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老排长傅家同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3-02-17 综合 阅读: 160
摘要: 特别想念我的领路人接新兵的老排长傅家同,▲这是作者入伍时与老排长的合影,铁道兵第十一师第五十三团到我们县接三百多名新兵。老排长傅家同率领几名班长住在我们沙河镇,我见到了老排长,奇妙的领花由海军的铁锚、空军的机翼、工兵的铁锤组成,我和老排长第一次见面就像老友重逢:老排长回答说“我就对老排长说,老排长问了我姓名、村名、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等,老排长把我说的话都记在了他随身所带的小本子上。

作者:孙敏杰

一九六三年二月七日,江苏省赣榆县兵役局发给我《入伍通知书》,使我成为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

时至今日,岁满甲子。抚今追昔,浮想联翩。此时此刻,特别想念我的领路人接新兵的老排长傅家同。

▲这是作者入伍时与老排长的合影

一九六一年,我初中毕业,那时正值全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工厂倒闭,技校停办。失学,务农,别无选择。

一九六二年,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形势骤然紧张。那一年停止征兵,集中力量应对紧张局势。东南沿海大量增兵,老蒋未敢轻举妄动。

一九六三年初,形势大有好转。上级发出征兵动员令,春季征兵开始。这给急于找工作年仅十八岁的我带来了希望。

铁道兵第十一师第五十三团到我们县接三百多名新兵。

老排长傅家同率领几名班长住在我们沙河镇,那时叫沙河人民公社。

体检时,我见到了老排长。

老排长是山东肥城人,标准的山东大个,一表人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态度温暖,极易接近。大沿帽下,一对大眼炯炯有神;少尉肩章,熠熠生辉。奇妙的领花由海军的铁锚、空军的机翼、工兵的铁锤组成,囊括陆海空三军的标志。

▲这是铁道兵的领花

我和老排长第一次见面就像老友重逢,一见如故。

我首先向老排长鞠了一躬,然后说:“首长,你们接兵是什么部队呀?”

老排长回答说:“铁道兵,特种兵部队。”

我一听是铁道兵,心中暗喜。心想,这铁路上的部队,肯定是个好工作啊。于是,我就对老排长说:“我已经报名体检了,你就把我带走吧。”

老排长问了我姓名、村名、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等。

我告诉他:“我叫孙敏杰,初中毕业,汤庄村人,父亲是共产党员,大队书记。”

老排长把我说的话都记在了他随身所带的小本子上。

那时的初中生很稀少,比现在的高中生还吃香,新兵中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老排长看我的条件不错,年龄又小,眉清目秀,在定兵时他指名要我。我们村有三名青年报名参军,他就挑选我一个。从此,我们两人就成了好朋友,亲如兄弟,情同手足。

没过几天,公社人武部给我们新兵发了服装鞋帽,让我们回家和家人团聚。

二月十四日,新兵到县城集中,三百多名新兵在当地驻军的大礼堂里住了一宿。地上铺着稻草,就睡在稻草上。

老排长也和新兵一起睡地铺,寒冷的夜晚,他怕我受冻,叫我和他通腿睡。晚上,他把我两条冰冷的腿搂在自己怀里,用他那火热的胸膛温暖着我的双腿,一股暖流传遍我的全身……

那天晚上,县委县政府还举行了欢送大会,演出了文艺节目。

二月十五日下午,新兵分乘大卡车,离开家乡。欢送的场面,人山人海,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出发时,我的父母拉着我的手不放,脸上满是泪水,我也泪如泉涌。向父母告别,远走他乡,是一件最艰难的事情。老排长替我擦干眼泪,又安慰我的父母。

▲这是作者一九六三年三月一日佩戴列兵军衔的留影

晚上,我们在新浦火车站等火车。直到凌晨四点,我们才登上火车南下江西。那时的运兵车,就是运输货物的大闷罐车。晚上,老排长还是叫我和他睡在一起,让我经受住了更为寒冷的考验。

