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RICH BETTER 轮上做水尺
我轮RICH 在小东南亚越柬泰港口卸完杂货之后,一般都在附近港口装运8000吨左右散货回航,如木薯干,木粒子等。短周期的固定航次的散货装运,使得水尺计量在我轮显得比较重要。
较为精准客观地完成水尺计量,保证在航运市场低迷情况下的船东或船公司以及相关方的利益不受损失,就我在司属的RICH 轮上关于水尺计量的一些经历和心得,愿意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我们知道,有利于船方的水尺是靠码头水尺看大,水少量;离码头看小,水量多。但是我们也更应该知道,商检人员也该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招式都是固定的,众所周知的,一招半式的高低都在功底上。只有在这一整套的流程中,能控制各方面因素都有利于船方,抓住每个计算或估算细节,苍蝇都是肉,熟知每个细节所剔下来的苍蝇的肉量,半吨不嫌少,多次累积也是很可观的。
就大多数商检人员是比较公正厚道的而言,客观的水尺计量,大家都不会为半公分1公分过份计较,基本上就无需要刻意说要在每个环节上争。正常情况下的水尺计量就能使我在不经意间剔下来一公分约合18吨的苍蝇肉,也就够了。但也有少数商检人员被人操纵利用,特别偏向于货主或是收货人,从中做一些手脚,采取不利于船方的方法。做到知己知彼,不至于被商检拖着鼻子走,我们就该知道,有利于商检人员的相关的方法和套路。
1.最直接的蛮横的压抬水尺读数1到2公分,特别是有些风浪的港口,很明显的卡你3公分5公分的。
2.计算时,挑有利于其的修正系数和方法,特别是对于外舷船尾水尺读数的估算。
3.用有利于他的水密度计测量海水密度。我有发现个别地方商检也有大小密度计。
4.亲自参与量水,查核每个水舱底部到测量管上部的实际高度。
5.船舶倾斜或是吃水差较大时,坚持用其的一套修正方法。
6.虚报岸上数据。尽量大副一定要向代理,工头或是理货等方查核岸上的过磅数。
7.在进行排水量第一次纵倾修正时,故意做反XF(也作LCF,漂心船中距)
8.认为水量有问题,抓住有利于其的单次水尺检验(初次或末次),直接用常数来推算。等等
实践生活中,不是每一次水尺计量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遇到了,稍不留心,就会吃苍蝇或是栽跟头。要想避免货差,就必须认真慎重对待每一次水尺检验,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疏忽。装货港的水尺计量数据要能如实反映船载的实际货量。。
针对以上情况,我的通常应对方法是,初次水尺你明显看少两公分,那我就也多看两公分,各算各的,最后总会有个让步和统一吧。当然,在看水尺的时候,得提醒哪里要修正。比方说本轮一般时候,空载船艏船尾需要修正,舯部不需要;满载时船艉部不需要修正等等。使用ZEAL带证书的官方版海水密度计,要是没有带密度计和打水管,在测空船的时候,我就用结了盐粒的钢制打水管去打或是捏点盐粒,两个米粒大的即可。满载时淡水冲洗干净,留点残水去舷外取水。总之,装货前空船常数做140吨,卸货后常数做120吨左右。我一般留住20吨左右的余量,满载的每厘米吃水吨数(TPC)为18吨。卡得太多,货主或发货人不乐意,更重要的是,不光每天费燃油消耗,船东的运费还少收了。所以在装货时如实准确反映货重或适当少计量点货,交货时适当多计量点货对船方是有利的.当然20吨只是一个参照,一次水尺计量过程所有程序下来,货量上赢赢亏亏的求和数,并不是一口气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及早安排准备应对措施。确定余量究竟怎么做,做多少,向有利的船方适当的卡一点。
1仔细观测水尺,能尽量争取一些
2 巧妙量水并根据具体情况告知其有利船方的压舱水密度等。
3 熟悉本船水尺及资料,巧妙运用
4做好水的文章
5常数的运用
6积极采取相关补救措施,减少少货的损失在这条船。
7 最后打出人情牌,通常也有个几吨的让步,即便在他握有真实的岸上数字时。
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为图个保险,通常做法是装货前从空船测常数开始,一般有两个SGS的,一个先会同大副看水尺,另一个量水。有时还会有收货人请的另一方的,那就更倾向公正了。我这时就要从初次的水尺中看到,这次的水尺的松紧程度。要是不紧不松,能相互参照读数,相互让步,便好。大家都按常规出牌,不需要搞得那么紧张,更不需要去刻意卡货了。一旦发觉其刻意的少读两公分,那就得警惕了,相关的后续套路就要全部用上。在跟他据理力争并拍下水尺照片或视频的同时,还得在后来的程序,如量水,压载水密度,海水密度上做文章来为装货量增加保险系数了。我通常还可用最近航次的SGS公司的有利于我船的空船常数的报告给他看,即便这样,他也不会同一公司相差过大吧。遇到严格的,在装港做不了,赚不到,怎么的也能保本,不短货。在卸港到港前在锚链舱用皮龙灌个十来吨,(之所以在到港前灌水,也是因为减少不必要的油耗),水尺做完之后放潜水泵抽排即可。要不要做点余量,计划做多少,在哪个环节做,每个环节能卡多少,怎么做,实际到手多少,等等。
总之,一次精准成功的水尺计量,或者贯穿整个航次的装卸两港的首次末次水尺计量,要做到心中有数,早做功课,多做细节预案,才能做到恰到好处,并且不露声色,一气呵成。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