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方讲伤寒》——柴胡类方三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4-03-21 健康养生 阅读: 13
摘要: 所以柴胡桂枝汤在这个条文里属于太阴少阳合病。这里小柴胡汤说的太阳少阳并病是指的太阳伤寒和少阳并病。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是对治少阳阳明并病或者三阳合病,里未结实,不可攻下而设的方剂。大柴胡或者承气类嘛。讲到这里,补充一句,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不是四逆散。柴胡黄芩是个针对少阳的。

今晚柴胡类方继续吧。前两堂课把柴胡类比较重要的两个方剂小柴胡和大柴胡汤详细讲解了一下。今晚上讲解的几个方剂几乎都是以这两个方为基础加减的。

第一个方:【柴胡桂枝汤】

大家先来看下方剂的组成:

桂枝(一两半 15克) 黄芩(一两半 15克) 人参(一两半 15克) 甘草(炙,一两 10克) 半夏(洗,二合半 30克) 芍药(一两半 15) 大枣(擘,六枚 10克)生姜(切,一两半 15克) 柴胡(四两 40克)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_伤寒柴胡剂_伤寒论柴胡剂

伤寒论柴胡剂__伤寒柴胡剂

大家先自己仔细看一下这三个方。今天我把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桂枝汤这三个汤剂的三才解析法放到了一起,大家可以对比着看。这么放在一起,柴胡桂枝汤的基本构成一眼就看清了。这个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合桂枝汤的一个变方。虽然小柴胡汤合了一个桂枝汤,但这个方子的主导还是阴性药。阴性药多于阳性药,治疗的这个患者身上是热多于寒的情况。而且对比小柴胡汤,量减少,而且加了桂枝汤在里面。

因为前面咱们已经讲过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了,这个方的初步思路应该已经脑内形成了。咱们继续往下分析。

_伤寒柴胡剂_伤寒论柴胡剂

这个方看似简单,但在分析之前,先来看看仲景是怎么说的:

222、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宋146)

条文里说的“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属于什么纲呢?大家来看一下这一条:

“121、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宋274)”

学生:太阴。

对的,是太阴,还是太阴的中风。

太阴中风,就是风邪到了太阴了。风邪的性质,是舒缓和发散的。风邪入中了肌表,造成肌肤的舒缓,毛孔洞开,是要出汗的。所以风邪本身是很伤津液的,看看家里的吹风机原理就知道了,吹吹就干了、燥了。那么它既然叫太阴病,就必须有太阴提纲症状,起码得具备两条。太阴提纲说得是里虚寒水饮,津液不化。这个太阴风邪又燥一下津液,四肢不得这个阳气(津液,卫气,胃气)的充养,就要烦疼。

太阴中风具体是四肢烦疼,恶风重而汗出,身重。或微发热,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或欲嚏不能,脉浮弱。甚则风水血痹,脉微。

所以说这222条“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指的是太阴中风。太阳中风和太阴中风症状,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太阴不发热或微发热,恶寒怕冷重些,身体沉重,因为水湿在表的缘故,还要四肢烦疼。它们的治疗用方也一样,都用桂枝汤。所以柴胡桂枝汤在这个条文里属于太阴少阳合病。

讲到这估计有人就问了,前面高珊珊老师明明说桂枝汤属于太阳中风啊,为什么把这个方的六纲归属为太阴少阳合病呢?桂枝汤,偏温热,调和营卫气血,祛风解肌除痹。桂枝汤本身应用很广泛的,不是单纯为太阳中风而设。少阴、太阴、厥阴等中风,都有应用的机会的。

少阳的胸胁满闷而气逆造成的“微呕、心下支结”,这是少阳小柴胡汤症候。少阳病啊,那个少阳中风很特殊,说它是少阳中风也对,说它是太阳少阳并病,属少阳,也没错。都可以用小柴胡解决。这里小柴胡汤说的太阳少阳并病是指的太阳伤寒和少阳并病。而柴胡桂枝汤准确的说是太阳中风合少阳内伤病,或者太阴少阳合病也可以的。