十六日晚上,火车到达南京浦口。那时还没有长江大桥,大家都希罕火车如何过江,打开大铁门,伸头张望。原来火车过江是通过轮渡,将火车一节一节推上轮船,到达对岸,再一节一节拉上岸。有人开玩笑说:事实证明,火车是推着走的。

到达江西鹰潭火车站已经是二月十八日凌晨了。月光下,我们徒步行军十多公里,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兵营。

这座兵营叫西营房,全团的新兵都在这里训练三个月。

一座宽大的营房可住一个连。

我被编在二排五班,老排长是二排排长,他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兼宿舍。我们睡的是上下铺,老排长怕我摔着,特地安排我睡下铺,而且紧挨着他的办公室,闲着没事,常喊我去聊天。有一天他高兴了,拿出一张照片让我看。那是他和妻子儿子一家三口人的合影,他对我说:“敏杰,你看我爱人多么漂亮啊。”我一看照片,他爱人和幼小的儿子确实漂亮,便伸出大拇指,大加赞扬。两人同时大笑不止,好不快乐。

老排长的军人素质特别好。他是一九五五年九月高中毕业考入石家庄铁道兵学院桥梁系,毕业后分配到铁道兵十一师五十三团二连任少尉排长。在新兵连,我特别欣赏他的一套报告词。出操或训练,轮到他值班,连队集合,他向连长报告:“报告连长,部队集合完毕,应到一百六十人,实到一百六十人,请你指示,少尉排长傅家同。”那声音,响如洪钟,咬钢嚼铁,干脆利落。时至今日,仍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老排长的文笔也相当了得,在部队时,他一直是《铁道兵》报聘请的通讯报道员,报上经常刊登他的文章。

新兵的军事训练包括:条令、条例、队列、拉练、射击、投弹、战术等等,天天如此。政治教育尤为重视,端正入伍动机,树立劳动为荣,艰苦为荣,当铁道兵光荣的“三荣思想”。还搞忆苦思甜教育,忆旧社会之苦,思新社会之甜,同时吃忆苦饭。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铁道兵的主要任务是修铁路,这与我当初想找个好工作的愿望正相反,修铁路还不如在家务农呢。这时,老排长发现我有点闷闷不乐,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谈话,和风细雨地引导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对我说:“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就应该精忠报国。”

之后,我慢慢地想通了,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积极肯干。晚上点名,老排长指名表扬了我,我特高兴。为了帮助我进步,他还特别交代老班长韦应和对我多加关照。

▲(老班长韦应和,一九五九年入伍,贵州省独山县人)

我们老班长韦应和关爱新兵,无微不至。他经常带我出去散步唠家常,耐心地做我的思想工作。他问我有没有什么困难?我实话实说:“训练苦点我不怕,就是有点吃不饱。”那时,新兵训练军供每人每月四十五斤粮食,还要扣留一斤支援重灾区。刚入伍的新兵,训练量较大,体力消耗多,肚子里又没有什么油水,饭量大,吃不饱。

有一天下午,老排长叫我到他办公室谈话,进门见他办公桌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上面还有一个荷包蛋,排长说:“敏杰,你把这碗面条吃了,这是我叫伙房给你做的病号饭。”我说:“我没病呀。”排长说:“你年龄最小,听说你吃不饱,这是对你的额外照顾。”当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三下五除二,一碗面条下肚。后来,排长又如法炮制,使我享受了多次额外照顾。

一九六三年三月一日,举行授衔仪式,所有新兵都授予列兵军衔,并宣布我们的军龄自一九六三年三月一日算起,每月发给津贴费六元钱。同时,发给崭新的领章和帽徽。我不知如何佩戴,便找老排长帮忙。他拿出针线包,帮我钉好领章,安好帽徽,还上下打量我一番,我倒有点不好意思了。

▲这是老排长的针线包,从入伍到复员,一直随身携带,转战南北。

一九六三年五月十一日是个星期天,老排长叫上我们几个新兵去鹰潭逛街和照相。那个年代只有到照相馆才能照相,而且只有黑白照,没有彩照。不像现在人人有手机,随时随地可以照相。我们进了照相馆,相互整理一下军容,兴高采烈地排好队,于是,就诞生了这张《喜逢于鹰潭》的合影,随后,老排长又和我单独合影,记录了宝贵的战友情谊。

