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共王子嗣中年龄最长的伍子胥所占篇幅足以说明问题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3-06-01 中国历史 阅读: 120
摘要: 首先描述了吴子斌的爷爷吾居居历史史王。不准向楚平王陈言。初平王上任第二年到第六年,将太子熊建分到省府守边。由于直言力劝楚庄王而声名远扬,于子熙的父亲于士,楚平王太子熊建的太傅,楚平王宠爱的五子,都指楚王权。“司马迁明确楚平王弃疾谷君夺位,于士辅佐的太子就是楚平王太子熊建?楚平王称太子名为乾,司马迁从楚平王登基第二年开始,到秦朝为太子熊健奉命以迎亲,不厌其烦。“非武器见真女,楚平王就听到了成本武

引子

司马迁似乎对伍子胥格外倾心,在《史记》中伍子胥所占篇幅足以说明问题。

先是记叙伍子胥的爷爷伍举历事四王,《楚世家》前后出现过三次。其中,直谏楚庄王所用的比喻与淳于髡讽喻齐威王又极其相似。

所以,这才有了伍子胥的身世背景,“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伍子胥列传》)。既交代了伍家在楚国声名显赫的原因,同时明确了伍家的性格——“直谏”。这说明伍家性格含有正直,不会拐弯的特点。

伍家到了第二代——伍奢受太子熊建宠信而遭人嫉恨。费无忌向楚平王进谗言,不仅挑拨与太子熊建的父子关系,也离间了与伍奢的君臣关系。

从楚平王上任第二年到第六年发放太子熊建到城父守边,这五年里伍奢对费无忌谗言是否有所警惕,是否针锋相对反驳过?

对此,司马迁没有记叙,而直接切换到伍子胥身上。正所谓“知子莫若父”,通过伍奢的口吻介绍伍子胥……伍子胥虽未出场,但印象已初步勾勒。

司马迁为何对伍子胥如此用心?从《祸起争宠》、《出关奔吴》、《伐楚复仇》、《悲剧重演》四篇文章入手,追随伍子胥跌宕起伏的一生,探析司马迁在伍子胥身上的寄托。

在《楚世家》司马迁并未介绍伍子胥,而是因费无忌谗言陷害太子才被牵连进来的。在《伍子胥列传》中的简介,司马迁用字十分节约。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伍子胥又叫伍员,是楚国人。“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伍员的父亲叫伍奢,还有一位兄长伍尚。

继而介绍了伍子胥的爷爷伍举,因为直言劝谏楚庄王而名声显赫。楚庄王听从伍举,专心政事,楚国得以日益强大,问鼎中原称霸诸侯。

伍家由此跻身于楚国名门望族之中。伍家到了第二代,伍子胥之父伍奢则是楚平王太子熊建的太傅,且颇受太子信任。

楚国内讧,平王即位

伍家的灾祸起源于一个卑鄙小人——费无忌。

“是时伍奢为太子太傅,无忌为少傅”,当时伍奢是太傅,而费无忌是少傅。太傅和少傅不仅职级和权限存在差别,更重要的是“(费)无忌无宠于太子”,这也是导致“(费)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关键所在。

楚共王熊审为楚庄王熊侣之子。

楚共王死后,其子楚康王熊招继位。康王在任十五年,司马迁一笔带过,“三十一年,共王卒,子康王招立。康王立十五年卒,子员立,是为郏傲。”

自此,楚国陷入了严重的内讧。

楚平王所宠爱的五子均染指楚国王权。“康王宠弟公子围、子比、子皙、弃疾”,楚共王没有嫡嗣,熊审以及熊围、熊比、熊皙、弃疾(即楚平王,即位后改名熊居。)

郏傲继任后的第四年,遭叔父熊围弑杀,继而熊围即位称王,是为楚灵王。

“伍举更曰:‘共王之子围为长’”,熊围是楚共王子嗣中年龄最长,即位合理合法。在郑国出使的伍举更正了使者的言辞,对熊围篡权不仅没有批判,反而站出来支持。

在《楚世家》中,伍举对熊围篡位只说了一句话,却是唯一一个表明立场的人。司马迁如此记叙以表明伍举在楚国的权势和地位,还是讽刺伍举见风使舵,明哲保身呢?

楚灵王在位十二年,搞得众叛亲离,最终饿死在荒山野外。熊比被拥立为楚王,熊皙为令尹(相当于国相),在位月余在恐惧中自杀。而后,“弃疾即位为王,改名熊居,是为楚平王”。

司马迁明确楚平王弃疾弑君夺位,“平王以诈弑两王而自立”。伍奢所辅佐的太子即是楚平王太子熊建,“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

无忌进谗,伍奢被囚

关于伍家灾祸,司马迁从楚平王即位第二年说起,“平王二年,使费无忌如秦为太子建取妇”,费无忌受命到秦国为太子熊建迎亲。“(熊)建时年十五矣”。

费无忌见秦女“妇好”,便提前回国向楚平王献媚,“秦女好,可自娶,为太子更求”,这个秦女十分貌美,大王可以自己娶为妻妾,为太子重选一房媳妇。

“平王听之,卒自娶秦女,生熊珍”,楚平王听了费无忌的诱惑,最终将准儿媳妇升级为媳妇。不久,秦女为楚平王添丁——熊珍。当然,楚平王也没忘记太子,“更为太子取妇”,另外给熊建娶了一房媳妇。

