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分析了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反应促进效应的解析
班杜拉分析了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
一、习得效应
习得效应指通过观察习得新的技能和行为模式。例如,儿童的语言就是一种通过模仿习得的技能。父母使用文明语言,其子女习得文明语言;父母使用不文明语言,其子女经常出现不文明语言。观察学习的习得效应可以解释大部分与态度和品德有关的新行为方式的学习。
二、抑制效应与去抑制效应。
1.抑制效应指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或良好)行为受到社会谴责,观察者会暂时抑制受到谴责的不良(或良好)行为。
2.去抑制指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行为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其原本受到抑制的不良行为重新发作。
例如,一名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入一个班风很好、纪律严明的班级集体,在周围同学良好表现的耳濡目染之下,该生的不良行为方式很可能暂时受到抑制。由于他的恶习一时难以完全消除,他一离开班集体,进入他自己原先的小圈子,不良习气又重新发作。这就是不良行为的抑制与去抑制现象。
三、反应促进效应
反应促进效应指通过观察促进新的学习或加强原先习得的行为。例如,在体育课上有些学生胆小,不敢做一些危险性的动作。这时教师让某个胆大的学生先作示范。胆小的学生看到该动作他人能做,胆子也大起来,认为自己也能做,从而促进新的行为的学习。反应促进也指原先习得行为的加强。例如,“见人打招呼”原本是某儿童已习得的行为,但有时却不能表现出来。若看到其他儿童和成人都能表现这样的行为并受到赞扬,该儿童见人打招呼的礼貌行为方式会得到加强并重新表现出来。
四、刺激指向效应
指通过观察榜样行为,观察者将自己的注意指向特定的刺激。在班杜拉的实验中,看到榜样用木槌击打布娃娃的儿童同未看到这种行为的儿童相比,不但模仿这种攻击行为,而且更多地将木槌用到其他情境。
五、情绪唤醒功能
情绪唤醒功能指看到榜样表达的情感,在观察者身上容易唤起类似的情感。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通过表情朗读表达对英雄人物的崇敬情感,在学生身上可以唤起类似的情感。人们在观察电影、电视剧或舞台戏剧时,看到剧情中人物的不同命运,自己常常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与剧中人物相同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所以,观察学习是情感教育的最重要手段。
1.课堂上,因为小李回答问题精彩,几位同学自发鼓起了掌,其他同学受到了暗示,也很快鼓起了掌。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
A.习得效应 B.抑制效应 C.去抑制效应 D.反应促进效应
1.【答案】D。解析:本题需要区分习得效应和反应促进效应。习得效应是指观察者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习得认知技能和新的行为模式,它教给人们成分技能,并提供了将这些成分技能组织成新行为结构的规则。所谓新行为,是指“示范之前发生的可能性为零的任何行为,甚至观察者被给予了适当的诱因后发生率仍然为零的行为”。反应促进效应是指他人的行为还能对观察者先前习得的有能力做却未做的行为起社会促进作用,因为原先未这么做并非出于抑制,而是由于动机不充分。因此,反应促进效应更加强调对已习得但未表现出的行为的催化或激活,题干中学生鼓掌属于之前已经习得的行为,看到别人鼓掌,自己也跟着鼓掌。其实是社会环境中的刺激(他人鼓掌)对自身行为的激活,促进了自身鼓掌行为的产生,属于反应促进效应。故答案为D。
2.蒋丽观察了不同同学不同的复习方法,综合这些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产生了新的复习方法。这属于观察学习的( )。
A.习得效应 B.抑制效应 C.去抑制效应 D.反应促进效应
2.【答案】A。解析:本题需要区分习得效应和社会促进效应。习得效应是指观察者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习得认知技能和新的行为模式,它教给人们成分技能,并提供了将这些成分技能组织成新行为结构的规则。所谓新行为,是指“示范之前发生的可能性为零的任何行为,甚至观察者被给予了适当的诱因后发生率仍然为零的行为”。题干中蒋丽综合了其他同学的方法产生了新的方法,这属于典型的观察学习中的创造性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获得了之前没有的行为。符合习得效应的特点。反应促进效应是指他人的行为还能对观察者先前习得的有能力做却未做的行为起社会促进作用,因为原先未这么做并非出于抑制,而是由于动机不充分。因此,社会促进即反应促进效应更加强调对已习得但未表现出的行为的催化或激活,题干中的复习方法属于新习得行为(新方法),而非对已习得行为(旧方法)的激发,因此不属于反应促进效应。因此本题应该选 A。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