▲照片《喜逢于鹰潭》,前排左四为老排长傅家同,第二排左一为作者孙敏杰

新兵训练结束时,老排长又找我谈了一次话,要求我到老连队之后要积极工作,政治上要求进步。同时赠送我一个笔记本,在首页题写了他的临别赠言:“一个人好比一滴水,随时都有干涸的危险。只有投身江河湖海,才能汹涌澎湃,力量无穷。”

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是我终生的座右铭。分配到老连队后,我按照老排长的要求,积极工作,成绩优异,一九六四年十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六五年九月提干担任连队司务长。

一九六三年五月下旬,我从新兵连分配到一营三连任战士,老排长返回二连。虽然一个营,但两个连队相距甚远,很少见面。后来他调到团司令部作战股任参谋,我在连队任给养员。团部住在福建省光泽县城,我到县城采买,常遇到老排长。

一九六五年四月,部队整编,一营二营留下组建新的五十三团。三营四营和团部调到新建的十三师组建六十三团,老排长任六十三团十六连连长。六十三团配合二师到越南参加援越抗美了。从此,我们天各一方。

▲铁道兵在援越抗美战场上

▲这是老排长在越南河北省莫庄连队驻地的留影

在援越抗美的战场上,老排长带领十六连担负着抢建克太线沧河大桥的艰巨任务,同时还肩负着更为艰险的反轰炸抢修任务。在战斗中,老排长身上被美国轰炸机扔下的子母弹炸伤三十多处。幸亏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在他的领导下,他们连队完成任务出色,确保管区铁路的畅通。一九六七年七月,老排长荣立战功。

▲付家同连长1966年8月8日,在越南河北省克太线上的沧和大桥指挥抢建时,遭敌机多批次轰炸。他迅速指挥连队官兵进入防空掩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部队伤亡。而他自己全身负伤三十多处,被送回卫生队抢救。这是团卫生队发给他的《负伤证》。负伤证上的公章,“中国志愿工程队第五大队第三中队”即“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63团后勤处”公章。

▲老排长的《负伤证》和《立功喜报》

付家同连长于1966年8月8日,在越南克太线上指挥连队抢建沧河铁路大桥时遭敌机轰炸负伤致残后,他带着伤残的身躯以身作则,哪里危险他先上,圆满完成了该大桥的抢建抢修任务,确保了连队管区钢铁运输线的畅通。根据他的英勇表现部队政治机关给他荣记三等战功。这是寄给他家中的立功喜报。当时我军参加的援越抗美战争是在保密下进行的,故他的立功事迹与地址无法写进喜报中。

一九六九年八月,由于伤残不能适应部队工作,老排长复员回到家乡。那时还没有军队干部转业安置的政策,他被安排在肥城炼钢厂当工人。因为工作出色,成绩显著,于一九七七年被调到五里垢煤矿担任保卫科长兼民兵营长,负责全矿的安全保卫工作。

一次,一名歹徒持枪冲进财务室抢劫,打伤财会人员,他闻讯立刻赶赴现场,与歹徒搏斗,制服了歹徒,避免了更严重的事态发生。而自己的头部却负了重伤。他的英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泰安市公安局报请上级批准给老排长荣记三等功,公安部颁发三等功奖章。

▲老排长担任保卫科长时的照片

▲公安部颁发给老排长的三等功奖章

老排长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他在战场上身负重伤,本应享受伤残军人的优待,却坚决放弃。他说:“比起在越南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我们活着回来就很幸福了。”直到前两年,他的儿女提出申请,经当地政府批准,才为他补办了因战负伤残疾军人优待证。这种忘我牺牲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我们这批一九六三年入伍的战友,始终没有忘记老排长的深情厚谊,经过多年打听,终于找到了他的家庭住址,并于二O一三年秋,我与刘于通、朱孟友、苏宜安、卢世琳、王华绪等六位战友乘坐面包车前往肥城拜访老排长。分别五十年后,战友相见,激动万分。我们在他家中与老排长一起高唱《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著名歌曲,重返那些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分手之时,含泪相拥,难舍难分,此情此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老排长生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今年已八十六岁高寿,身体仍然很健康。

敬爱的老排长,在纪念参军六十周年的时候,我是多么想念你啊。没有你的领路,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我在南京遥祝老排长健康长寿,阖家幸福,吉祥如意!

