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偏见的存在意义
文化存在着很多偏见论,既然存在,就有存在的意义。
远古时期,人类文化不发达,很多文化以经验的方式存在,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由于聚居地区不同,人们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偏见。无论是饮食、服饰还是房屋建筑都有很大的不同。即便天下实现了大一统,也并不能消弭文化偏见。文化本身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起码可以传承经验,传播知识和技能,让人们欣赏到美的艺术,形成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社会心理的作用。
殷商时期,实行世袭制,有象形文字,只是被祭司、书吏等人垄断,和巴格达同时期文明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文化萌生之后,文化偏见就出现了。由于人们认知的缘故,很多对文化的理解基本上都是没办法获得完全统一,只能保持多样性理解。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不一样,方式不一样,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知。认识文化也是如此,文化比较繁杂,人们喜欢什么文化就接近什么文化,却并不会有什么兼收并蓄的想法。除非是哲学家、思想家有着兼收并蓄的想法,一般人不会接触太多的文化现象,也不会寻找内在的联系以及多样性存在的意义。
文化多种多样,充分验证了世界和人生的丰富多彩。倘若只是保留一种文化,让人们理解,就会导致社会发展单一化,人们变成文化的奴隶的结果。人们似乎要保留对文化的理解,却并不能有什么太多的不同。要是每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保留了很大的不同,就会让文化偏见保留下去。而各个民族向来以实力说话,要用实力保存本民族文化。无论是饮食、服饰、房屋建筑、还是语言、风俗习惯等都要保留下去,有了这些,才会有民族的独特性,不然民族的个性就会消亡。也就是说,正是文化偏见让各民族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征,而不会苟同于其他民族文化。
虽然各民族文化都有被权力系统改写的可能,也都被改写了,但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必须要保留,而且要发展。不能说人数很多的民族的文化就是正统文化,进而要求其他的民族学习这种文化,也不能说人数少的民族的文化就是边缘文化,要逐渐淘汰。应该保留文化的多样性,甚至保留文化的偏见论,让人们保留自己理解的文化特征,而不是强求一致,更不能搞一刀切式的文化改革。草原文化不同于内陆文化,内陆文化不同于海洋文化,不能强求一致。文化是文明的一部分,需要认真对待,还要保留一定的偏见。虽然偏见一词是个贬义词,但用在对文化的理解方面,应该有存在的意义。
人们认识世界都是片面的,带有很大的偏见。毕竟,人的感官能力有限,不能感知到全方位的信息,甚至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对听到的声音不加分辨。而大脑获取和传递的信息竟然是神经传导的生物电流!那么,世界还是那么真实可靠吗?当然不是了。人们认识世界带有偏见,认识文化也会带有偏见。不过,文化发展会带动社会的发展,也会稳定社会形态。传统文化不同于现在的文化,也不同于西方文化。即便如此,传统文化也有很多派别,有很多偏见。
被统治者利用的思想是儒家思想,推向社会,让人们普遍接受洗礼。除了儒家文化,还有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兵家文化等诸子百家文化,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音乐文化、绘画文化、制度文化等等,并不是统一的。即便历朝历代演变,体制没有多大变化,文化发展也不是完全统一的,甚至是多姿多彩的,验证了文化偏见存在的意义。无论是奥古斯丁、圣多马斯、马丁·路德金、加尔文之辈,还是程颐、朱熹、陆象山、王阳明之属,都保留了文化偏见,却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互补。
曾经有外国使臣到中国来,要把中国文化搬到外国去,始终没有实现,即便有唐代的遣唐使,也照样只是学了皮毛,没有学到精髓。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了全盘西化的过程,抛弃了从中国学来的文化,转而学习西方的文化,文明也就发展起来。而中国古代文化似乎保留了太多的封闭性和古朴特征,对于文化的多样性而言是好的,对于文化偏见也是好的,但前提是和平的环境。倘若没有和平的环境,再好的文化都会被摧残,被压制,被消解。如此一来,文化发展的和平环境需要创建和保证,文化偏见才会具备存在的意义。不然,人们都被征服了,还哪里谈得上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偏见的意义呢?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