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毕业,工资究竟比二本高几倍
来源:盐财经
文 | 巩兆恩
近日,网上曝光了一份比亚迪校招薪资标准表,该表得到了多位求职者的证实,除部分细节有出入之外,总体上,它符合比亚迪2022年校招薪资划分等级。
这是比亚迪在2022年面向毕业生,所开创的“按校定薪”全新模式。该模式将学生评为四个档次,共17个类别,分档发放薪资,同一岗位不同学校之间相差可达一倍,甚至更多。
以教育背景评等级、贴标签,“迪厂”犹如一个等级森严的金字塔,一切都被学历与学校明码标价。二本学生则在塔底,仰望着塔尖的名校高材生。
如今,高校毕业生规模与数量年年攀升,学历价值被不断稀释。在供过于求的劳动市场中,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各大企业,在招聘中牢牢掌握着主动权,拥有了更多的可选项,学历、学校、专业、实习等多重因素,成为它们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想获得劳动单位的每一分钱,都成为了学历与学校的无形较量,社会也在逐步认可企业对于学校与学历的不同“标价”。可以说,按校定薪,学历与学校,不仅是求职的“敲门砖”,如今更成了薪资的“丈量尺”。
在“按校定薪”的等级模式下,二本生只配抬头仰望名校生吗?
“迪子”,等级森严的“学历厂”
仅仅用时48小时,斩获比亚迪的高薪offer。
这是明哲,今年年底即将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生,在漫长的企业招聘拉锯战中,最“速战速决”的一次。
明哲告诉盐财经:“和大部分需要笔试和至少3轮面试的企业比起来,比亚迪真的太快了!”
明哲只是与对方HR通了个电话,再经过了一轮视频面试,总共加起来,不到半个小时,隔天就收到了签约短信。
“感觉只要是会呼吸的他们都要。”他感叹道。
同明哲一样,在小红书、牛客等社交平台中,大批名校毕业生、普通院校学生分享着自己火速拿下比亚迪offer的经历,甚至向着挑战最短时间拿下比亚迪offer“卷”了起来。
社交平台小红书中关于快速收获比亚迪offer的分享帖
上至顶尖大学间C9联盟,下至普通二本,比亚迪宽广的接纳度与包容度,被毕业生们戏称为“点击即送”的“迪子”。
然而,“迪子”对于学历、学校的包容性却仅仅止步于此。
面对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比亚迪在一众企业中独树一帜,颠覆性地开启了“按校定薪”的新模式,根据毕业生所属院校,将其评为双非、211、985、C9四个档次,共17个类别。
比亚迪2022年网传校招薪资划分表
如表所示,同一F类岗位中,本科毕业,双非的同学能拿到约9万/年,而C9的同学却可以拿到约18万/年。
这意味着,进入比亚迪,即使在同一部门、同一岗位、从事相同工作,名校生可能拿着二本生双倍的薪资。
而明哲所在的香港中文大学,比亚迪将其与C9院校视为同一级别,并承诺给出C9硕(非F类)等级所对应的薪资——约23万/年。
但这份offer的来之过易,却令明哲打起了退堂鼓。他告诉盐财经记者,在他看来,如此简单甚至“儿戏”的应聘流程,让这份offer显得有些草率,且不珍贵。最终,明哲拒绝了这份offer,一心扎在传统互联网大厂的“纷争”中。
拒绝之后,明哲在社交平台中看到一位双非同学的分享贴。结果发现,二人收到比亚迪同一部门同一岗位的offer,他自己的年薪却比他高出了近10万。
“那一刻,突然有点后悔了。”作为名校毕业生,明哲的优越感与认同感在比亚迪得到了满足。
对于高学历的顶尖人才,比亚迪毫不吝啬,展现出了这家企业绝对的“大手笔”。
今年10月,机工智库战略与规划研究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比亚迪今年一年新增员工中的清北毕业生数量,超过公司过去二十多年入职的清北毕业生存量。可见,比亚迪“以金吸人”的人才争夺战略是成功的。
同时,在这份严格执行的“分档分级年薪制”中,金字塔顶端(C9 F硕)的待遇却是可浮动的,从32万至40万不等。这意味着,在谈薪阶段,这些名校生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
据调查,进入谈薪阶段,多位国内顶尖院校的同学,因手握多篇国家级论文或奖项,便可成功在原有的薪资基础上再提升。
而面对二本院校的同学,比亚迪却给出了极其坚定地回答“薪资都是按照学历和学校定的,改不了”。
不难看出,所谓的谈薪阶段,实质上只是看学生是否接受而已。
比亚迪实行“分档分级年薪制”
此外,进入“迪厂”之后,一切都同样被“学历”明码标价。
今年4月入职比亚迪的雯雯告诉盐财经,比亚迪内部有着“非常严重的等级制度”。
除了要按校评薪外,每一位新人进去之后,依旧将按照学历贴上标签:专科定为H,二本为G级,一本为F1,211为F2,985为F3,硕士为E级。其中,G级分配的宿舍为四人间,F级以上的是三人间,单人间F级以上可排队申请。
被定为F1的雯雯在5月初便申请了单人间,排在第十位,原本以为很快便可以成功入住,可却被更高级别的F2、F3一路插队,陷入无止境的等待。
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雯雯仅仅入职3个月就“跑路”了。
“你的学校值多少钱”
根据中国薪酬网的最新统计,2022年985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9088元,双非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仅为5724元;在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中,薪酬指数前10名的高校也均为985或211院校。
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前10名的高校均为985或211院校
毕业生薪酬与其毕业院校等级似乎形成强关联,并发出灵魂拷问:你的学校值多少钱?
