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哥布林鲨 用了1.3 亿年都没进化出智慧,人类区区几百万年就能做到?
网友提问:哥布林鲨存活了 1.3 亿年,为什么没有进化成智慧物种,人为什么区区几百万年就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
问这个问题的人,其实搞错了比较对象。
700万年前的乍得沙赫人,已经属于人族。
族是介于属和科之间的分类。乍得沙赫人和我们的关系,有多近呢?大约相当于云豹和豹之间的亲缘关系。(与人类的亲缘距离,接近黑猩猩)
1200万年前的西瓦古猿,已经属于人科。他们和我们的差别,相当于老虎和家猫的差距。(与人类亲缘距离,接近红毛猩猩)
而1800万年前原康修尔猿,属于人猿超科,他们和我们的差距,大约相当于蒙哥和猫的差距。(与人类亲缘距离,接近长臂猿。)
6000万年的普尔加托里猴,通常被认为是最早的灵长类。
看起来样子和松鼠差不多,和我们亲缘差距,大约相当于猫和狗的差距。
1.3亿年前的攀援始祖兽,通常认为是真兽亚纲的最早祖先。
真兽亚纲(胎盘亚纲)分类:
700万年前的乍得沙赫人,已经属于智慧物种。
实际攀援始祖兽,才恰恰是活了1.3亿年,才演化出了智慧物种。
所以,题主要举例哥布林鲨也不应该和人类比较,而应该和最早的胎盘动物攀援始祖兽比较。
俗称欧氏尖吻鲛的哥布林鲨属于板鳃亚纲。
这形象,还真的鲨如其名了。
板鳃亚纲隶属于软骨鱼纲。
通常认为,软骨鱼比硬骨鱼更加的原始,起源时间都是在4~5亿年前。
作为与真兽亚纲横向对比,例出板鳃亚纲的分类:
板鳃亚纲包括下孔总目和侧孔总目两大类。
下孔总目包括:锯鳐目;鳐形目;鲼形目;电鳐目。
在海洋类纪录片中,经常看到的带翅膀的鱼,大多数属于此总目:
侧孔总目(鲨形总目)包括各种鲨鱼:六鳃鲨目;虎鲨目;鼠鲨目;须鲨目;真鲨目;角鲨目;扁鲨目;锯鲨目。
属于鼠鲨目的哥布林鲨,仅仅只是板鳃亚纲的一个物种,且是剑吻鲨科的唯一物种。
要强行比较哥布林鲨和人类,就必须比较两个物种所属的纲,板鳃亚纲和真兽亚纲。
真兽亚纲起源于1.3亿年前,而板鳃亚纲起源于4亿年前。
相对于比较年轻的真兽亚纲,板鳃亚纲算是相当古老了。
也难怪,板鳃亚纲总是出了很多“活化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鲨鱼被称为活化石,但2亿年前的鲨鱼和现今的鲨鱼,无论看起来再相近,也早已经是完全不同的物种(生殖隔离)。
所以,题主所认为哥布林鲨存活了1.3亿年,也完全是一种误解。哪怕1亿年前的鼠鲨和现今也已经差距巨大,更不用说鼠鲨目中的一种鱼类。
软骨鱼通常繁殖力低,性成熟晚,所以它们的迭代速度,也的确比硬骨鱼以及后裔更慢。
4亿年前,那时候便有了最早的鲨鱼,例如裂口鲨。
最早的硬骨鱼,通常认为是梦幻鬼鱼:
其实,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早期的裂口鲨就是海洋里的掠食者了。
可以说,哥布林鲨的祖先板鳃亚纲一开始就是这个世界主角,在海洋里如鱼得水。
但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说,越适应环境,越不会有选择压力,越不会发生演化。
相反,人类的远祖硬骨鱼,生存则相当的被动。
为了生存繁衍,梦幻鬼鱼和它们的远祖甲骨鱼一样,同样拥有硬甲。
但哪怕是这样,也难以在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海洋生存下去。
但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后来,硬骨鱼一支向死而生——登陆了。
演化出了整个亚纲:肉鳍亚纲。
当然,哥布林鲨的远祖软骨鱼的身体硬件,也并不利于登陆。
登陆是一个奇迹,同时也残酷无比。
在登陆的这个过程,灭绝类多少早期硬骨鱼,才能从海洋硬骨鱼类,演化成了淡水硬骨鱼类。
又得多少淡水硬骨鱼类灭绝了,才能有多少鱼类演化出了肺,演化出肉鳍鱼。
肉鳍鱼演化出了肺鱼亚纲和总鳍亚纲两个分支。
总鳍鱼有了内鼻孔和较发达的肺,一部分回到海洋演化成空棘鱼类,一部分留在淡水演化成扇鳍鱼类。 其中,真掌鳍鱼是扇鳍鱼类的一种,距离爬上岸,只有一步之遥。
提塔立克鱼开始尝试进军陆地。
鱼石嫄已经具备一定两栖动物特征。
不知道灭绝了多少物种,最后才成功登陆。
