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东北复国,为什么不叫大清而叫满洲国?主要有三个原因
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建帝王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当时溥仪年幼没有摄政能力,所以在隆裕太后的帮助下颁布诏书),自此,在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就此宣告结束。
溥仪的退位在当时不仅仅意味着封建制度的结束,更意味着大清王朝的结束,因此当时有很多清朝的遗老遗少在紫禁城前自杀,声称自己在用生命捍卫大清的最后尊严。但我们今天不讨论这些历史虚无主义,只是聊一聊溥仪退位之后的故事。
溥仪退位后根据《皇室优待条例》规定,他自己可以在紫禁城里拥有自己的卫队和小朝廷,而且民国还会给溥仪等人每年大约400万两白银的生活费。但这样的生活没过多久就被冯玉祥打破,溥仪等人先是被冯玉祥从紫禁城扫地出门,而后又被迫离开北京,就在溥仪以为自己的一辈子即将结束的时候,又迎来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次转机。
1917年6月14日,张勋带领4000辫子军打进北京城,将黎元洪赶下台后重新扶持溥仪复位。但这样的闹剧仅仅持续了不到20天便被叫停,重新被赶下台的溥仪不但失去了之前的种种优待被赶到天津,而且还被民国军阀里三层外三层地软禁起来。
1925到1932年的这七年时间里,溥仪一直生活在天津,在这里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但同时也看清了西方政客的险恶用心。就在他对自己人生感到极为彷徨的时候,日本人找上了他,当时的日本迫切地渴望得到整个东北,但他们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在东北搞殖民统治,于是他们就和想当皇帝的溥仪一拍即合。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没多久就侵占了整个东北,占领东北后早已经和溥仪联系好了的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立刻派遣特务与溥仪接触,并于当年的11月秘密赶到奉天与日本筹备复国的“大事”及与日本的全新关系。
1932年3月1日即民国二十一年,溥仪在日本的帮助下正式就任满洲国皇帝,日本率先承认满洲国的国际地位,而溥仪也是立刻宣布日本在满洲国的一切特殊优待。满洲国自建立至结束一共有13年的时间(1945年苏联对日本宣战并在同时进攻满洲国,满洲国因为日本的干预,所以军备十分弱小,在苏联的进攻下几乎顷刻间就土崩瓦解),相信不止一位朋友都曾经想过,为什么溥仪复国后不叫大清而叫满洲国,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辛亥革命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由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正式爆发,这场突如其来的革命让本就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几乎在瞬间垮台,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人人平等的民主共和思想蔓延开来。而这种蔓延并不仅仅是在汉族心中,而是蔓延到了整个中国,包括满族。
所以说当时如果溥仪等人要重建清朝是得不到任何民心支持的,这点不管是溥仪还是日本人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们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清朝来作为复国的国号。
第二,地方限制
当时的伪满洲国地盘仅仅只有东北地区和河北承德这些区域,如果说他真的选择清朝来作为复国的国号,那中原这些政权跟他是关系呢?这就说不清了,而且如此一来总有一方是叛徒,对于稳定民心也不是那么方便。
第三,日本人的需求
我们都知道,满洲国在当时属于一个特别的存在,他只有国号和皇帝两个存在,剩下的都没有,可以说当时的满洲国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日本的一个省。而且日本在当时的中国最需要的也只有东北的各种资源,其他地方他们并不需要(拿不到),如果说为了那些拿不到的东西而贸然得罪当时的整个民国军阀和其他在华列强的利益,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所以说,无论溥仪怎么说日本也不会承认他的大清国号,因为一旦承认溥仪随时都有理由以出兵收复失地为由要权,而且满洲国内的其他势力也会趁机作乱。
其实说白了,日本人从一开始的打算就是分裂中国,他们对关内的没有半点兴趣,所以才会在一开始就将满洲国设定为地方势力,这点很多资料都能证明,笔者不会乱说。
综上所述,无论溥仪再怎么要求,满洲国也不可能是大清国,因为这里面有各方因素各种限制,根本不是他一个前朝废帝能决定的。说到这儿笔者想到一句话,人心不足蛇吞象!
参考资料:《大满洲国建设录》《日伪殖民统治与战后东北重建》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