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书长大的小孩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11-23 文学 阅读: 132
摘要: 小学时读《海的女儿》,我怎么也读不懂。小学读《草房子》和《青铜葵花》,眼泪哗啦哗啦地流,说不清楚那是一种什么情感,却对青铜最后大喊的那句“葵花”念念不忘。从始至终,我只是个爱读故事的平凡小孩,泡在学校对面的租书店,贪婪地读着一切故事书。我只是喜欢书里纯粹的故事和情感,喜欢书里简明干净的文字,喜欢那种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烈勇气,就能从生活中得到馈赠的纯真。

小学时读《海的女儿》,我怎么也读不懂。不懂小公主为什么非要喝下那瓶药水,忍着剧痛见王子,不明白王子为什么不娶小公主做妻子,更不明白小公主美丽善良,为什么最后只能成为泡沫。小学读《草房子》和《青铜葵花》,眼泪哗啦哗啦地流,说不清楚那是一种什么情感,却对青铜最后大喊的那句“葵花”念念不忘。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也不像一些名家那样,10岁的年纪就能啃动经典名著。从始至终,我只是个爱读故事的平凡小孩,泡在学校对面的租书店,贪婪地读着一切故事书。《今天我是升旗手》《窗边的小豆豆》,两本小学三年级的荐读书目,我读到了中考那年还是不肯放下。即使读完《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也还是不厌其烦地再捧起那两本书。书页发皱,记不清被我翻了多少遍。我只是喜欢书里纯粹的故事和情感,喜欢书里简明干净的文字,喜欢那种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烈勇气,就能从生活中得到馈赠的纯真。

我读书向来不求甚解,没有功名追求,读到喜欢的书即是人生大幸。却不承想,那些深深浅浅流进人生岁月的文字,都会细细沉淀成滋养我个性的养分。

少时安宁的生活与波澜不惊的琐碎点滴,对追求新鲜感的少年来说是枯燥无味的,我只想从自己的生活冲撞出去,钻进故事里。那时的我散文不品、史书不研。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填满一个个不眠又恐惧的夜晚,课上偷看余华的小说,泪止不住地滴进藏在课桌下的书里。老师在讲台上兴高采烈地讲课,我在下面泪眼模糊地心痛。读《简·爱》与《傲慢与偏见》,只是读完了故事情节,却不懂它们何以被当作不朽的名作。

那时我看见的只有“爱情”二字,看不见面对爱情时她们的自尊自爱、理智冷静,那时的我怎会懂爱情呢?没有读透一本书的能力,却同理心太强,与书中人物情感互通,不知流过多少眼泪。佩服作家通过文字就能把一个个立体的人物呈现在我们面前,佩服这些人物在生活里披荆斩棘,遍尝爱恨苦楚,依然热爱生活。

我就这样一路囫囵吞枣地读下去,然后又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三毛。我向往三毛的生活,但我不能成为三毛。她小学时就兴致勃勃地逛起大观园,而我直到初中也没能读完《红楼梦》。她画画极好,艺术天分也高,而我手拙没灵感,落到纸上的画作只是照猫画虎。

那个时候我把她的书全部买来,读到中秋夜荷西去世时,明亮的月光照着一对生离死别的夫妻。整个夜晚的岛上只有一间小木屋,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光远远地照亮那间屋子,我看不到,但它又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我还是不要做三毛了,这种分别太痛苦。

一本本读下去,眼看着她的文字愈发平静温和。不再是那个在撒哈拉沙漠里开着白色汽车冲出去,车后卷起一阵黄沙的三毛;不再是那个穿一袭白裙的三毛;也不再是那个住在加那利群岛,喜欢黄昏时独自散步找寻快乐的三毛。我看着她的文字从欢脱轻松到平静,笔调一点点沉下去。

后来,我升入高中,对文字的淬炼和打磨越发着迷,也终于肯安静地好好读一本书了。我读书总比别人慢一拍,别人初中甚至小学时就能读得津津有味的《红楼梦》,我直到高中才终于沉浸其中。每念及红楼,眼前总有那个白茫茫大雪中着一袭大红猩猩毡、两侧各一僧、渐行渐远终于消失的少年,总会浮现一群少年人大雪中摘梅、围炉、共吟诗的场面。这哄我痴痴大梦一场的语言,兴许与作者生长在南方城里,见惯暖风细柳、江南烟雨有关吧。

饭是一口口吃的,书也是一本本读下去的,读着读着,我走到了18岁。

18岁以前,我渴望长大。想象长大后可以无忧无虑,想吃多少冰激凌就吃多少,不用担心母亲在身后不停地唠叨;想看多久的电视剧就看多久,不用担心怎么也写不完的作业;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不用担心距离。

但当真正的时光一点点推着我向前走,站在20岁的路口回想18岁前的想法时,我对自己当初的天真报以一笑。当人生有真正想要实现的梦想时,哪肯无所事事、哪会无忧无虑?心怀梦想是20岁少年对未来的渴望,但现实只会以白描的形式回应。

