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在玄宗朝的功绩
玄宗是指唐朝的第七任皇帝李隆基,他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对整个唐朝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改变,在还未当皇帝之前,就已经经历多次唐朝的政治危机,而李隆基都是化解政治危机的关键先生,因此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李隆基最终走上帝位。
这么传奇的皇帝,身边肯定有着诸多传奇的人物进行辅助,因而在李隆基麾下诞生了诸多在历史上有名的文臣武将,其中还有一位宦官一直是李隆基的得力助手,也就是今天要探究的主角高力士,了解一下高力士在玄宗朝的功绩!
高力士为唐玄宗当上皇帝所做的贡献
1,协助李隆基铲除韦后一党
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五人联合武氏一党诛杀“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从而让唐中宗李显再次登基称帝,但是李显能力平庸,且对韦皇后言听计从,直接让韦皇后参与朝政,促使韦后野心持续膨胀!
韦皇后在参政之后,先是联合武三思等人除掉张柬之等神龙政变的功臣,让自己与武三思权倾朝野,随着时间的流逝,韦后野心越来越大,而武三思集团也是利用韦后想篡夺皇位,被李显第三子李重俊诛灭,但是李重俊输在韦后手里。
韦皇后在看着武三思和李重俊的倒台,认为没有人再可以阻挡她的步伐,于是在谋划之后,与小女儿安乐公主毒杀了唐中宗李显。
然后效仿武则天的称帝之路,先是扶持李重茂登基为帝,自己临朝称制,但是韦后的一切大逆行为被李隆基看在眼里,而李隆基当时身边正好有着高力士这位能文能武的宦官在旁辅佐,李隆基早已按捺不住,想干出一番大事业。
于是在高力士的辅佐下与太平公主联手,最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一起把韦后一党铲除,拥护唐睿宗李旦继位,李隆基成为皇太子,封赏高力士为朝散大夫、内给事,还进入到太子内坊局,随侍太子李隆基身旁。
2,为初登大宝的唐玄宗做出重要贡献
公元710年,已经从小宗的亲王摇身一变成为大宗的皇太子,李隆基非常的兴奋,但是祸福相依,刚刚与李隆基合作的姑姑太平公主同样有着称帝的野心,太平公主铲除韦后是给自己清理道路。
高力士身为武则天都认可的一个太监,肯定有其独到之处,加上家学渊源,高力士对政治斗争非常清楚,因此政治觉悟很高,所以对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能察觉到。
但是太平公主迟迟没有动手,而唐朝刚刚经历多次政变,不能再大动干戈,所以高力士建议李隆基应该尽早登上皇位,逼太平公主动手。
没想到太平公主竟然主动出面劝说唐睿宗李旦继位传位给李隆基,实际上是为了获取李隆基的信任度,所以在公元712年,李旦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
而太平公主在李隆基上位后,多次派人暗杀李隆基,高力士为了保护李隆基,直接在李隆基龙榻旁边打地铺,24小时寸步不离地保护李隆基,让李隆基对高力士更加的看重!
后来,太平公主的阴谋诡计被告破,在高力士的辅佐下,李隆基击溃太平一党,成功诛杀好几位反叛的宰相,稳固了唐玄宗的皇位,因而高力士被破格提拔,授予银青光禄大夫,任内侍省同正员。
高力士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做的贡献
1,成为皇帝与宰相之间的“调和剂”
皇帝与宰相的矛盾是天生存在的,这个没办法消除,但是皇帝和宰相是朝廷最大的存在,不能让矛盾升级,否则后果很严重,因此皇帝如何处理好自己与宰相之间的冲突是非常关键的,所以需要一个转圜的余地,高力士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基人之一姚崇在李隆基手底下担任宰相,一直对李隆基尽心尽力,而且李隆基也非常放心,很多时候都是直接放手让姚崇去干,但是李隆基身为帝王,真是君心难测,有些时候在与姚崇商讨政务时,很多事情李隆基都不发表意见,弄得姚崇以为李隆基有想法,所以心中难免担忧龙颜大怒;
在旁边的高力士知道姚崇的担忧,于是大胆地提醒唐玄宗,说唐玄宗与大臣们商议时话说得太少,容易让大臣产生误会,这样不利于君臣关系的发展!
于是李隆基告诉高力士,说他不发表意见的事情,都是认可之意,让大臣只管去干就行!接着高力士把皇帝的态度透露给姚崇,这样才避免君臣之间发生真正的误会,提高唐朝的政治效率!
