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山谷风、峡谷风、焚风、布拉风、冰川风、干热风等八种地方性风,附气压带和风带专题精讲
不同地形由于热力条件的差异,会造成局部气压的差异,形成局地环流,如山谷风、峡谷风、焚风、布拉风、冰川风,属于地方性风。
附:两张“风”的思维导图
一、山谷风
在山区,由于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夜间从山坡吹向谷地的风,称为山谷风。
有关山谷风的最典型历史故事,是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类似于葫芦的地形十分不利于空气流通,谷内起火后气温会骤然升高。
贴近地面的空气因受热而迅速膨胀上升,上层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
同时,当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结成雨。
二、峡谷风
峡谷风是因经过山区而形成的地方性风。
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气质量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流体的连续性原理),从而形成强风。
峡谷效应又被称为狭管效应,峡谷风又被称为穿堂风。
达坂城位于峡谷口,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
高楼峡谷风直接影响了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为了避免峡谷风危害,城市住宅楼的建设应注意住宅楼的走向避免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三、焚风
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称为焚风。焚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的现象,称为焚风现象。
中纬度地区,山脉相对高度达到100-200米时,就可以产生焚风效应。要是达到800-1000米以上时,焚风现象更为明显。一般焚风持续1-3天,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气温迅速上升。
世界著名的焚风区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坡、高加索山、北美落基山东坡、格陵兰西岸、南非好望角、亚洲阿尔泰山等。
焚风创造过3分钟内气温上升17℃的记录。
四、布拉风
从山地或高原经低矮狭隘通道向下倾泻的寒冷而干燥的暴风,称为布拉风。
该词源于古希腊语Boreas(寒冷的东北风)。这种风像瀑布一样从高山滚落下来,极冷极快,我国天山南侧和长白山地区有发生。黑海和好望角地区也有发生。
亚得里亚海,布拉风从山上滚下来
布拉风的形成条件:迎风坡有利于冷空气堆积;适合的气压梯度;背风坡陡峻且相对高度不大,使爬越山顶的气流下沉绝热增温不多(多了就不冷了)。
五、冰川风
沿着高山冰川表面向下吹的风,称为冰川风。
由于冰川表面气温与周围同高度气温相比要低得多,近冰川面的空气密度较大,冷而重的空气团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流动,形成冰川风。风速可达3米到10米每秒(7级风左右),厚度可达到2000米。
夏季晴朗的白天,冰川表面与周围温差对比最大,冰川风最强盛。
我国青藏高原、天山、祁连山都有此风的存在,其中珠峰北坡冰川风很强势,北登上造成很大威胁。
六、台风
台风(Typhoon),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
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
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七、干热风
干热风,又称“火风”、“热风”、“干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其风速在2米/秒或以上,气温在30摄氏度或以上,相对湿度在30%或以下。
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的少雨、高温天气,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
八、龙卷风
龙卷风我们通过一高考试题来进行解读。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8,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1)
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
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
(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
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
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气压带和风带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间最接近( )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2.此时( )
A.甲地盛行东北风
B.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丙地盛行东南风
D.丁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1.C 2.A
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
(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
(4)南北纬90°附近为极地高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风向,辨气压带
(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4.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
(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分或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5.读气压带、风带,辨天气状况
(1)高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2)低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3)西风带控制下一般多阴雨天气(背风坡除外)。
(4)信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来自海洋上的信风除外)。
(5)极地东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
(2022·滨州检测)右图为近地面某完整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带的风向。读图,回答1~2题。
1.该气压带可能是( )
A.极地高压带 B.赤道低压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2.该风带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下图为全球气压带、风带理想模式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风带、风向表示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关于图示季节,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国风光,万里雪飘
B.贵阳正“天无三日晴”
C.长江中下游处在伏旱天气
D.华北地区多沙尘暴天气
1.A 2.B 解析:第1题,图中气压带为完整气压带,并且根据风向可知为高气压带,由此可知为极地高压带;再根据风的偏转方向可知其为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第2题,图中风带为南半球极地东风带,为东南风。
3.C 4.D
解析: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及图中赤道的分布可知,①处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吹东南风;②处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应吹东北风;③处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吹西南风;④处为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吹东北风。故选C。第4题,图中赤道低压带沿赤道对称分布,此时太阳直射赤道附近,是春季或秋季。故选D。
气压带和风带 课后达标检测
(2022·恩施、十堰联考)下图示意某日某半球局部地区大气环流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中丁、乙两处风带风向依次是( )
①西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④东南风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图示季节( )
A.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受戊控制,森林火灾频发
B.长江流域正值伏旱天气
C.新西兰受丁影响,气候温和湿润
D.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下图为沿60°W和120°E经线圈部分陆地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O为极点,A、B均位于赤道上,①~⑧表示气候类型。读图完成4~5题。
4.与④气候类型的形成有关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①赤道低压带 ②副热带高压带
③信风带 ④西风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类型⑧→⑦→⑥→⑤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①和⑧都是热带雨林气候,③和⑦都是热带草原气候
C.⑥气候类型所在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D.⑤处常年盛行上升气流
下图示意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部多 B.西部多
C.沿海多 D.内陆多
7.影响该区域东、西两岸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纬度位置
C.洋流 D.地形
