸易活动为掩护开展秘密情报活动,这个贸易使团对外宣称其主要任务是采购苏联政府所需的各种物资,但实际上是克格勃特工们的秘密据点。
(美国原子弹)
隐藏在采购委员会的苏联情报官员维克托·克拉夫琴科在1944年4月以政治避难的方式叛逃美国,他在一封举报信中披露了苏联采购委员会隐秘的间谍职能,以及苏联“在官方渠道之外秘密获取铀矿石”。
然而,还没等他将这一情报传出,克格勃特工就将其绳之以法。
介绍完苏联在美国的情报部门,就该一睹其取得的辉煌成果了。
三、人人内鬼!被策反的科学家,泄漏的核情报
1943年冬季,美国、英国和加拿大达成了联合制造核武的《魁北克协定》。
当时,签署地是天寒地冻的加拿大魁北克,参会人是沉默寡言的科学家团体,泄密叛逃显得是天方夜谭。
可是,谁能成想,参会的人里几乎人人皆是内鬼!
表面上,根据达成的《魁北克协定》,克劳斯·福克斯博士是英国派出的赴美参与原子能研究计划的成员。
暗地里,克劳斯·福克斯博士早已是苏联克格勃的意中人,成为了苏联核武研究的海外“扛把子”。
当时,英国对全体派出成员进行背景审查和资格认证,并信誓旦旦地表示福克斯可以信任。
看着英国人的坚定,最终,美国人就信了英国人的鬼话,并未对克劳斯·福克斯博士的身份进行复核。
(福克斯)
就这样,克格勃把最锐利的剑插到了美国核武研究的心头上。
1944年,带着克格勃的艰巨任务,福克斯挺身赴美,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工作。
作为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福克斯当时就参与到了“气体扩散法分离U-235”的工作中,这是原子武器生产的重要环节。
就这样,福克斯一边研究,一边向克格勃传递情报,愣是一直没有走漏风声。
后来,这一分离方法还投入到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的核反应设施,以及肯塔基州帕迪尤卡新投产的核反应堆中。
事实上,福克斯是三个有资格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参与整个研究过程的英国人之一,对武器制造数据和橡树岭生产方法理论有较全面的了解。
(英国人的研究)
1944年8月,福克斯与英国代表团其他成员一起调至洛斯阿拉莫斯,是最早参与原子弹制造的英国人,对改进原子弹的思路和计划都很了解,也对早期氢弹构想有深刻的见解。
两年后,福克斯告老还乡,回到英国成为了原子能研究项目的名誉成员,大有颐养天年的想法。
但让苏联人“遗憾”的是,美国政府还是发现了福克斯的间谍行为并由英国政府在1950年将其逮捕、定罪和监禁。
在英国政府的定罪状中,福克斯被指控为向苏联提供了最敏感的信息,包括以书面形式提供的关于橡树岭气体扩散过程、洛斯阿拉莫斯的武器研发制造、英国哈维尔的研究进展及位于美国、加拿大的其他项目的定量数据……
这么详细的数据流入苏联之手,也难怪大家会说苏联随手就偷来了美国的原子弹。
而除去克劳斯·福克斯博士之外,效忠克格勃的专业科学家并不在少数。
(蒙特利尔麦克吉尔大学)
出生于意大利的彭特科沃博士在1940年逃往美国,并加入了蒙特利尔麦克吉尔大学的英-加原子能团队。
第二年,他调入安大略省的乔克里弗,并在同年赴芝加哥冶金实验室参与机密问题的讨论。
他的研究领域还涵盖了对“氚”的研究,而“氚”是一种与氢弹密切相关的物质。
在当时,设计最先进和运行性能最佳的反应堆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乔克里弗省。
布鲁诺·彭特科沃博士对该装置所涉及的核问题极为熟悉,此外,他还知道在华盛顿汉福德建造钚反应堆所涉及的核问题。
他被同行学者公认为是比克劳斯·福克斯更杰出的物理学家。
1948年,他被归化为英国公民并成为英国哈维尔实验室的高级首席科学官。
令人惊讶的是,短短两年后,彭特科沃竟是举家叛逃至苏联。
虽然彭特科沃与洛斯阿拉莫斯的武器设计和组装没有直接联系,但他可能会泄露1943年以后的反应堆数据,这些信息恰好能是福克斯所泄露信息的有力补充。
他叛逃苏联后,不仅提供了已知的美-英-加原子项目的大量信息,而且还为苏联核计划持续贡献自己的科学技能,可谓是为苏联的原子武器研制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除去策反的科学家外,美国公民同样是为苏联提供核武数据的生力军。
大卫·格林格拉斯是核间谍中为数不多的美国公民,也是一位非科学家背景的间谍。
他在纽约市的下东区长大,就读于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和普拉特学院,并于1938年加入共青团。
1944年,作为陆军技术中士的格林格拉斯被分配到洛斯阿拉莫斯,在高爆炸透镜模具项目中担任机械师。
他向自己的克格勃联络人哈利·戈尔德提供该项目的草图和详细的书面描述;
一份与洛斯·阿拉莫斯有关的人员名单;
一份他认为可能愿意与克格勃合作的洛斯·阿拉莫斯人员名单。
格林格拉斯的证词表明,他能够获得远远超出其指定职责范围的信息。
(美苏争霸)
这些信息可能补充了克劳斯·福克斯等理论物理学家泄露的数据。
而在他被捕之后,更是牵扯出了一条震惊世人的“间谍链”——美军中士哈利·戈尔德在波士顿、纽约、圣达菲和其他地方与福克斯会面,并接收格林格拉斯的口头信息和文件包,以最终送交苏联官员。
他的姐姐艾瑟尔·格林格拉斯·罗森堡则是著名的共产主义人士朱利叶斯·罗森堡的妻子,两人被指控密谋窃取美国核情报泄露给苏联。
尽管夫妇二人坚持否认一切指控,但是在1953年都被处以极刑。
最终,在克格勃和英美苏三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苏联的核武研究工作一直是突飞猛进。
结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美国对苏联的态度开始转变。
(美苏争霸)
1945年秋,苏联驻加拿大渥太华大使馆的密码员伊戈尔·古琴科向加拿大当局供述,苏联确实渗透到美国曼哈顿计划和其他机构。
几周后,伊丽莎白·本特利向美国联邦调查局详细供述了渗透至美国财政部、五角大楼甚至白宫的间谍信息。
1946年英国物理学家艾伦·梅被定罪。
以上间谍活动的曝光引发美国民众的持续担忧,有关苏联已经渗透到美国核计划的传言此起彼伏。
1949年9月,当杜鲁门总统宣布苏联引爆了一枚原子弹时,公众的担忧更为强烈。
尽管美国情报部门一直认为苏联在某一时刻能够研制出这样的武器,但美国核垄断地位的迅速丧失使许多人感到害怕,并使得参与原子弹研制的专家学者感到震惊,因为它比他们预期的提前了数年。
从美国启动核计划到1945年原子弹研制成功,曼哈顿计划的反情报部门虽然识别并侦破了大量颠覆和泄密活动,但是并没有真正抓捕到任何苏联间谍。
最早查明第一个渗透至曼哈顿计划的苏联间谍时,距离该计划启动已有7年的时间,而此段时间内,大量的实验数据早已流入了苏联。
由此观之,克格勃“随手偷来美国原子弹”,这句话不无道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