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时,傅作义问女儿傅东国,他突然进入共产党了吗?
从1946年开始,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将800万美械国民党大军消灭殆尽,建立了新中国。解放战争,用摧枯拉朽来形容都丝毫不夸张。
解放战争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就真的那么不堪一击。事实上,雄才大略如毛主席,在决定与国民党进行武装斗争时,也下了极大的决心。
据曾在毛主席身边长期工作的秘书胡乔木回忆说:
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从毛主席的对于解放战争爆发的态度也可以看得出来,当时,占据中国绝大部分精华地区、同时拥有430万精锐美械军队的国民党,是极其难打的。
毛主席
国民党军队有多强?解放战争刚爆发时,得益于美国的支持,国民党军队不但作战经验丰富、武器装备先进,而且,也有不少出色的军事人才。出身阎锡山晋绥军的傅作义,就是其中的一个。
傅作义的军事才华有多高?傅作义堪称晋绥军将领中的异类。他不但有过涿州保卫战的辉煌胜利,而且,在8年抗战中,傅作义率领的35军还成为国民党各支部队中少有的、能在抗日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的部队。
在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更是国民党军队中极罕见的、曾令解放军失利的国民党将领。
也正是因为傅作义极其出色的军事才华,这个出身晋绥军,既不是蒋介石嫡系、也不是黄埔军校出身的三无杂牌军将领,才一跃成为国民党华北剿总的总司令。
傅作义
然而,单个人的优秀显然无法扭转已经彻底腐朽没落的国民党集团。因此,即便1947年12月后,傅作义被蒋介石任命为华北“剿总”总司令,统帅了华北四省两市50余万国民党大军,成为国民党在华北地区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国民党依然兵败如山倒。
1948年11月,三大战役中最早爆发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国民党在东北的近50万大军不但被全部消灭,而且,东北全境也因此获得解放。
也因此,傅作义面临的形势变得更加不利,此时,占据平津、张家口等地的傅作义,不但在北方时刻受到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的威胁。
而且,徐州等地也已经爆发了解放军掀起的第2个战略性决战——淮海战役,因此,傅作义的南方也无法获得国民党军队的支援。
因此,傅作义的“华北剿总”,除了困守太原的阎锡山,已经彻底成为一支孤军。傅作义及其麾下的50多万大军,随时面临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解放军夹击的危险。
平津战役
在这种情况之下,傅作义究竟面临何去何从?
摆在傅作义面前的是三条路,一条是蒋介石的想法,那就是,傅作义率领着50多万大军从天津港沿海路南下,撤退至长江以南,保留国民党这支精锐大军。
然而,傅作义对这个想法却并不感冒。因为他知道,出身杂牌军的自己从来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他之所以能够坐上华北“剿总”总司令的宝座,也不是因为蒋介石对他有多么的信任。
而是因为他麾下的这支嫡系军队别人根本指挥不动,再加上华北地区并非蒋介石的老巢,国民党兵力并不占优势,他的资历和地位又足够高,才最终阴差阳错地成为国民党华北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傅作义和蒋介石
但是,一旦如蒋介石所希望的那样率领大军南下至长江以南,那么,进入蒋介石经营数十年地盘,周围又都是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傅作义最好的下场也不过是被架空,彻底失去兵权。
所以,虽然对于蒋介石有利,但是对于傅作义而言,率大军海路南下却是最糟糕的选择,因此,傅作义百般推脱,始终没有南撤。
不能南撤,还有一条路离开平津地区,那就是西逃,回到老巢绥远。早在抗战时期,傅作义就已基本脱离阎锡山的晋绥军,成为绥远地区的统治者。
因此,绥远是傅作义经营10数年的地盘,回到绥远,自然不担心兵权旁落。但是,绥远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偏远省份,其经济实力远不足以支撑数十万大军的供养,再加上绥远的周围也都是解放区,孤军西逃绥远,其实也是一条死路。
那么,最后一条路,既不海路难逃,也不西撤,坚守平津地区,会不会好一点呢?