这里为了和小柴胡汤的并病区分开所以《类编补遗》书中将六纲归属为太阴少阳合病。是为了尊重仲景原文。这里一定要注意。这也是师父为什么创立《刘志杰经方解析法》的原因,利于大家对经方的理解和广用。不拘泥于条文的框框,发现方剂本身的内涵。

到这大家可能就发现了仲景原条文矛盾的地方比较多,所以师父在辨治班里重新修正了条文。

柴胡桂枝汤本身不难,今天提出来呢,也是给大家一个合方的思路。咱们继续来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四两 40克)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15克) 半夏(洗,二合半 15克)大黄(二两 20克) 牡蛎(熬,一两半 15克) 大枣(擘,六枚)

_伤寒论柴胡剂_伤寒柴胡剂

大家先看一下这个三才解析法。他在柴胡桂枝汤的基础上,去芍药和甘草,增加了铅丹、大黄、牡蛎、茯苓和龙骨。总体来说,阴性药多于阳性药,治疗的这个患者身上是热多于寒的情况。治疗三阳同病,还有太阴的内虚水湿上凌。方子一定要前后对比,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什么,那是症候比原来多了,减了,为什么减,都得思考。

伤寒柴胡剂__伤寒论柴胡剂

他加了不少“重”药,就得多注意一下了。咱们继续往下看条文,印证一下。

34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宋107)

这条有个前提“伤寒八九日,下之”,是医生看到有阳明了,大下伤里,下焦水就着阳明邪热上凌了。因为攻下又把表证引入了少阳,阳明证也没解。出现了水凌心的“惊”,少阳阳明的“烦”,里虚气不化的“小便不利”,阳明的“谵语”,水不化气的“身重”“不可转侧”,都出来了。这条可以说明三阳同病,内虚水湿上凌。

伤寒论柴胡剂_伤寒柴胡剂_

他在柴胡桂枝汤的基础上,去芍药和甘草。为什么要去芍药呢?因为攻下后是气机冲逆,夹带水饮。桂枝本身就可以解表降逆,治上气咳逆、结气、利关节,补中益气。尤其攻下后,胃虚,更不能再用芍药。

去甘草呢?中焦有大枣,养被伤的津液,养脾安胃,助胃气就够了,不需要甘草补津液了。而且甘草还缓急、守中,不利于清三焦热。

这方还有苓桂术甘汤义,去白术,是因为有阳明的“谵语”“烦”,用它燥阳明不行。增加了茯苓、铅丹、大黄、龙骨、牡蛎。

咱们来看一下前面没有提到的药证:

茯苓,甘淡,平。

《神农本草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化水饮为津液,去心下痞结冲逆,心下结痛。

铅丹,辛咸、微寒。

《神农本草经》:主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

——铅丹,质重,专门降逆的,能镇这个凌心的热性水饮或者说是有热混合而化成的痰饮。注意这个“热”字。寒性水饮是不可以的。

龙骨,温 甘淡。

《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牡蛎,凉 咸。

《神农本草经》: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熬,就是现在的煅牡蛎。增加了燥湿的作用,还能化结气痰淤,降逆气,解决心下满。加龙骨牡蛎,是镇惊去水饮结聚,交通精神,去结气,化瘀浊啊。有清热作用。

这个方子,解太阳,解少阳,清阳明宿热,养津液,固中焦胃气。兼可去饮,表里同治。

师父在《类编补遗》点拨这个方子,对诸多躁狂精神病,以及对证的癫痫病,是很有效的。

我前面提示了,仲景放了这么多“重”药,是有目的的。这条的方证,症状上,要注意“烦惊”和“谵语”两个主症。这条会不会有口苦、心烦、往来寒热呢?会的。我一开始对比了三个方子,也是让大家横向观察。条文的症状是主症,仲景只是举了个例子而已。

此方在运用时抓住三阳同病,内虚水湿上凌的病机。这点没弄错,方子就不会错。

下面继续来看一个方: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桂本)

柴胡(八两 80克)芍药(三两 30克)枳实(炙 四枚 60克) 甘草(炙 三两 30克)