最后,荣借铁道兵战友诗人傅英家老师的一首赞扬老排长傅家同的诗歌结束本文。谢谢傅英家老师!

七律-赞铁兵英雄傅家同

作者:傅英家

志士精忠铁马戎,真金犹显傅家同。

带兵有爱如兄长,参战无惶乃杰雄。

飞越沙场传捷报,凯旋祖国立丰功。

初心不改为人正,秉性烁霞朝夕红。

▲本文作者孙敏杰近照

作者简介

孙敏杰,男,江苏省连云港市人。1945年1月生,大专文化,助理研究员。1963年2月入伍,1964年10月入党。原任铁道兵11师53团17连指导员,1978年10月转业回乡,曾任乡镇人武部长,党委组织委员,县委组织部审干办公室主任,县税务局物价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5年退休在南京儿子家养老。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其他相关

在小说《士兵突击》中,为何首先动刀被改编的会是最好的钢七连?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08-20 阅读: 262
为什么首先动刀的是钢七连,原因就在于,702步兵团传统的构成模式本来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每年702团的新兵入伍,高城都会玩弄一套小伎俩。而在确定目标之后,高城利用钢七连的特殊地位和与团长的关系,再将这些条件好的新兵补充进钢七连的新兵体系中。或者再粗俗一点地说,就是好的果实钢七连自己留着,剩下的歪瓜裂枣甩给其他的15个连。钢七连到底好不好呢?...

战雷20集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03-01 阅读: 556
战雷20集战雷:新兵为见军长砸军长的车,怎料军长不追究战雷:士兵排查战争留下老雷,怎想触发装置,一条胳膊没了父女两被困雷阵,竟是用战时诡雷的方法布置,警察拆不了…战雷06:工兵营跟预备营比赛排雷,新兵一人挑一队,结果还赢了战雷:老兵排雷不穿防护服,一人单挑一个雷场,新兵全成迷弟战雷02:新兵不想训练,装吐血送进医务室,差点把连长给吓哭...

作者: 访客 时间:1970-01-01 阅读: 1
...
六一居士是谁(佛教是迷信吗?在欧阳修临终对子孙遗训中找答案)

六一居士是谁(佛教是迷信吗?在欧阳修临终对子孙遗训中找答案)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02-21 阅读: 2322
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的先驱。作新唐书删佛法事迹高僧言论,民国时期高僧印光大师在《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一文中,及士大夫与高僧往还之言论。知佛法有益于身心性命、国家政治。欧阳修对待佛法的态度却有了重大转变!他36岁时写下《本论》一文大肆评论佛法“欧阳修先后结识、参访了当时著名的祖印大师、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
怒火街头2国语

怒火街头2国语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02-25 阅读: 669
《怒火街头2国语》于2012年上映,是由陈维冠导演执导的香港影片。主要讲述是《怒火街头2》是2011年电视剧《怒火街头》的续集,也是第16届香港国际影视展中无线电视推介的6部重头剧之一。思苦为街坊讨回公道,不惜放下身段跑到街头上抗争怒火街头2怒火街头2,因而赢得“女Law霸”的称号。此际,他们因处理塌楼意外案件而惹来地产富商不满,令力亚招致杀身之祸。...《怒火街头2国语》由影视在线于2021-07-03 12:07:05收藏本影片。...

继“妻荒”后,又一“怪象”出现,年轻人却毫不在意?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2-02-27 阅读: 538
有句老话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方面这是为了给家族延续香火,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很多男性在该娶妻的年纪却找不到老婆。而在“妻荒”现象出现之后,又出现了一大“怪象”,让男女婚恋的问题进一步加剧。老一辈的人谈到它几乎都是满满的叹息和感慨甚至是“干着急”,可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年轻人却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态度。那么这一新的“怪象”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