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对称性方剂研究(三)
对称轴二:小柴胡汤
热化证:大柴胡汤;寒化证:柴胡桂枝干姜汤
小柴胡汤认为是少阳病代表方剂,因少阳病禁汗禁吐禁下的特点,采用柴芩清热解少阳邪气,参草护中扶正,半夏生姜止呕化饮,生姜大枣调和胃气。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阳证之现,柴胡桂枝干姜是小柴胡阴转之机。大柴胡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临床表现第103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金匮中宿食病篇“按之心下满痛者,实也”。大柴胡汤的病人常常是筋骨质,胸骨角大于90度,腹肌按之有力,其方证蕴含四逆散,故可以调理气机,通肠腑之气,胸胁苦满重于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寒热错杂,但强调有湿浊痰饮存在的。表现为口咽干燥,手足冷,潮热汗出,口渴喜热饮,脉弦稍减、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头汗出、心烦、脐上悸动按之应手、大便可溏可秘。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胸胁苦满则稍小于小柴胡汤,腹肌处于柔软,符合条文中的“胸胁满,微结”。从寒热虚实来讲,大柴胡属于实、小柴胡属于虚实夹杂、柴胡桂枝干姜汤虚则更显;从胸胁苦满、腹肌的抵抗、胸骨角的的大小三方面比较:大柴胡最盛、小柴胡次之,柴胡桂枝干姜汤又次之。
对称轴三:五苓散
热化证:猪苓汤 ;寒化证:真武汤
五苓散用以治疗脉浮、发热、小便不利、水逆、烦渴之证,属于水毒在里,阳不化气之证;猪苓汤主治脉浮,口渴、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属于津伤阴虚(阴证之虚)之证,为五苓散的热化证;真武汤治疗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属于温阳利水,为五苓散的寒化之证。
对称轴四:芍药甘草汤
寒化证:芍药甘草附子汤;热化证:黄芩汤
芍药甘草主治是脚挛急,芍药甘草附子汤主治“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乃汗法不得其宜,陷于少阴而变起恶寒、腹痛、身体疼痛、肢节挛急。黄芩汤在伤寒论中只提及了两处,一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另一个是误治导致除中。原文中破解方剂的密码较少,据后世者以方测证总结黄芩汤的方证为:腹痛、下利、脉数、腹热。两者同含有芍药甘草,后者配伍黄芩、甘草与前者附子形成了热化与寒化的对称。
伤寒论中其他的对称轴还有甘草汤,寒化证为半夏散及汤,热化证为桔梗甘草汤。日本中西惟忠称这种对称相类的现象为核心方阵的寒化证与热化证。对称相类之法可以通过探索这种比较、对称的方式形成思维导图帮助我们快速的理清伤寒中方剂之间的快速,理解方证之间的鉴别与比较。
我知道你在看哟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