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记之一:初练劈拳
初 练 劈拳
48岁那年的秋天,也就是前年的秋天,是我结束打工生涯,在家伏案写作的第二年。长期伏案,精神难免有些萎靡不振,有时出现颈椎不适,腰部酸疼直腰不易的现象。同村好友王元洪(嗨,早就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了),经常找我闲谈,见我身体状况下降,三番五次地督促我锻炼。听了他的话,开始练劈拳,至今,已经整整练了三年,其中导致自己身体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应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那句话,不是亲身经历此过程的人,恐怕是不会知道的,也不会轻易相信的。
我自从练拳以来,确实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好处,以至于练拳成瘾,寒署不辍。碰到了好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共享是人生乐事一桩,下面把我的练拳经历与心得,与大家说说。
劈拳,是形意拳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五拳中的一种,因有开肺行气之效,练得久了,气息自然绵长,人的身体机能增强,故练形意拳者,一般总是从三体式站桩和劈拳开始。
我十几岁时,练过本地的地方拳种,类似长拳一类,如查拳,猛虎下山捶等等,其功效仅在挥拳踢腿,身手敏捷而已,年轻时练过几个阶段,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未能持久。但总算有点基础,学形意拳应该不太难,况且劈拳只是一个式子。等到实际下手练了,还真不是这么一回事,简单的一个劈拳和三体式桩,想要弄得像模像样,还真得费把子力气。形意拳是与太极拳、八卦掌并列的内家拳三大拳种之一,我小时候练过的也称为外家拳。所谓长拳类,步型有弓、马、仆步等,再加上一些手法和身法,学起来招式多步法繁,练起来却似乎讲究不多,记住了式子,也就算学会了。而形意拳却有些不同,是看着式子简单,应该一学即会,而实际学、练起来,将一个式子打好,却是太难。元洪先教我站桩,一个简单的三体式,要站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四象来,最起码的要求,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要做得基本到位,这一个桩鼓捣了很多天,连差强人意也算不上。这一下子体会到了内家拳的难练。看来,要站好三体式,也不是三、两天的事儿,也不求速成了,先练着劈拳再说。
劈拳也并不好练。
人平常养成的习惯,是往前运动时,重心总落在前脚,但劈拳前进时的步法——三体式,在重心上却要求前三后七,上来练劈拳,总是重心靠前,将三体式打成了弓步,改掉这一点,半个多月就过去了。初练时,还谈不上全身的谐调,但第一步,左手钻拳和左脚上步、右脚上步和右手劈拳,起码左手和左脚,右手和右脚,必须是同步完成其动作的,要真做到手脚的完全同步,到位一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开头手、脚的动作次序总是要顽固地分出两个节拍来,练着练着,不知不觉地合拍了,大概也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手、脚各自为政的习气已经养成太久了,二者的默契与配合到位,也是需要时间的,慢慢磨合吧。
我练的劈拳,也许不叫劈拳,是两个手掌前后上下往复的运动,或称作活的三体桩,或叫劈抓,应该是五行拳的基本功,真正的劈拳,或以掌沿下劈(名斧子刃),或以握拳下劈(名斧子背),但据说,先练这种掌形劈拳,得气快,出功较快。
