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孙中山58岁因病去世,留下4个子女,现状如何?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衣物书籍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成长,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中山
孙中山被尊称为国父,他是推翻几千年封建统治的先行者,更是三民主义的践行者。出身普通的他,凭着一腔热血爱国之情,艰苦奔走,为革命寻找出路。可惜,这位伟大的革命家58岁时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交代给后世的除了革命遗志,还有一份对自己儿女的嘱咐。这样一位伟人的儿女如今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01 从小接受西式教育,逐渐萌生革命思想
1866年,孙中山出生于广州一个普通家庭,起初就读村私塾,随后跟着父母前往澳门谋生。后又得到兄长资助在广东和香港接受了西方的近代教育。
青年孙中山在香港是学医的。时值清政府已名存实亡,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姓处于水深火热,而清政府腐败无作为。革命的火苗在孙中山心里萌生。起初,他也曾找到清政府的李鸿章,倾诉救国之策,终以失败收场。
见报国无门,最终孙中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05年与黄兴等人在广州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孙中山出任总理,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又提出了“民族、民权、民主”为思想的三民主义。有了革命思想做奠基,全国各地革命爱国人士纷纷积极响应,很快就爆发了武昌起义。
清政府被推翻,民国政府建立。可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起义失败,最终逃往日本,在国外进行思想宣传,一边秘密领导着国内反袁斗争。最终,袁世凯倒台,孙中山重返国内,此时国内局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动,各地军阀混战,国民政府似一盘散沙。
02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回国后的孙中山积极总结革命失败教训,清楚意识到国民政府内部存在的分裂问题,和当下国内政局形势。着手整顿改组国民政府,联络苏联和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建立民主独立的国家。并创立了黄埔军校,为后期革命打下坚实基础。
遗憾的是孙中山没能看到革命最终的胜利。孙中山提前立好了三份遗嘱:《国事遗嘱》、《致苏俄遗书》、《家事遗嘱》。前两份很明显是孙中山毕生革命经验的总结和今后的奋斗方向。最后一份《家事遗嘱》则是留给自己儿女的。
遗嘱内容:“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衣物书籍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成长,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可见,他一生奔走革命,鞠躬尽瘁,除了衣物书籍和上海的一套私人住宅,并无多余个人财产,是一位无私的领袖。同时,他也为自己投身革命,未能尽力儿女抚育而感到遗憾,希望子女们能继承他的遗志,自食其力。这也是一位普通父亲临终前的期望。那么他的子女们是否有遵从父亲遗志呢?
03三位妻子,两位知己,育有一子三女
长子孙科
孙中山独子生于1891年,由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所出,可惜原配最终还是被辜负,于1915年离婚。幼年的孙科,因父亲被清廷追捕,只能跟着母亲和妹妹去投奔孙中山兄长。导致其长期缺乏父爱,而父亲又会以极高的要求教育他,当然他也收获了优异的学习成绩。
17岁的孙科在父亲的影响下加入了同盟会,用笔杆子作为武器,借此唤醒人民的革命意识。随后考入美国伯克利分校,希望能学成后帮助父亲分担革命任务,为实现国家富强尽力。留美期间,孙科担任留美学生会会长,继续宣传中国革命思想。
毕业后,孙科回到广州,担任广州市长。他重新规划了广州市区范围和人口分布;制定市政机构分管部门。在他的规划下,广州一时成为了其他城市学习的典范,各项工作均有条不紊。
然而在治国上,他的才能未及孙中山,主要在于他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甚至出现过反对孙中山“联共、联俄、扶助农工”的政策。直至父亲去世,才后悔没能继承父亲遗愿。之后的政治生涯主要在南京国明政府任职,晚年受蒋先生邀请,前往台湾任职,并于1973年病逝于台北,享年82岁。
孙科育有两子,孙治平和孙治强,另有四女孙穗英、孙穗华、孙穗芳、孙穗芬。这些后辈们都定居在国外,淡出大众视线。
长女孙娫
孙娫生于1894年,幼年随母亲卢氏避难,可惜患上糖尿病早逝,年仅19岁。孙中山当时还为这个女儿的离开悲痛地留下了眼泪。
次女孙婉
孙婉也是卢氏所生于1896年,她一生有过两段婚姻,育有一女。她晚年拒绝了蒋先生赴台的邀请,一直定居在澳门,直到84岁去世。
幼女宫川富美子
孙中山避难日本时,认识了日籍妻子大月熏,俩人的女儿宫川富美子出生于1906年。孙中山需要为革命奔波,而这位遗女出生不久就被另一个当地家庭领养,直到长大成人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孙中山。富美子终生未见过自己生父,在日本过完一生,于1990年去世。
继任夫人宋庆龄,宋家三姐妹之一。可惜他们结婚正值孙中山逃亡在国外,宋庆龄也因逃亡意外流产失去了生育能力,终生未育。
除此之外,孙中山还有两位红颜知己。一位是日籍女子浅田春,在孙中山和大月熏认识前因病去世。另一位是福建籍贯的陈粹芬,她陪伴照顾孙中山先生逃亡多年,可惜也是终身未有所出。不过这位知己同时也是孙中山的“革命好友”。在日本时期,以夫妻名分掩护他,助其展开活动。晚年,她入住孙家澳门府邸,与原配夫人情同姐妹。后病逝于香港,以侧室之名迁入孙家祖坟,也算是有了名分和归宿。
纵观孙中山的一生,壮志未酬身先死,革命的遗志也成了遗憾。或许他早就明白自己的儿女无法担起这个重任,那么还不如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的路。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