傅作义
1948年11月,蒋介石将傅作义召到南京商谈华北作战方针时,傅作义就是以“控制平津,支撑华北,牵制解放军东北和华北两支部队”为由,最终使得蒋介石暂时放弃了让傅作义率50万余大军南撤的想法。
然而,傅作义的这个理由的前提是,刚刚完成辽沈战役的东北野战军,“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休整才能入关”。
然而,即便是东北百万解放军真的需要三个月才能入关,傅作义的华北“剿总”所能坚持的时间也只有三个月而已。三个月后,仍然是一个死局。
为此,垂死挣扎的傅作义甚至计划在1948年10月以闪击战的方式偷袭毛主席和中央所在的西柏坡,试图进行“斩首”行动。然而,这一行动依然被识破并挫败。
因此,作为一名出色的将领,傅作义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面临的局面有多么的凶险。
而就在傅作义和蒋介石战逃不定、犹豫不决的时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果断要求东北野战军主力立刻结束休整入关,并在华北军区部队的协助之下提前发起平津战役。
毛主席
随即,在林彪、罗荣桓等人的率领之下,东北野战军12个军、一个铁道纵队和特种兵共约80万大军入关,连同华北军区部队一起,迅速切断了傅作义南逃的道路,将其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一带。
面对远比自己想象更为糟糕的形势,傅作义变得更加焦躁。此时,包围傅作义集团的解放军部队已经超过100万之巨,几乎是其麾下兵力的两倍之巨。
而且,傅作义所统领的50余万大军,除了嫡系的35军等部队之外,李文兵团等国民党中央军对于傅作义的命令也从未言听计从。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外部是对手的百万大军,傅作义究竟何去何从?
就在此时,觉察出傅作义的动摇,再加上他本身又并非蒋介石的嫡系,属于可争取的对象。因此,北平地下党不失时机地派出大量党员,深入到北平的工厂、学校、铁路局、报社、电信局,甚至国民党的党、政、军、警、宪、特等机关,开始多方面、全方位的对傅作义进行影响。而这其中,最接近傅作义,也对他最大影响的,则是傅作义的大女儿傅冬菊。
傅作义
作为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可以轻而易举地过上大小姐的生活。但是,傅冬菊却并没有如同许多国民党二代那般醉生梦死。
相反,早在抗战时期,傅冬菊就已经多次参加抗日救亡等进步运动,而在1947年,她更是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也正是因为傅冬菊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拥有傅作义亲生女儿这一独特的身份,华北地下党决定将她作为争取傅作义的重要方向。
傅冬菊是傅作义的长女,1922年傅冬菊出生时,傅作义甚至只是晋绥军的一个营长,还名不见经传。
因此,傅冬菊其实并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相反,由于傅作义不愿意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所以,傅冬菊与母亲及弟弟妹妹一起,长期过着清贫的生活。
傅作义和傅冬菊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由于傅作义身在前线,无暇顾及家庭,傅冬菊又跟着母亲来到位于抗战大后方的陪都重庆,并进入同样南迁至重庆的南开中学读书。
由于父母从小的教育,再加上抗战局势十分紧张,为了让父亲在前线安心,身为长女傅冬菊十分争气。她不但从未向父亲要过钱,还以给报社写稿赚稿费的方式补贴家用。
同样是在读书期间,接受抗日救亡思想影响的傅冬菊,不但奠定了爱国热情,同时,也真正的从实际学习和工作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
因此,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书时,傅冬菊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组织——号角社,甚至还接受过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之后,傅冬菊又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大学毕业后,傅冬菊进入天津《大公报》,成为一名记者。而此时,已经是抗战胜利的1945年。
晚年傅冬菊
但是,抗战胜利并没有让国民党有丝毫的收敛,国民党集团不但更加贪污腐败,甚至将接收改为了“劫收”,面对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傅冬菊也愈发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因此,傅冬菊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考察之后,1947年11月15日,经过组织批准,傅冬菊终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也正是因为傅冬菊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因此在组织决定争取傅作义时,北平地下党组织还专门找到傅冬菊,向她询问:“你父亲有没有起义的可能”?
