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孙中山后人南京合影。左二,左三为孙中山孙女孙穗华、孙穗瑛
图为孙中山后人南京合影。左二,左三为孙中山孙女孙穗华、孙穗瑛两姊妹。
昨天,参加完北京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的中山先生亲友团飞抵南京,将出席今天在中山陵举行的谒陵活动。昨晚,他们在下榻的金陵饭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到中国一步步实现中山先生的梦想,内心由衷地高兴和激动,“这是谒陵时可以告慰先祖的成就。”让人感佩的是,尽管孙中山先生是一位受到海内外华人景仰的伟人,但后人低调地铭记着先生的教育,保存着先生的记忆,在国外过着平民生活。
据了解,此次来宁的有40余名孙中山先生亲属以及国际友人、海外来宾和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代表共100余人,是近年来到南京谒陵人数最多的一次。记者注意到,他们中有好几位孙中山先生的玄孙和玄孙女,最小的只有10来岁。最年长的要数孙中山先生的两位孙女,也即孙科的长女和次女——孙穗瑛和孙穗华,都已80多岁。孙中山先生孙辈里唯一参加过南京奉安大典的孙中山长孙孙治平,于去年在香港不幸逝世,没能等到今天,他的儿子孙国雄昨天也来到南京。亲友团中还包括孙中山先生哥哥孙眉、妹妹孙秋绮的多位孙辈、曾孙辈后人。
孙中山先生大哥孙眉的曾长孙孙必胜今年68岁,退休前是一名建筑工程师,他自称“一半时间是在家乡中山市,一半时间是在美国加州”。孙必胜说,他们兄弟五人,还有必兴、必达、必成、必立。五弟在苏州工作,其余在国外。“虽是孙氏后人,但我们并没有看到中山先生。现在了解到的故事,也是听别人讲述的。故事大部分是前辈讲给我们听的。”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孙中山先生及其亲友的后人不少人说着流利的粤语或英语。孙中山次孙孙治强的夫人林伦可女士解释说,这要跟当年孙氏亲友闹革命,许多亲友不得不避难海外有直接关系。
从美国加州赶来的孙中山妹妹孙秋绮的孙女林莲芳女士今年73岁。她告诉记者,爷爷林喜智跟奶奶孙秋绮生下大女儿没多久便去了美国谋生,一直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工作,结果直到20年后才有机会回国看到大女儿。爷爷的儿子出生时比他的大女儿小20岁,就是这个原因。那时回来被抓住就砍头,所以闹革命时,只有孙中山的姐姐、妹妹还在国内东躲西藏,其他亲友都躲到海外去了。
海外亲友用不同的方式支持孙中山革命,做出很大牺牲。林莲芳回忆说,1908年前后,孙中山寄给爷爷一封信,希望爷爷帮助购买黄豆、火柴、衣物等物品。实际上,那是一种躲避检查的、只有他们才懂的、购买军用物资的暗语。像这样的书信,海外亲友收到很多。他们都在背后默默支持孙中山革命直至成功。
林莲芳女士是第一次来南京。她告诉记者,父亲林镜和姑姑林跃梅曾在1929年从广东中山赶到南京,参加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如今7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有气魄,终于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这是孙中山先生的心愿。我们替他看到了。”
20年前,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时,孙必胜五兄弟随亲友团一起来到南京谒陵。他说:“如今是故地重游,大家感觉每次来祖国都有新变化,有许多地方变化快得跟不上记忆。我们很荣幸,能有机会看到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海港、铁路、水库都成了现实。实现了孙中山先生一生振兴中华和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追求。这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愿望。”
林伦可女士说,现在孙中山后人已经传到了第五代,大家大部分在美国生活,平时大家有聚会,十几人,二十几人,但规模很少有今天这么大,难得来的人这么齐全。
世事变迁,国富民强的图景让人振奋,也让人感慨。林伦可女士说,当年先人为了革命出生入死,大家背井离乡。虽是伟人后代,我们没想到要特殊化,平时都很低调,在国外邻居也不一定知道我们是孙中山先生后人。大家过着平凡的日子,无论在美国、中国香港,广东中山老家,还是苏州、南京,该上班的上班,该生活的生活。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