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和穴位
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和穴位
乳腺炎即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以乳房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好发于产后3~4周内的初产妇。属于中医学“乳痈”的范畴(发于妊娠期的称为“内吹乳痈”;发于哺乳期的称为“外吹乳痈”)。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关系密切,因为足阳明经直接经过乳房,足厥阴经至乳下胃经贯乳房。凡忧思恼怒、肝郁化火,恣食辛辣厚味、湿热蕴结于胃络,乳房不洁、火热邪毒内侵,均可导致乳络闭阻,郁而化热,积脓成痈。
临床表现
以乳房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恶寒、发热、口渴、便秘等。患侧乳房可触及硬块、压痛,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1.气滞热壅(初期) 患侧乳汁瘀积,乳房局部皮肤微红,肿胀热痛,触之有肿块,伴有发热、口渴、纳差,苔黄,脉数。
2.热毒炽盛(成脓期) 乳房内肿块逐渐增大,皮肤灼热掀红,触痛明显,持续性、波动性疼痛加剧,伴高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3.正虚邪恋(溃脓期) 约经10 天左右,脓肿形成,触之有波动感,经切开或自行破溃出脓后寒热渐退,肿消痛减,疮口渐愈合;如脓肿破溃后形成瘘管,或脓流不畅、肿势和疼痛不减,病灶可能波及其他经络,形成“传囊乳痈”。伴有全身乏力、面色少华、纳差。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 初期清热散结、通乳消肿,成脓期泻热解毒、通乳透脓,均以针刺为主,泻法;溃脓期补益气血、凋和营卫,针灸并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膻中 乳根 期门 肩井
方义:膻中、乳根均位于乳房局部,膻中为气之会穴,乳根属于胃经,刺之可宽胸理气,消除患部气血之阻遏;期门邻近乳房,又为肝之募穴,善疏肝理气、化滞消肿;肩井清泻肝胆之火,为治疗乳房肿痛的经验效穴。
加减: 气滞热壅加合谷、太冲、曲池以疏肝解郁、宽胸理气、清泻阳明之热毒;热毒炽盛加内庭、大椎清泻阳明之火毒壅滞:正虚邪恋加胃俞、足三里、三阴交补益脾胃之气血、扶正祛邪;乳房胀痛甚者,加少泽、足临位以通乳止痛;恶寒、发热加合谷、外关、曲池疏风清热;烦躁、口苦加行间、内关清心除烦。
操作: 膻中向患侧乳房横刺;乳根向上刺人乳房底部,不可直刺、深刺,以免伤及内脏;期门沿肋间隙向外斜刺或刺向乳房,不能直刺、深刺,以免伤及内脏;肩井不可向下深刺,以免伤及肺尖,针尖应向前或后下方刺人;其他腧穴常规针刺。病情较重者每日针刺2次。
2.其他疗法
⑴ 挑治:在肩胛骨下部或脊柱两旁找压之不褪色的瘀血点,用三棱针挑破,使之出血少许。若背部瘀血点不明显,可在患侧膏肓穴上2横指处挑治。
⑵ 刺络拔罐:初期取大椎、第4胸椎夹脊、乳根(患侧)。在所取穴处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加拔火罐。每日1次。
⑶ 耳针:取乳腺、内分泌、肾上腺、胸椎。毫针浅刺,捻转数分钟,留针20~30分钟。每日l次。
⑷ 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1注射液4ml加维生素B6注射液2ml,每次选3~5穴,每穴注入1ml。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