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屈原、芈月原来有这样的关系——芈、熊、屈三姓起源
屈原,人人皆知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月,喜欢追剧的人应该看过电视剧《芈月传》。不过大多数人却不清楚这两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的后裔。按现代的姓氏规则来说应该是同一个姓,但为什么我们平时听到的这三者却是三个不同的姓呢?且听我慢慢道来。不过为了使你能看懂下面的文字而脑子不乱,还是请先看一看我发的上一篇文章《你知道姓与氏的区别吗》,否则可能你会觉得不知所云。
先来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国君。据《史记·楚世家》中记载,上古时代黄帝的一个孙子叫颛顼,也是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后帝位传到帝喾时,任命颛顼帝的重孙重黎为掌管火的官,称做“祝融”,就是后来民间的火神。共工氏作乱(共工是水神),帝喾派重黎带兵去平乱。共工战败触不周山而亡,这就是水火大战。重黎虽然胜利了但没能全歼共工氏,帝喾认为他平乱不力就将重黎杀了。然后任命重黎的弟弟吴回接任祝融为火正官。
吴回的儿子叫陆终,陆终的妻子生产时难产,于是剖腹生子居然取出六胞胎。且说这六胞胎中的老六名叫季连,季连的后代以芈为姓。周文王之时,季连后代中有一人名叫鬻熊,此人博学有道,周文王拜他为师。文王去世后,继任者周武王仍然拜鬻熊为师。鬻熊辅佐了两代帝王,其功劳仅次于姜太公,被后历代帝王建庙供奉。于是鬻熊的后人就以“熊”为本支人的氏,仍以“芈”为姓。我在《你知道姓与氏的区别吗》一文中曾解释过,上古时一般的人平时是不能在名前加姓来直接称呼的,只能用“氏”加“名”来称呼。
周成王时,感念鬻熊为周室作出的贡献,就把楚地分封给鬻熊的曾孙。此时其后代已经以“熊”为氏,被封的曾孙叫绎,芈姓,以“氏”加“名”的叫法便叫做熊绎,爵位为子爵。(周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于是熊绎便是楚国的第一位国君,楚君后裔皆以“熊”为氏,以“芈”为姓。随着时代变迁,姓与氏的区别模糊后,楚王后人中以“熊”为氏的逐渐抛弃了“芈”姓,直接以“熊”为姓,这就是当年的楚国今天的湖北一带“熊”姓的由来。“熊”姓是楚王的后裔,族群众多,现今在湖北一带仍是大姓。
再来说说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政治家屈原。楚武王熊通时,把儿子熊瑕分封到了屈地,于是熊瑕就改“熊”氏为“屈”氏,仍以“芈”为姓,他名字就叫成了屈瑕。屈瑕的儿子就是屈原,也就是楚武王熊通的孙子。若其父没被封屈地,那么屈原就应该叫熊原,因其还姓“芈”,所以也叫芈原。
楚王的后裔中,和“屈”氏家族类似被分封后将“熊”氏改为以封地为氏的,还有春秋时期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期的“昭”氏和“景”氏。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战国时期王族的三个分支昭、屈、景三氏的事务。后来这些从“熊”氏演变而来的各氏也都不再用“芈”为姓,而将自己的氏改为了姓。今天的熊、昭、屈、景四姓原本都是一家,原都姓“芈”。
最后来说说芈月。芈月是后人猜测的名字,史料记载中有其真人但无其名。《史记·穰侯列传》和《战国策》中均有她事迹的记载。史书中只称她为芈八子或秦宣太后。“八子”是她入秦国后宫后的封号。(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后宫封号依次为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
芈月同样是楚国王室后裔,当然是和楚王一个姓氏,所以芈月姓“芈”,“熊”氏。如果她的名真的是“月”,连楚王都不能直接用“姓”加“名”的形式来称呼,那就更不能称她“芈月”了,应称其为“熊月”才对。
芈月的先人为楚王庶出,地位本来就不高,后裔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后入秦国成为秦惠文王的“八子”。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三年就又亡了,还没来得及生出儿子,于是群臣就立芈月的儿子为秦昭王,羋月被称作宣太后。
由于秦昭王年纪尚幼,芈月以太后的身份替国君管理朝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掌国政的女性。她统治秦国长达三十六年之久,当权期间,灭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义渠国。在她的统治下,秦国国富民强。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位历史上重要的女性,各家史书均不详记其事,连她的名字都没记录下来。
综上所述,“屈”氏出于“熊”氏,熊氏与屈氏原都是姓“芈”,熊氏楚王、屈原、芈月原来是同一个家族。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