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学习:汉印中的经典章法原则:对角呼应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4-03-30 文化 阅读: 4
摘要: 但本文又提到这一方印,重点并不在此,而在我们今天要说的汉印中的另一个经典章法原则重点:汉印里还有一些对角呼应的方法,显然就对我们的章法处理有借鉴意义了,如:后世的名家们呢,他们对对解呼应的章法原理有没有继承和学习呢?

上一篇多次提到汉印的“太医丞印”,原因是这一方印给人带来的章法上的启示,陈巨来在他的《安持人物琐忆》中《赵叔孺先生生轶事》一节中写道赵叔孺先生曾教授他:“刻印章法第一,要篆得好,刀法在其次也,汉印中有‘太医丞印’一方,‘太’、‘医’两字笔画悬殊,一少一多,要排列得适当,看上去要匀称顺眼,多者不觉其多,少者不觉其少,此即所谓章法也。”陈巨来先生称自己“余闻之后,得此启发,窍门乃得进了。”可见此印赵叔孺大师是多么重视,而对陈巨来先生这一方印双是多么重要。因此,这一方印,实在是值得静下心来,细细玩味的。我们再来回看一下这方印:

(汉印:“太医丞印”)

上一节我们说过它的疏密有致,匠心独运:1、“太”字极疏,“医”字极密,匠人把“太”字加重,“医”字笔画减轻;2、对“太”字左右两笔做了缩短的处理,使“太”字更疏。但本文又提到这一方印,重点并不在此,而在我们今天要说的汉印中的另一个经典章法原则重点:

对角呼应

“太医丞印”中的“太”和“印”两字较简单,匠人们处得时把它们处理的笔画粗细程度一致,既是呼应,又达到了印面的高度平衡,这使印面看上去不那反呆板,使平静的印面由此获得了一定的动态因素,打破了人们释读顺序欣赏印章的习惯。从原来平正的左右对称变称了斜角对称,于是有了别样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斜解呼应有多经典,谷松章先生的《篆刻章法百讲》中,提到斜角呼应时称斜角呼应的“呼应因素基本涵盖了字法与章法的各种因素,如字形、结构、纵横、方圆、攲正、轻重、疏密、排叠、留空、朱白、残损、边栏界格……每一种因素产生的斜角呼应,作品效果都有其独特之处……”。斜角呼应章法大量存在于汉印之中,这很重要,这也是汉印看上去普普通通,像平常人,而每一方印如果深入去研究,又都丰富多彩,像有故事的人。

举例子更说明问题:

(汉玉印:“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是天然的文字斜角呼应,“皇”与“玺”两字繁密,“之”与“后”两字简疏,天然形成对角呼应。这样的印例在汉印里极多,放几方:

(汉印:“骑千人印”)

很显然,千人二字明显简单,大家任疏任密,并没因为字形简单就减小占地面积,同时也形成对角呼应。

(汉印:“赵太子丞”)

太子二字简单,依然是不做任何改变,坚持的仍然是任疏任密,对角呼应。

(汉印:“郎中户将”)

原理同上,一目了然。

(汉印:“吕章信印”)

不同的对角呼应形式,因为字形的天然原因,由左上角与右下角的呼应换成了右上角与左下角的呼应,总之是斜角呼应,章法处理上是相同的。

有朋友说了,这并没有啥可供借鉴的啊,先别急,往后看,看完了再说。

说到这里需要插两句闲话,咋天有朋友留言给我说,疏密主要取决于天然字形,如果笔画复杂的字,怎么也没办法疏,笔画简单的字,怎么也没办法密,其实,还有很多方法,比如昨天提到过的改变篆法,同一个字,可能会有两个不同的篆法,一简一繁,选择适合的篆法入印就能改变疏密;再比如,可以改变朱白等等,写好一个印稿的确不易,但不精心写印稿,哪里谈得上创作呢?