(2022·株洲高三一模)南极大陆气候酷寒,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下图为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8~10题。
8.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小,冷空气大量堆积
B.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
C.海拔高,极夜时间漫长
D.气温低,利于空气下沉
9.图中等压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
C.海拔 D.洋流
10.图示月份,风力最大的海域是( )
A.德雷克海峡 B.威德尔海
C.罗斯海 D.别林斯高晋海
(2022·贵阳高三期中)读南美洲西岸年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Q处降水少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受甲气压带的控制
B.受丙气压带和3风带的控制
C.受甲气压带和2风带的交替控制
D.受乙气压带和3风带的交替控制
12.有关S地与R地降水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地比R地的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也大
B.S地比R地的年降水量大,降水更集中,雨季更短
C.S地因受沿岸暖流增湿作用的影响,年降水量大
D.S地比R地受4风带影响的时间长,年降水量大
(2022·西安高三月考)读地中海某区域最大降水量季节分布图,完成13~15题。
13.该地区最大降水量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弱的变化
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地形类型分布的差异
D.与大西洋距离的远近
14.图中M地区一年中降水量占比最大的季节是( )
A.春 B.夏
C.秋 D.冬
15.下列因素中,与N地降水季节变化无关的是( )
A.地形阻挡 B.纬度因素
C.洋流性质 D.距海远近
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7.下列城市气候类型与该图相符的是( )
A.开罗 B.上海
C.开普敦 D.悉尼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尤其是它西部的高压脊)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高压脊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大;自夏至冬则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各年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与位置年际变化很大,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东部季风区旱涝频发。据此完成18~19题。
18.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季强度增大,冬季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
A.高低纬热量差异的季节变化
B.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影响
C.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19.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与位置年际变化大,对我国南方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旱涝的季节变化明显
B.洪涝减少,干旱增多
C.洪涝多发,干旱减少
D.旱涝的年际变化明显
1.D 2.A 3.C
解析:第1题,根据经度数值的分布,判断地球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该图是南极上空俯视图,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可判断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第2题,丁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为盛行西风,南半球吹西北风;乙地位于高纬度地区,应为极地东风带,南半球吹东南风。故选A。第3题,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森林火险等级较低;长江流域伏旱天气在7、8月份;新西兰终年受盛行西风(丁)影响,气候温和湿润;此季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偏为西北风,所以此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4.D 5.B
解析: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O为极点且位于大陆上,说明图示范围位于南半球。根据60°W和120°E经线圈经过的地方可判断:AO为120°E经线,OB为60°W经线。故可以确定①位于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②~④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气候类型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⑤位于南极,为极地气候;⑥~⑧位于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别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④是地中海气候,故与其形成有关的气压带或风带是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故选D。第5题,气候类型⑧→⑦→⑥→⑤的变化,体现的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和⑧都是热带雨林气候,③和⑦都是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⑥气候类型所在大陆为南美洲,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C错误;⑤处位于南极大陆,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错误。故选B。
6.B 7.D
解析:第6题,据图示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判断,该区域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故选B。第7题,图示区域为南美洲南部,有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分布,该区域降水受西风影响大,安第斯山脉西侧是迎风坡,降水多,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故选D。
8.D 9.B 10.C
解析:第8题,从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M地为极地高压中心。极地高压形成的原因是热力因素,即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D正确。第9题,图中M为极地高压中心,位于南极点附近,由于纬度高,气压状况以南极点为中心呈闭合环状分布,与纬度关系密切。故选B。第10题,从图中等压线分布疏密分析,罗斯海附近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其他几个地区的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故选C。
11.B 12.D
解析:第11题,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风带中的风向来看,1、4分别为北半球、南半球的西风带,2、3分别为北半球、南半球的信风带,甲、丙分别为北半球、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乙为赤道低压带。Q处位于20°S的南美大陆西岸,不会受到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A、C错误。其年降水量近乎为0 mm,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原因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南信风的控制,降水少,B正确。降水少,不可能受乙(赤道低压带)控制,D错误。故选B。第12题,S、R两地同处于大陆西岸的30°~40°,均为地中海气候,都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读图可知,S地的降水远比R地的多,是因为S地的纬度比R地高,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长,降水多,而R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的时间长,降水少。故选D。
13.B 14.D 15.C
解析:第13题,地中海地区主要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量主要由西风带来,故最大降水量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B正确。第14题,根据图中最大降水量季节分布状况,M地区位于冬秋季的南部,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可知,M地降水量占比最大的季节应为冬季。故选D。第15题,N地在该地区纬度偏高,位于内陆地区,加之受到西侧山地阻挡影响,降水量夏季较多,与洋流性质无关。故选C。
16.A 17.C
解析: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最低气温在0 ℃以上,7月气温低,1月气温高,位于南半球;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A正确。第17题,由上题可知,该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开普敦与该气候类型吻合,C正确。
18.C 19.D
解析:第18题,西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季风区,冬季,亚欧大陆生成强大的高压区,使得副热带高压带气压较小,强度减弱;夏季,亚欧大陆生成低压区,使得副热带高压带强度增大。故选C。第19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越弱,位置越偏南,我国南方易发生涝灾;反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北方易发生洪涝,而南方易发生旱灾。故选D。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