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设置实用技巧
一、“爆点”和“悬念”的区别
在电影《地雷战》里有这样一段情节:日本军官带着一队日本兵雄赳赳气昂昂地正准备去攻占一个小村庄。通向小村庄的只有一条盘旋向上的山路,路的一边是山壁,另一边是悬崖,这个地形明显是个易守难攻的要道,但这一路行来别说是抵抗军了,连个人影也没看到。日本军官得意地眯起双眼,大大滴满意。就在这时,前方突然“砰”的一声,爆出一团烟雾,炸飞了一个在前开路的步兵。“有地雷!是土地雷!”后面的人纷纷惊叫。停格!就在这里——这就是“爆点”。
好,快进。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情境跟刚刚大不相同。同样的山路,同样的日本军官和日本兵,可在他们眼里,这已经从一条安全的坦途变成了死亡的陷阱了。只见走在最前面的是带着扫雷器的工兵,他们满脸凄苦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缓缓地把扫雷器的铁圈从左边移到右边,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心惊胆战地往前挪动一小步。而日本军官也从一开始的趾高气昂变成现在的满心烦躁,只见他眉头紧皱,嘴边喃喃不知骂着什么日本土话,大概就是“什么人干的!等我抓到他……”、“到底还有没有地雷?”之类的吧。可天不从人愿,虽然用了扫雷器,却还是有工兵接二连三地被炸飞——“这到底是什么雷!为什么人没动只是移动了扫雷器也会炸响?!”——停。“悬念”就在这里。你发现了吗?
那么,我们来揭晓答案:
爆点,就是你不知道——前面有地雷,然后你被炸了。
悬念,就是你知道——前面有地雷,但你不知道它“为什么”会炸,“什么时候”会炸。
就是,你明知道同学里有一个是鬼,但不知道是谁。——《替身》。
就是,柯南说:“犯人就在我们中间”,但你还云里雾里。——《名侦探柯南》
就是,明知道桌子下面有个炸弹,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希区柯克语。
所谓悬念,必然是有读者“预期”相配合,必然是读者“知道”前面有地雷,才能成立的。
二、史上最简单的悬念制造法
我们先来学一个最简单的悬念制造法——那就是——“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想想福尔摩斯最讨打的时候:“原来如此,我已经知道了,不过还有一个小问题。”想想柯南最让人牙痒痒的时候:“犯人就在我们中间。”然后就停住不讲了。每每这种让你抓心挠肺的时候,就是作者躲在人物背后偷笑的时刻。
为什么名侦探都喜欢来这一手?因为作者知道,读者爱死这一套了。一旦读者看到这句话,一定会抓耳挠腮地想知道答案。可能,所有人都无法对这种“明知道答案就在眼前,却怎么也问不出来”的情况免疫。
想想看,如果侦探没说出这句话,你会特别想知道答案吗?是,也会想,却没那么想。
那么,你知道如何制造悬念了吗?就是“原来如此,我知道了,不过还有个小问题。”“啊!明白了,那个人就是犯人,但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是谁。”“我知道他的作案手法了,就是……啊,对了,现在还不能告诉你。”就是——“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悬念,就是让读者产生疑问和作者抛出解答之间产生出的那个压力时段。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是通过不断交替地抛出疑问和答案,一路引导读者走到结尾的(同理可以引申至剧本)。
三、让悬念更有效的3条规则
悬念有大有小,随着谜底揭露,悬念还会不断发生变化,消去旧的,诞生新的。但不论怎么变,记住这下面3条规则,都能让你的悬念更有效,让你的读者紧紧跟着你的故事,手不释卷一路读到最后!
1、悬念要和主人公命运相关,或者和主人公愿望相关。
悬念能让你的读者跟着你的故事走。但如果悬念太多太分散,却会让读者无所适从。
比如你写了一个故事,主要线索是:主人公通过姐姐的日记发现姐姐是为了一个男人自杀,但这个男人却没有名字,主人公想要找到这个罪魁祸首,转去姐姐的学校。那么,所有设置的悬念都要和这个最终愿望挂钩。看起来这似乎有点麻烦,其实只要掌握一个小技巧就行了。
这个技巧就是——什么都往上靠就行了!
假设你写着写着,悬念突然变成——谁杀了我最要好的朋友……这就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不知道应该先关心那个害死姐姐的男人,还是这个杀死好朋友的凶手。所以应该想办法让这个悬念和最终愿望挂钩——比如,一系列迹象显示,这个杀人犯就是那个男人;或者他掌握了好朋友手里的关键线索,而这个线索是指向那个害姐姐自杀的人……通过这些挂钩,读者的注意力就不会被分散,故事的凝炼性也就更强了。
在设置悬念的时候也可以应用这条规则反推:将一个大悬念拆成几步小悬念,每次都解答一个小悬念,让读者得到小小的满足,比起单纯吊胃口,更容易吸引读者追文。
2、悬念在经过一段情节后必须要变形一次
这点常常被刚开始写小说的作者忽略。对新手来说,好不容易制造出一个悬念,当然不舍得把它解开,只好让主角好不容易接近答案又强制性回到原点。但其实这种写法是很伤害读者的感情的,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努力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让人追了30页甚至50页,却被告知——你被耍了,一切回到原点。恐怕暴躁一点的读者就要摔书了!
那么,难道悬念的解决不能拖得太长吗?可有些书的悬念可以拖上好几本呢,却也不见读者厌烦,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答案就是——要学会对悬念变形。
还是用上面那个血腥的例子来说明。主人公经过30页的查证和努力,终于发现是谁杀了好朋友,但之前的猜测错误,这个人和姐姐的自杀一点关系都没有,之前设下的悬念仍然完整——到底是谁造成姐姐的自杀?一切仿佛回到原点,读者的忍耐也到了顶点,这个时候,就要赶紧再从这个人身上生出新的线索,将原来的悬念嫁接到新的线索上——比如,这个人曾经见过某个人和姐姐走在一起,那个男生穿着另一所贵族学校的制服——很好,接下来主人公又有了新的目标,读者的兴趣也就被新线索、新悬念吊了起来。
3、悬念要经常拎一拎,免得读者松懈
千万别以为,悬念一设下就万事大吉了。读者看文其实像熊瞎子掰玉米一样,一路掰一路掉的,哪怕前面他对某个悬念燃起了兴趣,可别以为他就会甘愿时时惦记着这个悬念跟着你跋涉几千几万字,你得要不时地插入一些问句,把他脑海里挂着悬念的那根弦一直拧紧:
“他是谁?”“他是不是那个人?”——适宜制造悬念的类型——悬疑小说、恐怖小说。
“他到底喜不喜欢我?”“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适宜制造悬念的类型——言情小说。
“这是什么东西?”“这部功法哪里可以找到?”——适宜制造悬念的类型——升级小说、奇幻小说。(以上备注:小说可替换为剧本,道理相通的)
还有一些能一下子营造出悬念的万能句:
我一下子想起了什么……难道是……?
侦探说:“我已经全明白了,但还不能告诉你。到底是谁杀了人,到底是怎么杀的,我都有了一些想法。”
她不想提到那件事。(那件事并没有详细描述过)
还有一种“预先叙述”的方式:
他从没想到,后面发生的事情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如果知道最后的结果,他一定不会这样做。
这一招是威力巨大的禁咒,用的好,可以在平凡中拗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动荡气氛,但用不好,就完全变成低劣的玩弄读者感情了。所以,如果要用这样的技巧,必须要保证后面的情节发展,确实配得上这句话。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