汉印里还有一些对角呼应的方法,显然就对我们的章法处理有借鉴意义了,如:

(汉印:“宜土祭尊”)

宜、祭、尊三字与土字的章法设计上如果从天然字形上说,适合昨天讲的三密一疏章法,但汉人选择了拉长宜、尊、压扁土、祭,构成了斜角呼应章法。视觉效果在三密一疏之外又加了对角呼应,更加耐看。

(汉印:“抚戎司马”)

看似三疏一密的原始字形,汉人把马字加粗,使马字看上去并不疏,与之呼应的抚字又变细,同时又有意的将戎、司两字的空地留红故意放大加强,使三疏一密的原始字形转成了对角呼应的章法,相校右上角抚字保持原重的三疏一密,更稳定一些。

(汉印:“许恭私印”)

这方印四个字基本没有疏密关系,于是做了满白处理,但为了使呆板的满白更富有生气,于是汉人将恭字和私字故意拉长,而许字和印字略略缩小,章法上的特征变成了有动态的对角呼应,印面活泼多了。

(汉印:“郭德之印”)

如果把这一方印仅看作三密一疏的印例来理解,就忽略了更重要的章法上的变化,德字的简化暂且不说,只说印字与郭字的呼应,印字为了呼应,改成了摹印篆的写法,印字的下边明显多出了最下面的垂脚,选择这个垂脚可以有效的拉长印字的字形,这正与故意往下挤,甚至挤与德字领地的郭字构成对角呼应,板正之外,另生奇趣。

(汉印:“韩多酒印”)

跟前面的例子一样,多字和酒字被压扁,韩字与印字被放大拉长,甚至印字又额外进行了加粗处理,使对角呼应更为明显,满白效果也更突出。

如果你认为就是扩大对角两字,缩小对角两字这么简单,那就太小看汉代工匠们的审美眼光了。我们看:

(汉印:“李市之印”)

这方印的对角呼应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汉人将对角的市和之刻成了朱文,而对角的李和印刻成了白文,这当然是保持天然字形之外的章法选择,对我们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再比如:

(汉印:“冯未央印”)

乍看之下,觉得与上印没有多大区别,实际远没哪么简单,汉人依托这四个字的字形,改变了一般的印面文字排序,而代之以回文字序,这样一改,不但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个字改成朱文互相呼应,而且右上角的冯与左下角的央字排叠的竖线也有了良好的呼应,印面充满生机,活泼生动又精致典雅。

太多了,这样的例子,翻一本汉印印谱,能找出来很多……厉害的汉人甚至还将对角呼应的章法应用到两字印中,最老套的印例是那方著名的汉玉印魏霸:

(汉玉印:“魏霸”)

两个字都被分成上下两部分,视觉上有四个字的感觉,但又不生迷乱,魏字的上部与霸字的下部,魏字的下部与霸字的上部构成的正是对角呼应,极尽妙趣。当然,两字印的印例也不是仅有一例,这说明汉匠人是有意为之,而不是无心插柳。再看:

(汉印:“韩众”)

众字下部的垂脚好长,如果仅此一处,这方印就难看了,而聪明的汉人,将韩字的上部竖画也进行了故意的拉长,对角呼应由此生成,平衡感强了,印面安稳了。

(汉印:“武将”)

这方印的处理方法对角呼应同样明显,武字的下部与将字的头部,故意形成的竖线呼应绝不是原始这些字的篆法特征,而是匠人经过思考之后进行的艺术处理。

后世的名家们呢,他们对对解呼应的章法原理有没有继承和学习呢?且看:

(丁敬:“白云峰主”)

白与主简单,云与峰复杂,对角呼应看似天然,但并不是这样,丁大师将白和主压扁了,缩小了,云和峰拉长了,远不是典型汉印的均分印面,章法特征就是对角呼应。丁大师采用这种章法的印章绝不止这一方,再看:

(丁敬“岭上白云”)

不用解说,典型的对角呼应啊。

(邓石如:“灵石山长”)

徽宗邓石如也有这种章法印作,看似天然生成,实际苦心经营。

(邓石如:“一日之迹”)

当然,对角呼应绝不止限于疏密、大小、粗细、还有方圆,邓石如这方一日之迹中日与这两字的圆笔呼应使印面均衡安定,并不因为突然而来的圆形而打破安定感,试想,如果之字的左右两笔不做圆弧处理,那印面章法将多么危险啊。

(赵之谦“赵之谦印”)

章法名作,怎么能少得了天才印人赵之谦,看他的两方名章,朱文这一方,采用了回文字序,赵字与谦字复杂,之字与印字简单 ,这当然是赵大师为什么采取这种字序的原因所在。

(赵之谦:“赵之谦印”)