而足够适应环境的板鳃亚纲门,则只是在相对缓和的选择下,适应不同的生态位,进行了足够缓慢的演化分支。
当它们分化出更多的鲨鱼目类之时,登陆的脊椎动物也开始在陆地上繁荣。
也是从这里开始,人类的远祖和哥布林鲨的远祖的差距,越来越大。
我们知道陆地的面积不仅比海洋的面积低,而且生态位的立体空间比海洋低了无数倍。
陆地动物一繁荣,又会面临残酷的竞争。
在两栖动物进化成最早的羊膜动物之后不久,就开始分别向蜥形纲和合弓纲(3.2亿年前)演化。
简单来说,蜥形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爬行动物,而合弓纲包括哺乳动物和早期的类哺乳动物。
也就是说,所谓的恐龙和哺乳动物的起源时间,实际是相当的。
虽然合弓纲有过水龙兽这样的巨兽,但总的来说,蜥形纲长期压着合弓纲。
当时植被繁荣,植食性动物们有丰富的食物。
陆生动物繁荣,对栖息地的竞争也越来越大。
不仅仅合弓纲不断迭代演化,就连蜥形纲也在飞速演化。这也是为什么,主龙类演化来的恐龙,最终形成了一个极其繁荣的大类群。
除了生态位的竞争之外,还有大自然的淘汰选择。
2.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史前最大的大灭绝之后,所有的大型类哺乳动物都灭绝了。这也注定了,哺乳动物诞生的那一刻,仅仅只是类似鼩鼱那样的小动物,例如:吴氏巨颅兽。
吴氏巨颅兽骨骼复原
攀援始祖兽诞生于恐龙制霸的巅峰时代,生存压也到了极致。
其实,就是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
一直到6500万年前,一颗天外小行星造成恐龙的灭绝,这种小型动物才有了真正的转机。
而人类的远祖灵长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其实也是相当被动的。
用“被动”这个词都是相当隐晦了,说穿了,就是根本竞争不过食肉目,最终只能占据丛林的生态位,靠水果和小虫子度日。
有了丛林里的生存竞争,才有了四肢的演化。
大约在1800~2000万年左右,因为板块运动,造成非洲越来越干旱。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生活在树上的猴类,一部分不得不下地,下肢变得更加的发达。
在竞争过程中,长臂猿的祖先占据了高大丛林。
1200~1600万年左右,猩猩亚科祖先占据了森林边界的生态位。
600万年前,黑猩猩祖先偶尔走出丛林,有集体猎食小型哺乳动物的行为。
人类的祖先,则一步步走向了非洲草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能是自动走出的森林,也有可能是在森林中竞争不过其它人猿。因为下肢进一步强化之后,在森林中的竞争力反而会降低。
经过400万年的演化,人类祖先此时才在草原上有了足够的适应力,身体结构也更加的适应直立行走和捕猎。
随着脑容量的飞速提升,以及足够适应环境后,自然也迎来种群的爆发。
南方古猿脑容量为450~530ml,而猴类的脑洞量只有200~300ml,近乎提升了一倍。
随着南方古猿活动区域的拓展,不同种群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活动区域过大,必然产生物理隔离,由此形成生殖隔离,于是南方古猿演化出了不同的种属。
例如阿法南方古猿、羚羊河南方古猿、 非洲南方古猿、惊奇南方古猿……
然而,在人类演化出真人属的时候,地球突然开启了地狱模式。
第四纪冰期出现了。
非洲环境变得更加的恶劣,不仅干旱,还越来越寒冷,食物越来越少。大量的人类和动物在这一时期灭绝。
要知道南方古猿的身高也就一米出头,而直立人为主的真人属身高普遍达到1.5m,长高了近半个身子。
直立人脑容量已经达到1000ml,已经是南方古猿的两倍。而直立人几乎和南方古猿存在于同一时期,从古猿到直立人的跨度,比起乍得沙赫人到南方古猿,缩短了很多。
这里可以看到一个十分残酷的事实:个子矮小的古猿人,以及智力不够高的,几乎都在残酷的自然之下系数灭绝。
也正是因为残酷的竞争,直立人大概就已经走遍了全球大部分地区(所谓第一次走出非洲)。
然而除了寒冷也就罢了,当时的非洲气候,还在出现周期性的波动。
在20万年的时间内,曾出现过五六次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过程。
