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人越来越穷的四大定律
01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成富人,但是很多人却在折腾中,变成了穷人。
一个人变穷之后,就会感慨:“时也,命也。”
其实,没有无缘无故的“穷”,变穷是有迹可循的。
通常来说,越来越穷的人,体现了“四大定律”。
02
第一,非理性定律:总是感情用事,投资的时候,头脑发热,一开始就失败了。
剧作家巴尔扎克说:“有钱的人从来不肯错过一个表现俗气的机会。”
很多人,手里有两个钱,就要炫耀一番。谁都希望脸上有光,但也因此花了很多冤枉钱。
我的一个朋友,常常看别人做直播。看到某件物品,有很多人喜欢,他毫不犹豫就会买回来。
当物品买来之后,发现不太实用,但是因为退换很麻烦,就说“算了吧”。鸡肋一样的东西,看起来花钱不多,但是数量多了,消费就是很惊人的。
人是有情感的,我们的自觉会告诉自己什么,但是你不能凭借直觉去做事。
有道是,冲动是魔鬼。你要是头脑一热,就去消费或者投资,多半要失败。
股神巴菲特说过:“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
跟随别人买东西、投资,盲目羡慕别人,把忽然的灵感当成机会,爱屋及乌,一己之见,但凡种种,都是非理性的行为,不必为此买单。
03
第二,泡菜定律:和没有格局的人一起谋事,在不适合的环境里努力,难免是一筹莫展。
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泡菜定律。
好的环境、人群可以成就一个人,坏的环境、人群可以毁掉一个人。
一个很聪明的人,每天都混在穷乡僻壤,想要赚大钱,是很难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家住大山沟。父母常常说,读完初中就去打工吧,看看村里人,靠打工,建了新房子。看吧,打工的人,回家的时候,多洋气。
因此,我真的去打工了。在东莞混了多年,每天像机器一样在劳动,工资不多不少,人生一塌糊涂。
回头一想,为什么父母不鼓励我上大学呢?因为本地的人,都没有“上大学”的概念。
俗话说:“父母的格局,儿女的结局。”我就见证了这句话。
虽然,我们都希望能“穷山窝里飞出金凤凰”,但是做到这一点,很难。环境和人群,就像无形的绳索,捆住了你的手脚。
如果和一群没有格局的人投资,那么他们毫无方向,甚至是半途就打退堂鼓了,或者遇到了一点点风险,马上就开始抱怨,导致合作失败,谁都要亏本。
04
第三,旁观者定律:总是在观望,要么一次次错过机遇,要么步入别人的后尘。
我们相信一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是的,旁观者可以把事情看清楚,但是看清了之后,机会也被别人占据了。
你总是在等待别人的行动,在看事情的效果如何。万一效果很好,你马上跟着做,要是效果不好,就放弃。这样的行为,能让你减少损失,也能让你失去机会。
比方说,当地有某种水果,如果外销的话,应该可以赚钱,但是你不敢行动。村里有人积极行动起来,一年就赚了好几万。你才开始“模仿”,但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村里人不愿把水果卖给你,导致你举步维艰。
司马迁说过:“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
不是任何事情,都要置身事外,对于赚钱的事情,就应该勇立潮头。跟风的次数多了,失败的概率就高了。
05
第四,过度学习定律:总是照本宣科,反而被自己的认知束缚。
很多人,把读书的用处,说得天花乱坠。认为读书是万能的。
过度学习定律告诉我们:“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效应也最大;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
也就是说,学习过分了,效果就越来越不明显,还会出现厌学、记不住、应付了事的现象。学习之后,如何运用,完全没有思考。
巴菲特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了足够的内幕消息,再加上一百万美元,你可能只要一年就破产了。”
学习讲究的是专业、专心、专注,不能把全世界的知识,都放在你一个人身上。如果你的智慧是五花八门的,那么在投资的时候,反而会被智慧误导自己。
再则,想要赚钱,就要从实践中去摸索经验,而不是盲目学习别人的经验。也不能完全按照古人的话去做。
06
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说过:“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那么到了晚年,你只会比年轻时更加幸福。”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变穷,那么就应该马上调整自己,及时止损。若不然,你就会从一条道上走到黑。
其一,找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点。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够做成什么,拒绝“买买买”,拒绝服从别人的“吆喝”。不为社会上那些鸡肋产品买单。
其二,离开不适合自己的群体。
好男儿志在四方。敢于寻找属于自己的立足点,不要被身边的人拉着自己。要相信,人生就是——不破不立。
其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对于新兴事物,要敢于尝试。如果是跟从别人,也要积极创新,要有自己的特色。
其四,专注于本行业的学习。
干一行,爱一行,精通一行。不要为了提升认知,就包罗万象地学习,或者把所有名人,都当成“引路人”。
任何一种定律,有利有弊。你要找到正确的一面,抛弃负能量的一面。
变富,变穷,都是有原因的,是命运的安排,更是自己的把握。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