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坦克战1941—1945斯克会战》细节分析
本文摘自[英]罗伯特·A. 福尔奇克著,顾剑、朱任东译《东线坦克战1941—1945》(下册)
7月1日,让德军等待已久的“豹”式坦克终于开始陆续运抵鲍里索夫卡附近的火车站,最后一列火车直到“堡垒”行动开始的前一天才抵达。除了一大堆技术隐患,霍特几乎未作任何努力来确保这2个“豹”式坦克营能得到正确的指挥并与第四装甲集团军的整体行动契合。第10装甲旅是6月27日在柏林成立的,旅长是卡尔·德克尔上校,但其指挥部直到7月3日才出发去东线①。这个错误是1943年德国装甲部队效率下滑的又一明证。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曾在格拉芬沃尔负责训练“豹”式车组的梅纳德·冯·劳切特少校临时组建了第39装甲团,来指挥抵达鲍里索夫卡的这些坦克。他们被划归“大德意志”师,师部给了劳切特1辆无线电指挥车和足够的资源来组建一个小型战术指挥所,只是所有这些都发生在“堡垒”行动的前一夜,这意味着协调工作和战术指令流程被简化了。三分之一的“豹”式车组毫无战斗经验,又被要求配合陌生的部队作战,战术指令都不清楚。更糟糕的是,德军在火车站没有时间去校准主炮(经过长时间的颠簸,瞄具和炮手的视线一定会有视差)或把无线电调整到合适的频率。他们在离开火车站,沿道路前往35公里外邻近托马罗夫卡(Tomarovka)的集结地时,“豹”式坦克开始一辆接一辆抛锚。204辆“豹”式坦克只有166辆抵达了集结地,其中还有2辆坦克因发动机起火完全烧毁②。
战前集结阶段的“黑豹”中型坦克
“豹”式坦克还在向前线开进,霍特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却已经开始了“堡垒”行动。7月4日14时50分,第四航空队的“斯图卡”向近卫第6集团军的前沿阵地发起大规模空袭,随后第四十八装甲军的炮兵开始炮击。紧接着,2个装甲军的步兵都进行了积极的反侦察试探性进攻,击溃了苏军阵地外围的部队。大部分战斗是营级规模的侦察,主要是拔除苏军的炮兵观察哨和排雷。坦克没有参与行动,但突击炮和侦察车辆有所前进。不同于克诺贝尔斯多夫的日间行动,豪塞尔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直到黄昏后才开始反侦察作战。霍特的部队占领了几座村庄和山头,但从雷场中清理道路的困难和惨重的伤亡令他们大为震惊,苏军的前哨阵地和地雷也没有被清除干净。
简单但实用的防御手段——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各条防线上都埋设了大量的地雷
与“堡垒”行动的北线不同,曼施泰因在南线的钳形攻势在大量文献中都有详细记述,我不打算用日复一日的陈词滥调来评判库尔斯克会战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面,这项工作已经由乔治· M. 尼佩的《鲜血、钢铁和神话》(2011年)和瓦西里·扎穆林的《打破神话》两书完成,这两部作品都描写了库尔斯克会战南线每日的细节。相反,我打算把对“堡垒”行动的讨论集中在三个主题上:(1)曼施泰因的装甲部队是如何突破苏军障碍地带的;(2)“豹”式坦克在初次作战中的拙劣表现;(3)罗特米斯特罗夫是怎样搞砸在普罗霍洛夫卡(Prokhorovka)的反攻的。我还想避免早先研究中过于简单化的倾向,这些分析倾向于只根据双方坦克的数量来对“堡垒”行动做出评估,对其他因素考虑很少。
