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泉不让匡庐瀑,走近黄山温泉,“天下名泉”果非浪得虚名
导语:古代黄山曾是一片无迹海洋。到了地质时代的中生代,在一次造山运动中,和北京的燕山同时,在黄山这片古海洋中,地下岩浆翻腾拼冲,一部分冲出地壳成为火山,一部分埋在地壳以下成为“地下黄山”。未出世的“黄山”在地下经过高温高压及多种变质作用后,一旦冲出地面就形成今日满山的黄山花岗岩。
在由“地下黄山”变为今日黄山的过程中,由于地壳不断的抬升作用,在黄山地区由于各个地段抬升的幅度大小不同,以及岩石性质差异的影响,在抬升量差异最大,岩性较为软弱的地段,受到各种不同的作用力,使岩石变形超过了其弹性荡范围,便发生岩石断裂,一边上升,一边下降,产生断层。
由于各种大小不等的断层纵横交错,就造成悬崖峭壁众多的断块山体,黄山的主谷逍遥溪谷地,开始便是沿着一条长达12公里的大断裂带而发育。在断层带上,有从地壳深处沿着断裂裂缝冒.上来的上升泉一黄山温泉,它恰好出现在黄山管理处附近、黄山宾馆西侧、海拔高度630米左右的陡峭山崖上,刻有“大好河山”四个大字的殊砂峰脚下。上山下山,路经此地,游人必至,浴者如云。
它是一个典型的断层“上升泉”。其温水虽来自地下,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循环水。地表的流水沿着岩石的裂缝渗透到地下,然后它在地下受热增温,受压升高,又沿着岩石的裂縫冒到地面上来了。由于它的深度很大,水分循环的过程很长,短时间内水分的增加与减少,都不容易影响到它,所以它的涌水量始终都很稳定。根据统计,黄山温泉每天的涌水量,大约总是稳定在400吨左右。
黄山温泉的水温始终保持在42C左右,在国际上称为“高温矿泉"。一般来说,从地表向下,每深入地层100米,温度大约要升高3C左右。黄山的地表水温平均为19C,而温泉的水温为42C,二者相差23C。由此可以粗略推算出,温泉的热水是从约780米深的地下,受压后涌出地面来的。
就温泉水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而论,它属于一个碳酸盐型的高温温泉,既可洗澡,又可当饮料;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中的某些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传说上古时代轩辕黄帝在温泉里洗澡,促使他返老还童,连头发都由白变黑了。黄帝高兴之余,曾封黄山温泉为“灵泉"。黄山温泉有着恒量、恒温、恒质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其他名山是不具备的。
结束语:在温泉风景区附近还有许多泉,如丹井、三叠泉、鸣弦泉、太白洗杯泉等。整个黄山大约有名的泉为16座,无名的小泉那就不计其数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