傅冬菊回答有可能并讲述了理由后,北平地下党组织决定:你不必回天津了,希望你就在傅公馆安顿下来,在令尊面前相机做些劝说工作,随时了解他和身边的人们的情况。
而且,这一要求是十分温和的,为此,地下党组织还专门叮嘱傅冬菊:“你与你父亲相处的态度要温和,要让他相信你”。
傅作义
1948年11月,北平地下党组织城工部长刘仁根据聂荣臻的指示,正式将傅冬菊派到了傅作义的身边。
当时,傅冬菊是以“父亲健康状况不佳,母亲不在北平”为由,让《大公报》的报社将她调到了北平记者站工作的。到了北平,傅冬菊自然名正言顺地住进了父亲的公馆。
与父亲住在一起之后,傅冬菊开始想尽各种办法了解和影响父亲的想法。例如,傅冬菊经常把毛泽东的文章和解放区的报纸偷偷地放在父亲的书桌上。有时候还会在加明目张胆地谈论当前局势。
谈论的内容,不仅是父亲所属部队的命运,而且在聊天之中,傅冬菊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提起当前的局势。
例如,她就曾问父亲:“爸,这场战争的结局是国民党胜,还是共产党胜?”、“北平这个地方能不能守得住,守不住怎么办”?
对于女儿的这些极为尖锐的问题,虽然傅作义都是只听不答,但是,傅冬菊还是很明显的能感觉出来,父亲对她的提问其实并不反感,也能够听得进去。
蒋介石和傅作义
傅作义能够统领数十万大军、成为国民党在华北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喜怒不形于色早已炉火纯青。
因此,即便是亲信部下也不敢在傅作义面前随便表达倾向,而在这方面,傅冬菊则有着先天优势。傅冬菊知道,面前的这个人即便威严再重,权力再大,他也是自己的父亲,即便说再过分的话,傅作义也绝不可能像对待别人一样,“把我押赴刑场斩首”。
但与此同时,作为国民党极优秀的将才和干才,傅作义对于女儿的“小九九”其实也心知肚明。他的政治敏锐度更远非女儿可比。
大女儿回家之后的一举一动,包括有意无意劝说的目的,傅作义其实都十分清楚。有一次,傅作义更是直接问女儿:“你是不是入了共产党”?
这个问题让傅冬菊十分意外,再加上党的纪律要求,她不敢轻易暴露自己党员的身份,于是便以开玩笑的口吻回答:
“我还不够格呢,谁叫我是华北剿总总司令的千金,我若要求加入共产党,共产党还以为我是你派进去的奸细呢。”
听到女儿这么回答,傅作义只是笑了笑,没有回话。
平津战役
但是,对于傅冬菊的身份,傅作义其实心里有数。也因此,在傅作义的默许之下,傅冬菊逐渐成为傅作义与共产党之间的纽带。
傅作义能够通过女儿与党组织进行非正式接触,了解共产党的政策,弄明白共产党会给他和部下开出什么样的条件。而傅冬菊与进入傅公馆之后,也始终与党组织进行密切的沟通,让党组织及时得知傅作义的思想动态和倾向,从而有针对性的作出安排。
但是,这件事毕竟事关麾下50余万大军的前途命运,事关自己的未来抉择,究竟是战是和还是撤,显然无法轻易定下结论,再加上傅作义一直心存幻想,这样的接触一时陷入僵局。
也因此,在包括傅冬菊在内诸多党员对于傅作义进行争取的同时,在毛主席的指挥之下,包围平津的百万大军发动了对于傅作义部的进攻。
天津战役
从1948年12月13日开始,解放军先后攻克通县、廊坊、丰台、张家口等地,彻底截断了傅作义西窜的路径。
而且,在新保安和张家口的战役之中,更是一举全歼了傅作义起家根本、更是他最嫡系的王牌主力——第35军。
撤退之路被截断,以之为根本的第三十五军又被歼灭,傅作义挣扎的余地越来越小。
最终,从1948年12月中旬一直到1949年1月中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与解放军进行三次和谈之后,尤其是解放军29个小时攻克天津,彻底断绝傅作义海路南逃的希望后,经过极其复杂的心理挣扎之后,傅作义终于下定了决心和平起义的决心。
解放军接收北平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与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签订了《关于北平和平解放的协议》。10天之后,1月31日,解放军先头部队由西直门开入北平城内,北平宣布和平解放。
所以,正是在包括傅冬菊在内诸多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傅作义终于选择了最为正确的道路,不但保留了北平这座千年古城的完整,也加入了人民的怀抱。
而成功争取父亲起义的傅冬菊,则在此后先是随刘邓大军南下云南,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其后,又调入《人民日报》,并曾在80年代到90年代进入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2007年,傅冬菊因病逝世,享年85岁。
傅冬菊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