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老有所依补短板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失能失智老人逐年增多。他们的护理问题给很多中国家庭带来不少焦虑,是他们“急难愁盼”的大事,也是养老服务中的“难中之难”。因为意外伤害、疾病,一些老人的吃饭、穿衣、起床、如厕等日常行为能力、生活能力和一些社交能力衰退、降低甚至丧失,出现失能、半失能。而有的老人甚至对于“我是谁?我在哪?现在是什么时间?我在干什么?怎么干?”这样的问题都失去了判断,或者呈现出一种混乱状况,陷入失智状态。他们最大最迫切的需求就是长期的专业的护理。
湖南湘潭盛奶奶因突发脑梗而半身瘫痪,儿女们都要上班,没有充分的时间照顾老人,老人的生活和康复成为家里的一个难题。
像盛奶奶一家的情况,在进入老龄社会的今天并不少见。调查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大约4000万,失智老人大约在1000万以上。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失能失智老人还在不断增加。
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不同于普通老人,他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需要更专业的技能。
经过了解,盛奶奶的儿女把老两口都送到了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办的专业医养结合机构。
2020年初,因为意外中风,盛奶奶的身体一度非常虚弱。在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老人得到了专业的精心照料。如今,老人的身体情况已经大为改观。
专业护理可以大大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人负担,但是专业护理人员的缺乏是一大难题,这也让湘潭第六人民医院经常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
满春莲是这家医院的一名护理员,今年40岁老有所依,她要照护7位老人,其中4位老人中度失能,小满就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
满春莲做护理员已有8年,像她这样做这么长时间的并不太多见。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说:“与我国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相比,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人员短缺、能力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特别是针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专业照护人员是短板中的短板。”
我国目前有超过5000万失能、半失能及失智老人需要照护,但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老有所依,我国目前仅有32.2万名养老护理员,在考虑家庭照护资源后,短期内仍存在超百万的养老护理员缺口。
李永新说:“出现这些情况主要与这一职业群体的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低、职业上升通道不畅有直接的关系。”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是公立养老综合性医院,目前有240多名护理员照料700多名重度失能、半失能及长期患病的老人。
为解决护理员短缺问题,也为提高护理技术水平,2014年,第六人民医院设置了护理员工作部,负责招聘和管理护理员。
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向明凯说:“把中间环节的利润直接分配给了护理员。这里最低的3000多块钱一个月,高的8000到上万元,在当地来说这个薪酬水平有一定吸引力。”
提高护理员的薪酬只是吸引人的办法之一,另一方面是加强对护理员的培训和管理。
每隔半个月,就有专业护士帮助护理员“复习”翻身、拍背除痰、防跌倒以及一般急救等老年人生活护理操作流程。
培训与“复习”,让护理员提高护理技能,同时,医院还设置了护理员主管、组长,护理员岗位,为他们提供职业晋升渠道,并给予相应的岗位补贴。满春莲已成为组长,加上组长补贴,每月工资6800元,一般护理员平均工资也在5000元左右,医院还为他们购买了意外险和医疗险。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