经过45分钟的炮火准备,霍特的攻势在当地时间5时开始。在左翼,克诺贝尔斯多夫的第四十八装甲军以第3装甲师、“大德意志”师和第11装甲师齐头并进。“豹”式坦克装甲营一直在集结区等到9时才开始前进。在苏军的阵地前沿仍有大量地雷没有清除,这极大妨碍了德军突击部队的前进。弗朗茨·韦斯特霍芬中将的第3装甲师在事前计划好的坦克支援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以4个装甲掷弹兵营向苏军近卫步兵第210团的阵地发动进攻。扫清前哨之后,德军这几个营却被一片深深的泥沼阻挡了近5个小时。德军工兵一开始铺设通道,苏军的炮兵就会向他们猛轰,给他们造成巨大伤亡。14时,通道终于铺好,步兵和第6装甲团第2营的坦克一起蜂拥而过,攻占了科洛维诺村(Korovino),但第394装甲掷弹兵团团长京特·帕佩上校受了重伤。苏联坦克进行了一次小规模反攻,被德国坦克击退。韦斯特霍芬的师已经击溃了苏军这个一线步兵团,总共推进大约5公里。
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在“堡垒”行动首日的推进,1943 年7 月5 日
在第四十八装甲军的中央是瓦尔特·霍恩莱因中将的“大德意志”师,他们发动了一场非常草率的进攻。和第3装甲师一样,地雷打乱了该师的进攻计划。格拉夫·施特拉赫维茨上校的装甲团没有及时赶到支援步兵的进攻。第3装甲燧发枪兵团单独攻击,损失惨重,团长埃里希·卡斯尼茨上校伤重致死。在清除完地雷后,施特拉赫维茨向前追赶步兵,以“虎”式坦克打头阵,2个装甲营紧随其后。他的目标是切尔卡斯科耶村(Cherkasskoye),由苏军近卫步兵第196团和2支反坦克炮部队把守。之前炮火准备引发的大火令能见度大为降低。出发仅仅30分钟后,施特拉赫维茨就吃了一惊,他遇上了一大片洪水区,这是80米宽的别列佐夫(Berezovyi)峡谷。苏联人把带刺的铁丝网和地雷放置在峡谷的敌方一侧,最近的暴雨把峡谷变成了一个泥浆盆,横亘在德军进攻矛头前方约3公里处。虽然卡斯尼茨的一些步兵下车涉水而过,但在工兵铺设好渡口前,车辆无法通过这里。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施特拉赫维茨和“大德意志”师的其他高级军官为“堡垒”行动准备了3个月之久,竟对这一重大障碍一无所知。在战斗中,再有经验的军官也会因为疲劳而犯下严重的错误,但这里的情况并非如此,施特拉赫维茨和“大德意志”师的高级军官在间歇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德国人撰写的回忆录有一个常见主题,就是每当发生一些令人费解的错误时—比如1941年的“台风”战役、1943年的别列佐夫峡谷和1944年救援科尔松包围圈,德国坦克都会把失败归咎于苏联的烂泥,也就是一些他们无法控制的因素,这是胡说八道。“大德意志”师没有精心策划这次进攻,而是把它当成了一次训练。除了这个错误,施特拉赫维茨还尝试派几辆坦克涉水,但它们全都陷进积水中,一直淹没到挡泥板。此外,他让其余的坦克聚集在峡谷南面,招致苏军大炮和反坦克炮火的猛烈轰击,最糟糕的是伊尔-2强击机直接飞到他们头顶,扔下的炸弹把装甲团第2营营长格拉夫·索尔马中校炸成重伤③。施特拉赫维茨至少有20辆坦克(也许还有5辆突击炮)被地雷炸瘫、陷在泥中或被敌人炮火击毁,最后他决定撤退,改在西面1500米处穿过峡谷。
伊尔-2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进行了大规模出动