费无忌因不受宠,故而做出不忠之事,在楚平王面前说了太子的坏话。“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费无忌因献美女讨好了楚平王,肯定不能再待在太子身边了。于是,找机会上调了,离开太子而到楚平王身边做事。

然而,太子作为储君,有朝一日还会继位。费无忌想想就觉得后怕,“常谗恶太子建”,熊建因此被疏远。楚平王六年,“使太子建居城父,守边”,太子远离朝堂去了边境,这是被发配,而不是下基层锻炼。

“无忌又日夜谗太子建于王”,费无忌继续向楚平王说坏话。《楚世家》、《伍子胥列传》均提到了这句话,其中“日夜”是关键。从“常”到“日夜”,费无忌终于将太子推向了深渊。

“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司马奋扬往杀太子”,伍奢被囚禁审问,并派人前往城父杀害太子熊建。

“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司马奋扬受命前往城父,在到达城父之前,提前派人通知了太子。熊建得知消息,“太子建往奔宋”。

伍尚应召,慷慨赴死

关于太子熊建的谗言,费无忌说了三点:平王娶秦女,太子怀恨在心;太子守边,居城父拥兵自重;太子外交诸侯,意欲为内乱。

因此,楚平王发怒了,毕竟太子威胁到自己的安危。“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楚平王先传召太子太傅伍奢拷讯审问。

伍奢不承认太子意欲谋反,并斥责费无忌为小人,离间平王与太子父子关系。而费无忌趁机拱火楚平王,于是伍奢被囚。

为斩草除根,费无忌又献计楚平王,“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必至”,伍奢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不杀掉恐怕会成为楚国的祸患。以伍奢为人质传召,他们肯定会来。

铺垫了这么多,主角才闪出一个身影,但仍未亮相登场。

费无忌打算将伍奢父子三人凑齐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楚平王也正有此意。“于是王使使谓奢”,楚平王派人到监狱对伍奢说话。《伍子胥列传》、《楚世家》均是如此记录。

这里不免有疑问:楚平王既然要传召伍尚、伍子胥,派使者一纸诏书即可,又何必跟伍奢打招呼呢?楚平王所做明显有违常理,司马迁却如此记叙了。

再看下文恍然若有所悟,通过伍奢的口吻来讲述伍子胥的为人。所谓知子莫若父,司马迁要让人相信伍奢所说是“史实”而非杜撰。

伍奢很明确地告诉来人,“(伍)尚至,(伍子)胥不至”。

《楚世家》中,伍奢如此评价伍尚,“尚之为人,廉,死节,慈孝而仁。闻召而免父,必至。不顾其死。”伍尚为人刚直憨厚,敢为节义而死,慈爱孝悌忠义。他若知可免父亲死罪,必然不顾性命应召而来。《伍子胥列传》与之相当,“尚为人仁,呼必来”。

“我其归死”,果然伍尚应召赴死。

背负使命,子胥出逃

伍奢对伍子胥的评价则截然不同,“胥之为人,智而好谋,勇而矜功,知来必死,必不来。然为楚国忧者必此子。”这孩子聪慧而有谋略,勇猛而喜功。明知来此必死,那是肯定不会来的。他必将成为楚国的忧患。

从伍奢言语中可以看出:伍子胥才智谋略兼具,这既是父亲的骄傲,也是楚国的忧虑。当然,这是司马迁根据伍子胥命运杜撰。如此推断有依据,此处存在明显矛盾。

其一,与伍奢对话人物变换。“王使使者”,说明楚平王派人到牢狱。当伍奢回答“尚至,胥不至”,对此好奇的竟不是使者而是楚平王,“王曰:‘何也?’”。

伍奢牢狱囚禁,楚平王派使者传话,怎么会突然出现与伍奢对话呢?楚平王再好奇也可不能撒丫子跑到牢狱去,更不可能是视频连线。

其二,传召使者被伍子胥吓跑。伍尚痛快地应召,而伍子胥则抄弓面见使者,仅仅做了拉弓搭箭的架势,使者竟灰溜溜地撤走了。

既然伍奢明白无误地告诉楚平王,伍子胥肯定不会来。那么,楚平王和费无忌为何不加派人手,武力擒拿伍子胥?楚平王、费无忌莫非脑袋短路?