练着练着,有时恍惚中我似乎成了一只攫食的老鹰,后脚的蹬、前脚的踩,和前手的回抓、后手的扑击,渐渐合为一个节拍,蹬踩和抓扑,蹬踩和抓扑,无尽的蹬踩和抓扑……。慢慢地,腰的横转和手的立式回环合起拍来,我又感觉自身好似一个车轮,不向地向前轱辘了一圈,又轱辘了一圈,无休止地向前滚动,滚动……
我处的乡村环境,使我的劈拳打出了以上的感觉。我有时在收获后的广袤的田地里,有时在宽阔的环乡路上,有时在田间小径,有时在离地一米许的水渠墙沿上。直到现在,练拳前的起式我还做不好,是因为在野外,一个劈拳打开,然后前进,前进,可以几百个、甚至近千个劈拳可以不停地打下去。在星月争辉的夜里,或无风或有风或阴或晴的夜晚;在虫声唧唧的夏秋之季(草棵擦着脚踝),或扑面不寒杨柳风的春天之夜,或冷得打颤但练后微微出汗的冬夜。一旦放开步子,便可以不管不顾地一路打下去,夜晚的农村野外,行人稀少,万籁俱寂,有时打着打着,我甚至忘掉了自己,生命中的一切挂碍都消失了,只有劈拳在行进,一气之起落,一气之沉浮,一气之消长……
在白天干着该干的活儿,晚饭后便开始了行拳(少干扰,可以放心大胆地练)。开始是一、二百个劈拳,随后是三、四百个,六、七百个,直到打到一千个以上时,每晚所走的路大约保持在两公里左右,练拳时间一个小时左右。我练拳已经上了瘾,间断一天,便不得劲儿,一直练了下来。
不知觉地,见出了一点效果,也遇到几次波折。
练了整整一个冬天后,次年春二月,气温在零度上下徘徊,我找了亲戚带队的包工队,给我盖房子。因为是自己的活儿,我除了购买房料,也随机填补建筑队人手的欠缺,算是机动人员,哪个活缺人,就干啥活,有时搬砖,有时活泥。晚上收工了,我还要在工地看铺,夜间巡视。我其实比那些建筑工人都累,劳心劳力,夜晚睡不好。但出现了一件怪事情:我如果在夜里不顾疲惫,坚持补上几百个劈拳,第二天似乎休息得更好,困乏都解过来了,照样干活很有精神;而一旦懒惰一点,没有练拳,早晨睡醒时便觉得太累,干活时有了腰酸背疼。半个多月时间里,我用练拳,保持了体力和精神,没有像别人那样因为盖房子,人累得脱了形。我总结出来:练形意拳确实养人,练功过程中带来的自然深呼吸,使人体自身启动了“制氧”机制,大脑供氧充足,血液流动通畅,筋骨舒展消解了疲劳,人的体质和体力,不知觉地就上了一个层次。
在工地看铺的一个晚上,因为白天要干活的原因,虽然当晚气温是零度以下,我只穿了双单布鞋(俗称松紧鞋),满天繁星,我在建筑工地外侧,开始了我的作业——练劈拳。脚感到非常冷,手冻得有些僵了。练了几百个以后,手脚感觉不到冷了,突然感觉到双手变热,随后变烫,将手伸进胸窝验证其温度,手比身体的温度更高,确实是烫的!脱衣睡觉以后,才知道双脚板也是烫的,迥异于以往的冰凉。手脚发烫大概保持了约两个小时,在寒冷空旷的建筑工地,四面透风,由简陋的门板搭成的床铺之上,感觉很是受用。我想,手脚的发热,说明籍由练拳,气血的运行增强,达到肢体末梢(手脚)。我是多么希望,手脚发凉的毛病,通过练拳能够消除啊。
天气逐渐变暖了,到了农历的四月份儿。我练拳的指标一直保持在一千至一千五百个之间,已经非常规律化。一个晚上,我已经练够了数,但感觉体力异常充沛,仍然有练下去的欲望。我对自己说,不如顺其自然吧,再玩它一把吧。就听任自己继续练下去,不知不觉,又打出了一千多个,行走路程,也是七、八里地了。但仍感觉意尤未尽,又告诫自己,不可过分,就遛达回家了。我从前似乎有点气管炎的病根,有时开始练时,有点喘不开,但练开后,气息逐渐通畅。知道内家拳确实养人。
有一个阶段,双手十指有了鼓涨感,感觉手指粗了,手背厚了,双手膨胀得好像攥不上拳;两条小臂,两个小腿肚,都有了沉重感,在水泥抹就的地面上练拳,蹬踩之际,便发出了沉实厚重的“嗡”、“咚”声。有人以为是跺脚发出的声音,可是拿脚跺上去时,却发出轻飘的“啪”声。
到了农历的六、七月份,雨水季节到了,趁着下雨,正好给玉米追肥。田野泥多,只好赤了脚。在泥地里走路,未有异样。当从田地走上村后的水泥路面时,赤脚踩上水泥路面时,发出沉重的“咚咚”声,引得村人侧目。无奈,只好蹑手蹑脚,不使双脚踩出异常动静。想起以前看武侠小说,描写外家功夫高手,太阳穴坟起,眼神锐利,走路时地面颤动,骑在马上时,蹄声沉重,马儿犹似不堪重负。小说家的描写似乎有其道理。
我没有到达上述境界,只是手脚有了沉重感,想着这种沉重感如果一直挥之不去的话,却未免是个负担——好像自己异于人群,是个另类了。好在半年以后,这种沉重感,已经悄然地消失无踪了。