在公元711年就担任宰相的张说在唐朝政坛多次沉浮,先是因为与姚崇有旧怨,阻止姚崇为相,失败之后就去岐王府求助,被告发而贬谪;之后起起落落三四次,其中有一次非常凄惨,差点死去,这时张说的哥哥张光在朝堂向皇帝鸣冤,唐玄宗就安排高力士去探望;
事后高力士回到宫廷,直接向唐玄宗诉说张说的惨状,并且旁敲侧击地提醒唐玄宗,让唐玄宗回忆起张说往日的功劳,最后唐玄宗直接召回张说,继续担任宰相!当然,高力士在李隆基和群臣之间做过很多次的调和剂,让有用之臣为开元盛世贡献自己的价值!
2,为大唐的国本立下大功
封建王朝的国本,最重要之一便是立太子,但是唐朝自唐太宗李世民开始,皇帝与太子的关系极为尴尬,直白一点就是没有信任度,都担心会被自己的孩子篡位,谁让李世民做了一个榜样!
因此李隆基对于立太子一事是非常纠结的,也许从心底来说不想过早的立太子,但是儿子那么多,加上大臣的谏言,若是不立,麻烦更多,于是在公元715年,立皇二子李瑛为皇太子。
但是太子之位终究是一个高危岗位,唐玄宗前期最宠的妃子武惠妃一心要让自己儿子登上太子之位,因而在公元738年太子李瑛和两位同胞兄弟被武惠妃构陷而身亡。
因此“立太子”一事再一次摆在唐玄宗的面前,根据史书记载,高力士看着自家主子为此事茶饭不思,硬是顶着压力在这个事情上表达了自己的意见,那便是自古以来的规矩-立嫡立长!
唐玄宗在高力士的提醒之下,立马理清思绪,准备立皇三子李亨为太子,因为唐玄宗唯一的皇后没有子嗣,所以只有立长,而皇长子因毁容排除在外,皇二子李瑛已经赐死,因此只有皇三子适合,这位皇三子历经多次他人构陷的风波,依然稳坐钓鱼台,最后成为唐肃宗!
高力士的一句简单的话语,对玄宗、肃宗和大唐来说,就是一件不可否认的大功劳!
高力士在安史之乱期间对唐玄宗的贡献
1,关键时刻铲除奸臣杨国忠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因为唐玄宗中后期的“以夷制夷”策略,让边关藩镇势力非常强大,军队素质也很强,因此安禄山的大军两个月之内占领洛阳,五个月后又占领唐朝国都长安,逼着唐玄宗带着大批人马踏上逃亡之路。
当唐玄宗走到马嵬坡之时,太子李亨联合大内总管高力士、禁军统领发动兵变,促使杨家兄妹身亡,事实上参与兵变是一心要铲除杨国忠,而杨贵妃是太子李亨想要的结果!
高力士铁心除掉杨国忠,则是因为李隆基在逃亡的时刻慌不择路,竟然听信杨国忠的谏言,准备逃到杨国忠经营多年的西蜀地区。
虽然杨国忠一直是遥领剑南节度使,但是高力士不敢把退路交给杨国忠,万一到了西蜀,杨国忠行反叛之事,恐怕将追悔莫及,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彻彻底底的大奸臣杨国忠死亡,这样即便唐玄宗逃至蜀地也能自己掌控局面!
高力士这次的果敢无畏,对唐玄宗乃至对整个唐朝的延续都贡献了一份功劳!
2,生死关头挺身而出捍卫唐玄宗的生命和尊严
公元756年,马嵬坡事变后,太子李亨向李隆基提议分两路逃亡,李亨说自己去号召天下来勤王,而建议唐玄宗继续往蜀地方向前进。
李隆基经历爱妃杨玉环之死,也没有过多的考虑,便答应了,而且不答应也不行,太子李亨决心已定,至于唐玄宗当时真的昏庸了。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连续五次错误的决定,才导致安史之乱的局势一发不可收!李亨在离开唐玄宗之后,随即自立为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其实这样做的好处还是非常大的,否则唐朝真的会万劫不复!
李亨上位之后,之前一直不受重用的宦官李辅国得到李亨的重用,在公元760年,李辅国看出李亨对唐玄宗没有父子之情,甚至可以说是冷漠至极,就想恶心唐玄宗和高力士;
根据史书记载,李辅国向李亨诬告唐玄宗和高力士等人整天密谋夺位,并且假传圣旨直接让唐玄宗从兴庆宫迁至甘露殿,李辅国仗势欺人,连唐玄宗都没有放过,在迁移的过程中,故意吓得唐玄宗摔下马。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高力士挺身而出挽救了唐玄宗,否则唐玄宗在那一刻就会被李辅国的阴谋弄死!事后,高力士被李辅国构陷,因而李亨下旨把高力士流放,最后在听闻唐玄宗驾崩之后,自己也随唐玄宗而去!
综上所述,高力士虽然是一个太监,而且深受唐玄宗的信任,但是并没有因为有权有势而成为一个奸佞,反而尽心尽力地做好伺候唐玄宗的工作,为唐玄宗的皇帝生涯贡献了自己的价值和力量。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