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莲花生大士唐卡丰富的宗教性与艺术性
唐卡(Thang-ga,别名:唐嘎、唐喀)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唐卡的题材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绘制要求严苛,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唐卡的起源历史悠久, 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唐卡已经有1300年多的历史,唐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盛衰,融合,传承后,从地域上形成了四大主流画派。
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在虔诚的藏文化中,信仰几乎融入他们的骨血之中,代代相传,成为独特的符号。因此在青藏高原之上,朴实无华的藏文化浇灌出了这朵遗世独立的神圣之花。
绘师描摹神灵的模样,有着严格而复杂的标准,与异常繁复的工序。一幅唐卡需要从绷布、打磨开始,然后描像、压底稿、研磨颜料、上色、染色、勾线、描金,最后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开脸完成,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唐卡的绘制工艺,也有着极其苛责的标准,人物和形象和比例,都需要遵从《造像度量经》上的标准。清宫的唐卡收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蒙藏地区进贡,另一个是清宫绘画。清宫唐卡的绘画主要是由紫禁城内的中正殿念经处组织京城内的藏传佛教寺庙中专业的画佛喇嘛进到中正殿后殿淡远楼内的画室中绘画。
这些在中正殿工作的画佛喇嘛被称为“中正殿画佛喇嘛”。这些喇嘛画佛喇嘛完成画心部分之后,再交给内务府造办处各作坊分别完成装裱工作。而18世纪的藏地亦有更多的北京宫廷唐卡传入,无论是如意云纹的运用、亦或是青绿山水的画法,西藏地区唐卡制作与北京宫廷风格的互动和融合是双方自主选择的结果,也是相互认同的体现,汉藏融合风格的重要例证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性与艺术性。
本品全幅构图严谨、内容丰富,勾勒精细,色彩沉稳,造像量度的基础之上增添了中国传统绘画所特有的柔美与细腻,如同其所处的建筑一样,汉藏融合,整幅作品布局有序,设色华丽端庄,工艺极精,既代表了宫廷对藏传佛教美术杰出的艺术成就,菩萨装束,头戴佛冠,发髻高挽,饰珠宝,帔帛飘扬,绕身而走,垂落座面,戴金色项链、臂钏、手镯、足镯等为装饰,绿色金边嵌珠石头光,以象征其无边的福报,用料名贵,做工精湛,设色于浓淡之间又显沉稳肃穆,精湛的技艺,奢华的用料以及复杂的构图来看,用笔堪称完美,层次分明,细节精准,应为皇家或贵族施造的极为重要的贡品。
因为唐卡为天然的矿物颜料绘制,对空气的温度,湿度、保存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藏地气候的干燥,供养人经年的供养、卷张等,唐卡表面的颜料极易起壳脱落,再加上年代久远,因各种历史战乱及画主更替、迁徙等等原因,在市场上15世纪以前的唐卡极为少见,画工精细,品相保存良好的更是弥足珍贵。故一般来说,市场上若有画工及品相皆不错的早期唐卡出现,都能引起爱家的关注以及不错的市场成交表现。此件画工精妙,宗教神格鲜明,艺术源流清晰,为研究早期唐卡的艺术传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具历史研究、宗教研究与艺术研究于一体,殊胜难得。
唐卡是流行于我国藏蒙等民族地区藏传佛教中的一种宗教卷轴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式独特、色彩明艳,具有浓郁的宗教、民族特色和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受到世人的普遍青睐,被誉为雪域高原的艺术奇葩、西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放眼欧美等国际市场,唐卡与佛像一样一直受到收藏家的喜爱和追捧,市场十分火爆。而回眸国内,唐卡长期处于不温不火之中。但是,自去冬今春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唐卡市场已经开始悄然升温,许多佛像收藏与爱好者开始关注唐卡、并倾力收藏唐卡。
基于唐卡复杂的制作工艺、丰富的宗教内涵和上佳的供奉与装饰效果等自身特点,毫不逊色于市场上表现良好的雕塑类佛像,特别是唐卡的价格明显偏低,现在正是收藏的大好时机。我们相信,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上,唐卡很快将成为继佛像之后又一个佛教艺术品收藏的亮点,一定能给广大的唐卡收藏爱好者带来惊喜。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