说起来,我是个比较文静甚至比较胆小的人,不愿惹事,也怕打架。长这么大了,也没有与从吵过嘴,打过架。近几年,年龄上已经年近半百,雄心已失,更没有了好勇斗狠之心,一心只愿窝在家里做平稳日子。但不在意之间,战斗意识竟在心头苏醒,而我尚不自觉,差点酿成祸端。一日,某亲戚因儿女超生一事被抓,关押在某处,我前去送饭,看押者不许,一时心头火起,喝骂起来。觉着超生毕竟不是杀人放火,送个饭有何不可?值班者有四、五个青年正在吃饭,一年纪大者来开了门,几人竟未接碴,也就未打起架来。我恍然醒悟:近来心里老是鼓鼓涌涌的,想着要是碰见不顺眼的,就收拾他一顿。今天送饭,竟然要找碴打它一架了!这可不是我历来我胆小怕事的作风和行径啊。我年轻时也从未骂过人,吵过架啊。年纪大了,火气倒上来了,警醒,警醒!后来想到,因为练拳,体能上来,胆气也壮,不知觉间,斗志上扬,竟要惹上祸端。自此以后,时时提醒自己,半百之人了,别胡闹。这是练拳后意想不到的“负产品”啊,由“正能量”导致的“不良冲动”啊,哈哈。又联想起:少林拳派的上乘武技心意把,不传歹人,怕惹祸端。练至高深之境,须有佛法相佐,才能相得益彰,平安无事。以前认为有所夸张,其实理应必然啊。
我这个人,算是个先天体质比较弱的人,到深秋后,手脚就开始发凉。腰腿的力量也相对较差,干起农活来,不但力气偏弱,而且耐力不足。俺们这地方这几年住的都是平房,往往是小平房与大平房配套,夏收或秋收时,晾晒麦子和玉米,都需人力一袋一袋地扛到房顶上去,碰到这种活儿,我就比较打怵,近百斤的“重载”,往往扛上三、四袋,便气喘汗下,需要歇口气儿再干。秋收后,过了年,又到夏收之时,我对扛粮上平房,已经没有了怵意,步步楼梯,一口气儿连续扛了十袋以上的粮食,竟然只是微微汗出,连粗喘都没出现。腰腿也无酸疼之感。嗨,腰腿变得有劲儿了。
秋收掰玉米棒子后,为了行走和过车的方便,先要事先在地中央砍出一条“道儿”来,地长近百米,一下要吹四至五垄玉米棵。换在前几年,总在歇个二、三歇儿,才能砍到地头。今年砍时,觉着不太累,便一直吹下去,嘿,未觉着太累,竟然一直吹到了头。惊觉自己体能,是真的上来了,臂力也有了,并且能持久。练了近两年的劈拳,真是得着好了。
但是也出现过几次“异常状况”,使得我害怕了几回。
闷热的夏季夜晚,只穿了大裤衩,田野中行拳,开始时两小臂肌肉、两胫间肌肉相贴,涩滞不爽。练过一阵后,浑身汗下,汗液起到润滑作用,肢体间的摩擦就有了滑腻之感,行拳变得流畅。一千多个劈拳下来,大约要出几身透汗才成。练毕用温水冲净身体,怎一个“爽”字了得!一夜练毕,冲洗时还无异样,但倒身睡觉时,忽然哎哟一声,觉得右肩胛处,非常疼痛,手触之,似有肿胀之态,不敢挨床,一夜使右肩在上。回忆了一番,练拳过程中,没有碰撞和扭曲的事情发生,怎就扭了筋骨,拉了肌肉呢?一夜疑惑不解,天亮,觉疼痛减轻,吃过早饭后,试舒展筋骨,疼通感莫名其妙地消失无踪了。也没去管它。
一夜练毕回家,没有异样。第二天上午,觉得右手无名指根,疼得手指不能动了。活动活动,好像骨头没有受伤,也看不出皮外伤来。使劲想了一下,是不是那会不注意,碰了或折了手指,实在想不起来。下午感觉疼痛减轻,就没去管它。第三天上午,觉得无名指疼痛已消。但更奇怪的是:右手无名指的疼痛忽然已经转移到右手中指上,右手中指的指根疼了起来。试了试,能活动,但仅是疼,很快疼痛又再度减弱,没去管它。第四天,手指的疼痛全消。
忽有一天,感觉左手指尖刺痛,隐隐感觉内脏也有一个疼点,与指尖的疼痛相呼应,吓了一跳,试着练了几下,活动身体,感觉没有什么问题。隐隐的牵扯似的疼,疼了有几个小时,不知觉中疼痛也消失了。
又有一天,疼的地方,我都不好意思说了,蹊巧得很,睾丸中的一个,一阵一阵儿的轻疼不止,有了多次的疼痛经历,这次倒也没有慌张,先不去管它,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儿,把这事快忘掉的时候,忽然想起,已经不疼了啊。
初练三个月内,似无效果,坚持下去的信心受挫;有时练着,感觉浑身别扭,觉着手脚无法放对地方,是自己练得不对吗?疑窦丛生;有时一夜之间有了长进,快慰异常;有时自问:练劈拳,到头来练出了什么,图个嘛呢?