司马迁处于创作激情中,大概疏忽了这两处很明显的矛盾。

当然,对于传召使者还可以如此理解,他们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不希望伍家灭种。毕竟,伍家是名门望族,在楚国上下颇受敬畏。

“将射,使者还走,遂出奔吴”,伍子胥拉弓摆出射箭架势,使者掉头撤走,伍子胥于是得以出逃。

毕竟,伍子胥身负复仇的使命。

伍奢的评价为后来伍子胥复仇埋下伏笔,故事还有待续,主角不能领盒饭。至于伍子胥出逃的真正原因,这并非最主要的。

兄弟离别,托付使命

对伍子胥性格界定,《伍子胥列传》又给出了不同的内容,仍然借用伍奢口吻表述,仍然是上述场景,只不过用字稍做了调整。

“员为人刚戾忍诟,能成大事,彼见来并擒,其势必不来。”——《史记·伍子胥列传》

此次伍奢话语较为简约,对于伍子胥仅用四个字——“刚戾忍诟”。

其中,“刚戾”《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刚愎乖戾。刚愎的意思:倔强执拗、固执己见,形容不太容易接受别人意见。乖戾的意思:抵触、背离,又是指性情急躁,易怒。司马迁曾在《秦始皇本纪》用过,“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

而“忍诟”意思为忍受屈辱。当然,“忍”字还有残忍的意思。“忍人”就是指残忍凶狠的人。或许,在这里或许也包含了这层意思。

在《史记》中,司马迁很少重复,然而伍子胥却是例外。对伍子胥的记叙除了要避免重复,还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司马迁用“刚戾忍诟”四个字,为列传塑造人物形象奠定基调,随着人物命运跌宕起伏,人物刻画围绕命运展开。

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史记·伍子胥列传》

其一,对形势的判断非常清晰,平王传召是为避免后患;其二,应召的结果是父子三人一起被杀;其三,报仇雪恨,需要借助其他国家力量。

“员”就是伍子胥,司马迁通过他与伍尚的对话,既体现出兄弟二人性格差异,又为伍子胥复仇继续做铺垫,有利于推动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

费无忌为争宠而挑拨楚平王与太子的关系,伍奢纯属无辜遭殃。而伍奢除了斥责费无忌,始终没替自己辩解,因为他深知申冤苍白无力,楚平王根本听不进去。这与司马迁为李广辩白而遭受宫刑是何其相似!

伍子胥“舍小义,雪大耻”,这不正像忍辱负重的司马迁自己嘛。“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司马迁遭受奇耻大辱并未赴死,而是“发愤”著书立说,寄希望有一天世人能够了解他,明白他。

其他相关
如何评价东晋名臣温斌?

如何评价东晋名臣温斌?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2-04 阅读: 32
晋元帝司马睿称帝后,温峤几次请求回到北方继续辅助刘琨,由于司马睿爱惜这个人才,就没有同意,不久后,刘琨被段匹磾杀死,温峤就留在了东晋朝廷,并且与太子司马绍成为布衣之交,他对司马绍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究竟如何?项羽之死为何对后世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究竟如何?项羽之死为何对后世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1-29 阅读: 28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到底如何?为什么太史公的评价和我们心中的项羽形象会有差距呢?在司马迁的心目中,项羽虽然失败了,仍旧是一个英雄。杜牧认为项羽应该过江东。李清照认为项羽不应该过江东。在李清照的眼中,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代表。...
揭秘康熙所有儿子的下场 四阿哥装傻终成王

揭秘康熙所有儿子的下场 四阿哥装傻终成王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2-26 阅读: 35
四阿哥哥假装傻当王,其他的下巴们也长大了,不甘心,不一定比自己比自己的哥哥当皇帝,也不一定比自己强。虽然不太清楚包机的结局,但康熙朝的时候被亲王封住了。四阿哥哥装傻成了王磊,康熙的第八个儿子,是我老说不忍心的人物。十六子十七子待遇还算好,尤其十七阿哥允礼,在祥祥死后,是雍正最喜欢的弟弟。...
康熙二十个儿子的最终归宿

康熙二十个儿子的最终归宿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2-25 阅读: 36
现在,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康熙皇帝24个儿子的最终结局。当然有各自的命运和归宿。一、幼年夭折的孩子:康熙皇帝的24个儿子中,有4个儿子年幼时不幸死去。事实证明,康熙的确很喜欢,康熙晚年常去儿子们的院子里玩,就是他和雍正的院子。雍正即位后,也不能原谅他,所以结局也不太好,就死在雍正年间。...
宝藏作者|孟还:狗血与剧情交汇,在我xp上疯狂蹦迪,又香又勾人

宝藏作者|孟还:狗血与剧情交汇,在我xp上疯狂蹦迪,又香又勾人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2-13 阅读: 67
性感的腹黑好学生弟攻(谢青寄)x改坏正隐忍自制哥受(谢然)字母题材,本质甘文喜欢,两人暧昧,拉,互相试探,后期在一起也有长口。固执纯情而赤子哭泣的小狼犬夷皇子攻x傲娇无脑奔放,她的文章有情节,她真的很会写,保证感情线写的更细腻、不离奇,有轨迹。...
鲁迅为何评《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原因有三

鲁迅为何评《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原因有三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1-15 阅读: 61
鲁迅为什么要把“史记”评为“无韵的”离躁“”?二、鲁迅评“史记”是“无韵的”离骚“,与他对”离骚“、楚辞的推崇和偏爱有很大关系。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准确而精辟,“史记”确实无愧于“史家的绝唱,没有韵味的”离骚“。...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