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曹全碑》偏旁部首全解析(上)
一、单、双人旁
隶书中单、双人旁的最大区别就是双人旁的竖画均为弯尾竖。单人旁首笔自左向右写如尖长点,双人旁部首笔多为出锋点。
二、土、戈
土作为左偏旁时,略向右上敬侧,横画左实右虚,目的都是呼应右半结构。横画间加点是隶书的习惯写法。
从字例中可见“戈”在结构中是有主副之分的。如或、成、咸、武等字中的斜捺都表现得非常突出,而战、职、弑等字中的斜捺虽然也有完美的形态,但体势都有所收敛。曹全碑中的捺画形态变化极丰富,特别是后半段及结笔部分,临习时应注意区分。
三、禾 示 牛
这几种偏旁特点比较相近: 结构重心略高,体势微微向右欹侧,用笔左实右虚(这几点在曹全碑的左偏旁中都有所表现,临习时应特别注意)。这几种偏旁中的竖画形态有不同变化,悬针如祖、神等字,垂露如程、特等字。其他字例中也各有尖或圆的变化。
四、木
木作为左偏旁时,捺画减弱如点,而撇画仍有发挥之势,常见如杨、槐、橄等字中的形态。像枉、相中的近于长撇的变化使用并不多。木在下则发挥横画,撇捺减弱成点。
类似的提手旁主要表现在弯尾竖,有时有较大的夸张,以便和右旁结构中的掠画对称呼应,如掖、扶。
五、三点水
三点分布均匀,方向呈辐射状,各点形体略有变化,而中点稍长。曹全碑中的三点水旁大多呈欹侧之势,因此三点在辐射状的组合中又都呈斜上之势。
六、文、女
反文在字形结构中一般仅占一半或不足一半的位置,所以撇捺画从体势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收敛。在撇撩画之间,拣画又稍占主导地位,发挥略强一些。与单独的女字相比,可见女作为偏旁时主要笔画都减弱收敛、注意其横画大致要中分两个斜折画。
七、绞丝旁
隶书中的绞丝旁保留有较浓厚的篆书特点。特别是在上半部,除了略取方折形之外,几乎和篆法相同,一般用三笔写成。曹全碑中绞丝旁的下三点变化较多,主 要是根据右半结构来决定的,如纪、纠的右半结构小,三点也就短小,而续、继的右半结构长大,三点也就相应延伸,使左右结构取得平衡。
八、耳
左右耳旁的形态大致相同,在右时因位堂宽阔,形体略大一点。耳旁的折画练习时先分两笔写(如邪、郊),熟练后可提笔转锋一次写成。左耳旁的竖画一般略长一些。
来源书法屋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