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我国共有1270所本科院校,其中,包含985、211在内,双一流名校仅有147所,占比约为1/10,其身后是1123所普通院校的学生群体。然而,社会的目光却少有聚焦在他们身上。
大众热衷于从名校生的就业意向、职业选择、平均薪资探讨整个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与现状,那么,没有名校光环加持的二本生,该如何突出重围?
去年2月,就读于一所二本院校的林悦在查到考研成绩的那一刻,就意识到,自己应该找工作了。为了弥补无法成功考研到上海的遗憾,她坚定地将上海定为自己唯一的工作意向城市。
但因为背景不突出,林悦告诉盐财经,她的大部分的简历投递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了。学历是块“敲门砖”,林悦的这块“砖”显然没有敲响很多门。
“大企业进不去,小公司给出的待遇,在上海的高成本生活下也少得可怜。总感觉我们和那些名校生是割裂的,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好像本来就属于这里(指上海)。”起初,林悦始终无法剔除二本毕业给自己带来的自卑感。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尝试,林悦也找到了专属于二本学生的自信。
在她看来,名校学生普遍不愿意从事销售工作,相较于同一企业中的其他岗位,销售岗显得不那么“卷”,并且要求也更低,面对着一群来自二本院校的竞争者,林悦也终于有了一些“归属感”。
如今,林悦在上海的一家房企从事销售,每月以超额的工作绩效,拿着一万出头的工资。这是专属于她打破名校生与二本生薪资界限的有效捷径。
但不得不直视的是,无法像林悦一样成功突围的二本生们,部分仍苦苦挣扎在那道与名校生之间无法跨越的薪资“鸿沟”里。
在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2022届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6295元。
而此前,BOSS直聘研究院也指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平均在8000~10000元以上。相比之下,非双一流高校的应届生的期望月薪仅在5000元左右,只有名校生的一半。
面对大学生数量持续上涨,学历价值被不断稀释,没有名校学历的加持,这些二本学生也深知自己的学校值多少钱,连喊价都不敢喊得太高。
名校生与二本生之间的平均薪资差距不可否认,学历成为毕业生进入高薪企业的一块“敲门砖”。
如今,在比亚迪的带领下,学历、学校又成为了一把薪资的“丈量尺”,强势推翻了同岗同薪的市场规则。
事实上,早在2014年,广东的一场校园招聘会中,深圳威富集团在展示薪资标准时,就曾将应聘者按照就读院校分为普通、重点、211、985、清华北大共5个等级,并明确将普通院校本科生起薪定为5000元,在此基础上每提升一级别增加1000元,研究生每一个级别相差2000元底薪。
这一做法,首次将“学历歧视”,光明正大地呈现出来。
毫无疑问,这一举动遭到了集体抵制。
对此,教育部也曾专门下发通知,指出严禁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并强调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社会各界纷纷呼吁用人企业要消除对毕业生的“学校歧视”“学历歧视”,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就该企业赤裸裸的就业歧视进行声讨,深圳威富集团也被毕业生们集体拉入“黑名单”。
不过,现实社会告诫人们第一学历有多重要。比如,985、211之外的本科生,有个统称,叫“双非”,事实上,这词听起来就自带受歧视味道。
还有论文显示,同是硕士学历毕业生,本科为非211院校的与本科为211大学的相比,在初次就业中收到简历回复的概率要低四成多。
而如今,在饱和的就业环境中,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张,2023年预计将达到1158万,在规模与数量上又一次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身份被不断稀释,也让本就趋于饱和的就业市场更是挑战。
高校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
英雄不问出处的传统观念消逝,“毕业于某某大学”成为了学生从校园踏入职场的第一标签,想赚取劳动单位的每一分钱,仍是学历与学校的无形较量。
劳动单位需要修正用人视角,我们更需打破“名校与学历”的执念。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人名为化名)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