错上加错的是,施特拉赫维茨没有把这一障碍通知劳切特的第39装甲团。劳切特花了几个钟头在集结区准备作战,然后在8时15分开始前进,又有4辆“豹”式在出发前引擎起火。劳切特把2个营排成两排前进,海因里希·迈耶上尉的第51营在前,格哈德·特伯少校的第52营在后。当迈耶的“豹”式坦克到达峡谷边时,“大德意志”师一些不能动弹的坦克还在那里,工兵试图用木头铺设一条通道。经过几分钟的混乱,迈耶企图带着2个先头连穿越峡谷,结果许多“豹”式陷入泥潭。另一个连想从旁边绕过去,但撞上了雷区,连长的坦克瘫痪。苏军轰击了无法行动的“豹”式坦克,德军完全陷于混乱之中。“豹”式坦克还暴露了一个严重的技术缺陷,它的主减速器驱动力太小,无法在滑坡上倒车,一些坦克只能原地打转,有的坦克拼命加油想要逃离这个屠场,直到把驱动轮上的齿牙打落。劳切特最后得到消息,施特拉赫维茨已经在西面找到一个穿过峡谷的地方,但此时已有25辆“豹”式坦克瘫痪。毫无疑问,在二战中所有主战武器的登场首秀中,“豹”式坦克在库尔斯克可谓最糟糕的。
1943年,在库尔斯克被苏军缴获的一辆“黑豹”D型,该车被缴获前隶属于当时配输给“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的第10装甲旅第52坦克营第8连
“大德意志”师花了几个小时在别列佐夫峡谷上架设桥梁,苏军无死角的炮火给他们造成了重大损失,并且德国工兵是靠人工来清除地雷的—霍特所有的师都是这样,这既缓慢又危险。直到16时,施特拉赫维茨才带着30辆“豹”式、15辆Ⅳ号坦克和奥托·雷默少校指挥的装甲掷弹兵团第1营(装备SPW装甲半履带车)穿过峡谷,向切尔卡斯科耶村发起进攻。“豹”式坦克80毫米厚的倾斜式正面装甲可以轻松扛住苏军45毫米和76.2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的射击,雷默的装甲掷弹兵杀进该村,占领了一部分地盘。但苏军步兵死守着该村的另一部分,直到天黑才撤退。附近的反坦克炮第1837团用85毫米口径高炮向“豹”式坦克开火,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马特维耶·K. 雅科波诺夫中校指挥的坦克第245团也赶来掩护撤退的步兵,他们共有27辆M3“格兰特”和12辆M3“斯图亚特”坦克。劳切特的“豹”式坦克击毁了6辆雅科波诺夫的美制坦克,但这一天“大德意志”师的进攻已达顶点。这个陆军装备最好的师以巨大的代价推进7公里,但只削弱了苏军近卫步兵第22军的第一道防线,没有突破它。地雷给该师造成了很大损失,12辆“虎”式坦克有9辆被炸瘫。事实上,“大德意志”师发动的攻势像极了1941年—1942年红军坦克经常发动的那种计划不周、执行不力的进攻。
与“大德意志”师的糟糕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约翰·米克尔少将指挥的第11装甲师,他们战前对地形和任务进行了彻底分析,并要求工兵做好更多的支援准备。尽管该师第15装甲团至少有8辆坦克因地雷而瘫痪,但其余坦克有效掩护了步兵和工兵对布托沃村(Butovo)的进攻,一个喷火坦克连还焚烧了苏军阵地。不过,他们至少两次在开阔地遭到伊尔-2的扫射和轰炸,损失很大。第15装甲团协助“大德意志”师占领切尔卡斯科耶村,与雅科波诺夫的坦克第245团战斗,并声称打瘫10辆苏军坦克。进攻第一天结束,第11装甲师已经前进7公里,严重削弱了近卫步兵第67师把守的第一道防线。毫无疑问,近卫步兵第22军的2个师损耗都很大,残部正向佩纳河边近卫步兵第90师防守的第二道防线撤退。瓦图京把一个完整的坦克第27旅给了奇斯佳科夫的近卫第6集团军。7月5日至6日夜,机动布障分队又在克诺贝尔斯多夫的装甲部队前进道路上埋设了更多地雷。瓦图京还提醒卡图科夫的坦克第1集团军准备在佩纳河(Pena)附近打一场大仗。
本章注释:
① 原注:德克尔和他的旅部直到7月11日才到达前线,这时可供指挥的“豹”式已经所剩无几。
② 原注:发动机起火是由于过热引起的,原因是在发动机舱内安装了一个橡胶内衬,以便在涉水时保持机舱干燥。但这个内衬也影响了散热,一些“豹”式坦克因此而损坏。
③ 原注:索尔马是施特拉赫维茨的妹夫,他被炸弹碎片击伤后不治身亡。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