恶劣的气候,逼迫人类走遍踏入不同的大洲,但也因此出现地缘隔离,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人种。
例如能人、树居人、卢道夫人、匠人、直立人等等。
直立人从180万年前走出非洲,而现代人是20万年前走出非洲,直立人和现代人是完全不同的两支人类。两支人类都演化出了丰富的亚种。
智人的演化,实际从120万年就已经开始,在40万年前,才和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分道扬镳。7万年前走出非洲的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发生过短暂的基因交流。所以除了非洲之外的现代人基因中,存在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演化出来的现代人,生存能力无异于是最强大的。
一些人种自己灭绝了,一些人种则被现代人消灭了。
人类拥有极强的战争属性,这或许是100多万年前,残酷的竞争已经铭刻到了基因之中。
我们作为胜利者,除了一部分是自然灭绝的外,极有可能还有很多人种,是被我们亲手埋葬(甚至吃掉)。
不仅仅尼安德特人,包括现代人种下的奥莫人、科罗马农人、山顶洞人、柳江人也悉数灭绝。
人类演化过程中的残酷,是无数现代人不可想象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
知乎上,也总是有人问,为什么除了人类之外,其它动物没有创造文明。甚至直接问,为什么黑猩猩没有继续演化成人,或者创造文明。
你让人类消失1000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完全空出人类的生态位,再来看看?
俗话说,只见人吃肉,看不见人挨打。
大多数人讨论人类演化,和其他动物对比时,往往只看得见最后几百万年人族的演化历程。
最后,再来谈谈哥布林鲨。
它的祖先,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相对于人类来说,即没有过于足够残酷的生存竞争,也没有出现生态位的剧烈改变,更没有再适宜的时机抓住合适的演化方向。
当一个物种处于相似的环境或者生态位,经过长期的适应,就会出现特异性。
这样的演化历程,会让它们越来越进入死胡同。
哥布林鲨的特征,已经逐渐向深海鱼类演化。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各类特征已经逐渐特化。
由于在200米的深海,它们的视觉退化,依靠鼻尖的电感受器捕猎。
由于不像硬骨鱼那样拥有鱼鳔,它们利用超过体重20%的超大肝脏合成角鲨烷来提供浮力。
它们的下颚也已经完全特化,通过急速充气膨胀来推出下颌捕食,速度可达3米/秒,张开角度达111°。
哥布林鲨的这些特征,注定了它们的脆弱,难以适应其它环境。
当环境出现较大的变化时,它们都可能直接陷入灭绝的边缘。
当然,如果它们没有灭绝,给予合适的条件,也并不是没有演化成海豚那样智慧生物的可能性。
例如,所有海洋中的所有大型掠食者全部消失,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只要没有其它物种填补这些生态位,哥布林鲨就会逐渐填补。例如,经过上亿年的历程,演化成适应各个生态位的新物种。
当这些物种形成大的类群之后,总有一些物种会出现群居性,最终诞生类似于海豚那样的智慧生物。
至于要像人类这样建立文明,至少从目前的经验来看,是必须要登陆的。
而登陆成功的脊椎动物,目前来说,仅仅只有肉鳍鱼。
登陆其实也看机遇的,在淡水系统和陆地生态位都占满的情况下,不说未来的哥布林鲨,哪怕就是让肉鳍鱼再来一次,恐怕都不见得能成功了。
也就是说,不仅要扫清海洋障碍,除非连陆生动物也完全消失了,哥布林鲨才有机会。
然而,从4亿年前,哥布林鲨的祖先没有演化成硬骨鱼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它们永远不可能再成为“人”了。
有时候生物演化,就像人生选择一样。
你在某一个时期没有选择某一样东西,那么,你这一辈子就和那一件事情彻底错过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