伤寒论柴胡剂__伤寒柴胡剂

这次是和大柴胡汤对比。大家看一下,学过大柴胡汤,把其中的一部分拿出来,特别是保留了君药,那这个方心里就应该有数了。

_伤寒柴胡剂_伤寒论柴胡剂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是由凉性药和甘滋药组成的,除烦,助阴,这个药物组成一味阳性药都没有,肯定是治疗三阳纲的疾病的,不可能治疗三阴病的。

241、修正:三阳合病,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宋189)

这是三阳合病。这里也没说大便难,大便硬,不能随便用攻下法。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是对治少阳阳明并病或者三阳合病,里未结实,不可攻下而设的方剂。

结实了呢?大柴胡或者承气类嘛。咱们讲了这么多不能下,什么时候能用下,这个后面讲承气类方时会详细讲到。讲到这里,补充一句,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不是四逆散。

寒热一定要分清,症状的寒热,药物的寒热都要考虑。临床要根据具体病情,准确的去辨证使用。仲景的条文,是例题,学死了,只会解例题,不会解习题,那遇到临床就抓瞎了。

咱们继续学习今晚最后一个柴胡类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半斤 80克) 桂枝(三两 30克) 干姜(二两 20克) 栝蒌根(四两 40克) 黄芩(三两 30克) 牡蛎(熬,二两 20克)甘草(炙,二两 20克)

伤寒柴胡剂__伤寒论柴胡剂

这个方子,用三才解析法可以看出,用的是寒热并用之法。调和阴阳、表里、寒热。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小柴胡汤对比可以看出。它换掉半夏生姜,用桂枝、干姜,可以猜测内里的虚寒水饮是存在的。柴胡黄芩是个针对少阳的。桂枝干姜,两味辛温,有温散制寒饮的意思。这个方可以认为是太阳、少阳、太阴合并证的。

_伤寒论柴胡剂_伤寒柴胡剂

这里面的配伍,辛苦除痞,甘咸除燥,辛咸除滞。把方子用四象解析法分析,恩师在《类编补遗》里建议加一味酸味药,五证病机配伍可就全了。现在再看就更透彻了。恩师在书里已经点拨加个豆豉就更好了。

豆豉,味甘咸而酸,微温。

《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其他相关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22 阅读: 14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两张方子,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这里的麻黄附子汤与我们今天讲的麻黄附子甘草汤组方是一样的,只是麻黄用了个升散的量,三两。所以条文后特意交代“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这个方子,和麻黄附子甘草汤,其方意基本相似我们回到麻黄细辛附子汤这张方子...

伤寒论对称性方剂研究(三)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22 阅读: 18
黄芩汤在伤寒论中只提及了两处,一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另一个是误治导致除中。两者同含有芍药甘草,后者配伍黄芩、甘草与前者附子形成了热化与寒化的对称。伤寒论中其他的对称轴还有甘草汤,寒化证为半夏散及汤,热化证为桔梗甘草汤。日本中西惟忠称这种对称相类的现象为核心方阵的寒化证与热化证。...

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和穴位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09 阅读: 26
乳腺炎即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以乳房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关系密切,因为足阳明经直接经过乳房,足厥阴经至乳下胃经贯乳房。治疗方法2.其他疗法刺络拔罐:初期取大椎、第4胸椎夹脊、乳根(患侧)。耳针:取乳腺、内分泌、肾上腺、胸椎。...
[转载]伤寒论必背110

[转载]伤寒论必背110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08 阅读: 21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382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问曰:病有霍乱者何?394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1条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1条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05 阅读: 19
现在有一些人对于《伤寒论》中的六经依据的是经络学说是持反对意见的,他们会说:哪有这个道理?《医宗金鉴》为了使《伤寒论》容易懂一些,提出了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的概念。为什么《伤寒论》提纲这一条没说发热?注:上文节选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胡希恕讲伤寒论》。...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一八0)痰饮欬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水在五脏...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一八0)痰饮欬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水在五脏...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04 阅读: 34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就是水在心脏的下方,心下就是胃脘的地方,胃脘这个地方很硬。水在心,就是茯苓杏仁甘草汤证,一共三味药,就可以把水在心下去掉。...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