对未来的恐惧和逃避的本能又使我渴望回去,回到能继续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只需要认真做好作业就能得到奖励的日子。

人真是一个矛盾体,活在过去想去未来,活在未来想拼命回到过去。当下似乎只是将过去和未来串接起来的一条短短的隧道,时间已经快到我们似乎都快忘记,其实当下才是最珍贵的时刻。

读书至今,不求能从哪本书中得到醍醐灌顶的人生至理,也不求从哪本书中获得改变一生的醒悟。只希望踏踏实实地一本本读下去,从迷茫中稍稍挣脱。王小波说:“从话语中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我不断地追问自己,是做一个无法避免被误解的表达者,还是要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后来发现,这个问题本身不值得成为一个问题。

不囿于被误解的宿命,不陷于沉默的孤寂,是我一生需要修炼的课题。

读西南联大那些教授的故事,那群革命年代仍手握书卷,谨记民族使命、有铮铮风骨的先生们使我明白,我永远也读不透他们,更无法成为他们。那些学者教授的功绩早被刻在大地上,慰藉人的心灵。我不是在读他们,而是在感受,从他们留下的每一册书卷和艺术典籍中寻到一点点时光的亮片,借这光亮驱散一点自身的迷茫。

现在的我走进大学,迷茫与不安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如何使这份迷茫找到坚定向前的答案,不靠空想,是靠读书。

我希望自己坚持读下去,不求思想高深、灵魂深邃,只求自己能从那与生俱来的愚昧中挣脱一点,清醒而热烈地继续生活和奔跑。

(本刊原创稿件)

原刊于《读者》(校园版·成长)2022年第11期 ,期待您的投稿 。

《读者》(校园版·成长)2023年征订火热开启

新刊 | 你的意义

没有说出口的感谢

一张专辑

请不必对食物保持冷静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初审 | 李弘毅

复审 | 赵静

决审 | 陈天竺

排版 | 冷智慧

其他相关

林黛玉三次说错话,次次得罪王夫人,林妹妹的情商也常偷懒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4-03 阅读: 1
林黛玉的性格,贾宝玉不敢惹,姐妹们也都包容她。(第四十二回)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可贾探春是埋怨,薛宝钗是调侃,林黛玉则是讥讽。这话未必传到王夫人耳朵里,但见微知著,也知道林黛玉日常这种不上心的话不少。林黛玉这三段“故事”,难免低情商。...

读者来稿 | 张万林:灵魂安放与心猿意马——读奥尔加·托卡尔...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4-01 阅读: 1
这些慨叹、联想和共鸣都随着对作品的细读生发,既扣住了作品的“题”,又抒发了自己的“志”,是一份作品和读者之间认真恳切的交流。灵魂安放与心猿意马托卡尔丘克小说集《衣柜》作者说,她写小说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写出内心感受到的一切。阅读链接:第一读者|奥·托卡尔丘克【波兰】:马...
扑街六年的肺腑之言,浅聊一下自己的感悟。

扑街六年的肺腑之言,浅聊一下自己的感悟。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31 阅读: 1
直至三年前又开始提笔,又开始看小说,迷上了起点的文娱作品,刚看到觉得卧槽,好好看。上面扯了一些自己的个人经历,下面就说一点自己研究出来的干货,从那一次扑街之后我就一直在潜心的研究和深思,希望有新人作家能少走点弯路。【主角沉默不语,忽然道:我看你是不懂哦。...

英文小说推荐书目 英文小说推荐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26 阅读: 14
大家常用什么看书软件,有什么看书APP推荐我常用的手机看书软件有2个,一个是豆瓣阅读,一个是微信读书,也会用网盘自带的阅读器,还有苹果手机自带的图书(book)。因为kindle不是app,而且在ipad上的app端,微信读书在kindle的兼容性都不是很好,所以我就不在这里讨论了。另外,有听说多看app也不错……...
推荐的书和推荐的理由 推荐的书

推荐的书和推荐的理由 推荐的书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26 阅读: 13
有哪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可以推荐一下吗最近在读周岭《认知觉醒》与大家共享:“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全情投入和界限清晰的专注习惯,那他不仅能获得智力上的聪慧,也能获得情绪上的平和。”——周岭《认知觉醒》做一件事时,人的机能是感受与行动分开的。所以,潜意识的感受可以让人天马行空,我们必须让感受回到本身的行动上,即身心合……...

儿童书籍推荐7-12岁 图书推荐 儿童书籍推荐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26 阅读: 13
儿童名著排行榜前十名1、《格列佛游记》是英国18世纪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2、《吹牛大王历险记》是一部融荒诞和现实于一体,集童话、笑话以及滑稽故事于一身的特殊的吹牛故事。3、《水孩子》是一部教育孩子自我完善的动人故事。4、《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一个充满了奇异幻想的故事。作者创造出了一个美妙的奇境,把我们带进……...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