我们的肢体虽然长在一处,但手脚各行其道,各知为政,互不配合,我们的身心分离,油然已久,并不自觉。通过练拳,深刻察觉出了这种分离。我们身体的各部分,本来应该亲密一家,无有疏隔,有着自然的谐调和韵律。如右手向前时,左手应该向后,对右手施加一个助力;或左手向上上,右手应该同步向下,使上下力量对称而加大,有一个“互相帮忙”的过程;如果身体是听话的,节节和顺的,力量贯穿的,则脚底的蹬劲,会沿着脚、膝、腰、脊、肩、肘,顺利到达手指。其实它们已经丢掉了先天本能,忘记了如何配合。将它们调动起来,成为浑然一体,周身一家,也许就是练拳目的所在。
虚领顶劲,沉肩坠肘,这八个字是对身法的基本要求。沉肩坠肘,也可以认为是松肩沉肘。经常伏案的人,体质偏弱的人,经常会不自学地架肩、耸肩,“端着架子”,大臂与肩不能踏踏实实地合为一体,而是隔着虚着,时间久了,肩酸背疼,肩周炎,都来了,它们本不该分家。司机师傅开车,如果能沉肩坠肘,臂肩一体,学会用腰部力量控制方向盘的方向,则疲劳感则会大为减轻。练拳的这些要求,是让我们的身体去点僵滞,多点柔顺,是让身体听话,四肢谐调,身心归一,心灵宁静。练得多了,练到好处,也许伊甸园仍在世间。
我是个已经五十岁的人,从2009年练到今天,练劈拳已经有三年了。我的出发点仅是健身而已,仅练了一个式子,对形意拳仅仅是入门,也许离入门尚远。我不懂技击,也没有通过练拳,增加技击能力的强烈欲望。我练着,体验放松,练完了感觉很舒服,就是这样。通过锻炼,自己的体能有所提高,算是练拳的收获了,这一点要感谢我的老师王元洪,不是他拽上我,我不可能坚持上这三年,也不知道形意拳能使人练上瘾来。
我们中华民族是有好东西的,传统文化中的好东西很多,如释、道、儒各家的典籍、中医、传统武术等等,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好东西。说是国粹、宝贝,都不为过的,是实至名归的。宝贝就是我们身边,我们太多的人是视而不过,弃而不顾,实在是可惜,复为可叹!
劈拳(形意拳),是我无意之中捡到的宝贝啊。一种健身方法,或一种拳术,经过一个时间的锻炼,如果没有身心上的变化,没有生理和心理上的改观,则不是锻炼方法不对,这是这种健身术或拳术本身不够优秀,不值得我们下大功夫。我一个年已半百体力衰退的人,通过练习,与自己比较,现在的体能已经超过四十五岁以前了。它的功效,比长跑、体操等锻炼方法,不可同日而语。我常说,五行拳能养人啊。将我的体会汇报给大家,希望大家对传统武术有个了解,更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正!
旷野之雪
2012年12月7日,家中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