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燕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燕国从公元前1044年立国到公元前222年被秦灭,历时822年。而周王朝是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历时790年。也就是说燕国的历史比周朝还长了32年。
燕国是召公姬奭的封国,由于召公需要在朝辅佐周成王,所以派儿子姬克去了燕国。与周公的鲁国和姜子牙的齐国同为当时最重要的诸侯国。
燕国所处的北京在今天是繁华之地,但在当时是国家的边疆。燕国孤悬东北,缺乏支援,四周还都是异族,承担着镇守周王朝北部边疆的重任。
同时由于燕国对周天子负有重要的责任,所以燕国的国君长期还要在朝辅佐天子担任太保,重心还不能一直在封国。
周公封的鲁国、召公封的燕国都是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要镇守边疆,另一方面要在朝辅佐天子,力量分散,并且最主要的人才都在朝中,所以封国发展的就慢。
而姜子牙是亲自到的齐国,那就轻松多了,一年就摆平的国都营丘地区,接下来富国强兵燕国,一路走上了快车道。
与齐鲁相对优越的环境不同,燕国的封地至今也是在农耕线附近,北面始终面临着山戎、东胡、匈奴等强大游牧民族的侵扰,压力极大,动辄就被攻破国都。
而燕国又是周王朝的核心封国,对王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要维护周天子。身上背的历史包袱太沉重,不能轻易的改革。
直到公元前367年,连式微的东周也分为西周国和东周国,燕国为此还组织了四国联军伐秦。虽然四国伐秦失败了,但燕国也尽力了,身上的历史包袱基本上不存在了。所以燕国也开始称王,把精力全部集中在燕国,有了改革的可能。
但是此时的燕国,北方是强大的胡人,南面是强大的齐国和赵国,很难有发展空间,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燕国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了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彻底,而燕国的变法其实比秦国搞得还彻底。
燕王哙即位后组织四国联军攻秦被击败,深以为耻,接下来进行改革,力度大到直接把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
很明显这个改革的方向错了,这个禅让直接导致燕国大乱,齐国入侵燕国,并且占领燕国三年。
虽然燕王哙的改革看起来很荒唐,燕王哙、相国子之、太子平、将军市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中遇到的挫折,同时也可以看出燕国变法图强的决心。
接下来的燕昭王终于走上了正轨,燕昭王求贤若渴,励精图治。乐毅、苏秦、苏代、邹衍、郭隗、秦开等文臣武将齐备,一时间人才济济。
燕昭王首先以秦开为将,进攻辽东击败东胡;又与赵国联合消灭中山。并在随后几代接连建立上谷、渔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修建了从辽东到燕山的三千里长城。这也是东北地区第一次纳入中原文明统治区。
这一系列的动作让燕国的疆域东到盖马高原、西到太行山、北越燕山到蒙古高原南部。可以说东、西、北三面可开发地区燕国都已经控制并且在不断巩固,剩下唯一可供发展的方向就是南方了。
而南方只有两个国家,就是东南的齐国和西南的赵国。
赵国胡服骑射之后是非常强大的国家,尤其军事实力强大。并且在灭中山国中燕赵结为同盟,所以赵国不是燕国首先进攻的国家。
而齐国不久前大肆侵略燕国,占领燕国三年,大肆屠杀抢劫,与燕有亡国灭家之恨。所以齐国成了燕的首要进攻目标。
但此时的齐国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打败魏国,又北上灭燕三年,国力非常强大,甚至比当时的秦国都强大,是当时天下的第一强国。
燕国虽然在辽东和中山有所发展,国力增强,但是与齐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相比实力还是差得太远。燕国与齐国都没有任何胜算。
但是燕昭王重用苏秦,诱使齐国灭宋,使齐国成为众矢之的,这样燕国在没有机会中争取到了机会。
接下来就是燕、赵、魏、秦、韩五国伐齐,燕国是最积极的国家,其余四国占点便宜就撤军了。燕国以乐毅为将,将齐国72城占了70个,实际上是准备灭齐的节奏。
但燕灭齐实际上是蛇吞象,消化不良,即墨和莒这两个城始终没能拿下,燕国对齐的长期占领也让国力难以为继。
恰恰此时燕昭王去世,即位的燕惠王与乐毅有过节,换了骑劫为将,企图速战速决,其实这里面也有燕国力不继的原因。结果被齐国击败,占领的齐国地盘也全部丢失。
接下来齐国还讨伐燕国,在燕惠王之子燕武成王时期齐将田单占领了中阳,燕国在这段时间只能努力自保,并在有余力之际向东西北三面巩固占领区,继续修建长城。
等齐王田建即位之后,齐国实行奉秦政策,不再进攻燕国,燕才有了喘息机会。
燕国此时东西北三面长城已经基本修建完毕,再无发展空间。而东南的齐国打了这么多年,丝毫便宜没有占到,反而丢了中阳,是绝对惹不起的对手。
恰恰此时赵国长平之战被秦国消灭45万人,国力空虚。如果燕国想发展,赵国是唯一的方向了。
所以燕国趁赵国虚弱下手了,但没想到赵国在这样虚弱的情况下燕国也不是对手。赵国又找了齐国的田单作为支援来打燕国,燕国的求和也被拒绝。
面对这种情况燕国只能努力自保,防守到赵军久攻不下被迫撤军,而燕国的防守也消耗了几乎全部国力。
而接下来就是秦王嬴政的统一了,燕国此时国力尽失,只能派荆轲刺秦做最后挣扎了。
荆轲刺秦失败,秦国大军攻燕。燕王喜以出卖太子丹来求和秦国也没有答应,只能逃到辽东,王贲又追到辽东,燕国灭亡。
纵观燕国八百多年历史,前七百年燕国作为周王朝的核心封国,一方面努力防御北方异族镇守边疆,一方面不断巩固周天子的地位,可以说尽到了公爵的责任。
在周王室彻底衰微后,燕国在一百年的时间里燕国,励精图治、不断改革。在东、西、北三面建立五郡,修建长城,扩张到了当时条件下的极限。
可以说从战国一直到明朝,在东北方向的发展基本也就是在燕国的地盘打转,一直到清朝才在东北有了新的大规模发展。
燕国当时的条件下,在这个方向却是没有发展余地了。也可以说燕国奠定了华夏文明之后两千年的东北方向基础,也奠定了东北开发的基础。
而在南方,燕国只有齐国和赵国两个发展目标,这两个都是燕国惹不起的对手。
对于齐国,燕国是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但事实证明燕国远远不是齐国的对手,对齐国的发展以失败告终。
对于赵国,燕国是借助了长平之战的机会,但一个残破的赵国也不是燕国能惹得起的,对赵国的发展也以失败告终。
实际上燕国早就意识到了秦国的威胁,所以有机会就想努力强大自己。对齐赵的发展失败后燕国也是马上认怂的,也是想保留力量的。
但是齐赵认为一个弱燕都敢打自己,非常愤怒,所以都不接受燕国的求和,长期对燕国进行报复,燕国在自保中消耗了几乎全部力量。
最后燕国面对秦国的时候,也是没有办法想办法。实力不济跟秦军较量不动就派刺客,派刺客失败了马上求和,求和失败了就逃。最后被消灭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之后无可奈何的结果。
站在燕国角度看,可以说燕国是能尽的责任都尽了,能做的贡献也都做了,能强大的办法也都想了,能自保的办法也都实行了,最后被消灭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