同样的回文印序,当然也是为了满足对角呼应,之字与印字的留红与形成的呼应,使之方印显得章法特征格外明显,这虽不是拍卖达到500多万的主要原因,但足见赵大师的艺术水准与匠心。

(吴昌硕:“十九字斋”)

吴昌硕大师的作品十九字斋,昨天提过,主要讲三疏一密,今天再说这方印的对角呼应,这种呼应存在于方与圆的对角呼应,十、斋两字多用直笔、斜笔突显其方,九、字两字则不几乎不见直、斜,全以曲笔突显其圆,一印之中,方圆并济,又对角呼应,实在是章法上的精品。

(黄牧甫:“百折不回”)

黄牧甫的“百折不回”,其实也是对角呼应,百与回的正方形,折与不的圆笔,方对角呼应,圆也对角呼应……

看,是不是,几乎所有的名家都拿来应用,好东西当然大家都会用,今天先说这些,回头再聊,再强调一遍:汉印是个宝,学好不得了!

其他相关
遗嘱真假难辨,谁来证明

遗嘱真假难辨,谁来证明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7 阅读: 2
对遗嘱笔迹鉴定不能时,由持有遗嘱一方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此时,如果未持有遗嘱的一方对遗嘱真实性存疑,那么对于遗嘱真实性的举证责任就转移到了未持有遗嘱一方。除非申请者有充足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持有推翻遗嘱真实性的笔迹样本但拒绝提供,比如遗嘱是伪造的、持有遗嘱一方手持被继承人手写的笔迹但拒绝提供。...
《胆巴碑》基本笔画技法精析

《胆巴碑》基本笔画技法精析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4 阅读: 2
1.《胆巴碑》中的点写法很多。2.《胆巴碑》中的竖画姿态繁多,浑厚刚健。5.《胆巴碑》中撇画下笔较重,出锋含蓄,撇分为:平撇、斜撇、竖撇短撇、长撇、带钩撇等。1.《胆巴碑》中的捺画分为:长捺、平捺、反捺等捺画讲究“一波三折”。1.《胆巴碑》中折分为:横折、竖折、撇折等。...
UC头条:这样写楷书, 一定会写的很美!

UC头条:这样写楷书, 一定会写的很美!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1 阅读: 2
一幅书作中,无论楷、草、篆、隶,其字必有大小,笔画多者字身宜大,笔画小者字身宜小。大字不可令小,小字亦不可令大,应自然天成,各臻其妙。”书贵变不离其本,字尚新不悖其源。如只书一部,绝不可成其独字。古人多有精妙之法于异写、帖写中,笔画增减意在求美,但沿习相传已有公认,今不可乱造,亦不可类推。...
临帖做到这四点,效果就出来了

临帖做到这四点,效果就出来了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9 阅读: 2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在选定字帖后,如何提高临帖效果,是临帖中的核心问题。采用四步临帖法临帖,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观察得越仔细就越有利于临帖。“写”的目标是:争取凭记忆将范字“复制”出来。这样,既为临写下一个字做准备,又在比较中提高了自己的眼力。只有这样,才是有效地临帖。...
古典书法秘诀

古典书法秘诀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6 阅读: 3
从古典书法的角度来看,太过于现代了,见墨而不见笔。而古典书法的目的,却恰好不是为了展览。然后谈一下书法欣赏问题。我们知道书法兼具建筑和音乐两种形态:最终作品是静止的,但创作过程是流动的。魏晋小楷有墨迹,但不是钟王的,是写经,也很有味道。我们只谈论古典书法!留心古典笔法者请于此处深思!...
王羲之3种最神秘技法,地位强大,不可撼动!

王羲之3种最神秘技法,地位强大,不可撼动!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5 阅读: 2
虽然受到如此推崇,但是魏晋的神韵和技巧还是没有很好的传承,从宋代开始,就不断有人说魏晋笔法断绝了,王羲之的神妙技巧失传了。2、笔锋变化米芾学到了二王的一些技巧,就自称八面出锋,在宋代四大家里以独特多变的笔法而成名。王羲之的笔锋变化多么丰富则可想而知。...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