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遗传吗?流行病学专家这样说!
癌症研究已近百年,人类为什么至今无法“攻克”它?
海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2022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曹广文教授认为,“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传统治疗模式,没有深入了解到癌症发生发展的病因,现有的手术治疗、放化疗、免疫治疗等手段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导致癌症仍面临着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此,对待癌症的策略和研究方式,都需要有所改变。
临床医疗指南是指导医生治疗疾病的方针,我国的医疗指南却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欧美国家指南中直接拷贝过来的。但由于每个国家的发病谱不同,欧美癌症的治疗模式是否适合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仍需要进一步评估,不能直接拿来使用。
家庭中有亲属不幸罹患癌症,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遗传易感性是可以遗传的,但并不代表癌症一定是遗传。”癌症的发生与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的影响远没有环境大。遗传易感性单独不能起作用,拥有癌症遗传背景的人,就不要有对应的环境暴露,这样可以做到癌症的预防。
除了遗传基因外,还存在一种遗传叫教养遗传,即生活习惯的遗传。“有家族倾向性的疾病,不能都归结于遗传物质,有些可能是教养遗传。正确理解癌症遗传,不能抛开环境,环境的贡献应该大于80%。”
根据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趋势和特点,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防治之路”,将医疗投入到对我国人口健康威胁最大、寿命折损最重的非成熟死亡中去。在我国非成熟死亡原因里,恶性肿瘤占据头把交椅,特别是肝癌在青、中年人群体呈现高发态势。同时,我国的感染类肿瘤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于第一位,代谢综合征相关恶性肿瘤的防治效果也不明显。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发生肝癌?乙肝感染者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生食含有肝吸虫的鱼虾,肥胖导致的代谢异常、脂肪性肝炎患者长期酗酒都易引发肝癌。
与其他癌症相比,肝癌在我国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更适合一级预防。目前对新生儿采用“016疫苗注射”,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已患有乙肝病毒的8000万患者,曹教授建议通过队列研究和流行病学的方法,筛选出其中的高危人群,针对原因使用抗病毒治疗等有效干预手段,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复发率、死亡率。
来源:半月谈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