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精神在乡村扎根(现场评论)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05-23 农村 阅读: 176
摘要:   进一步做好普法教育、提高涉农执法水平、完善涉农公共法律服务,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推动乡村法律服务提质增效。在吉林省的一些村镇集市,人民法院干警为群众现场普法。2021年以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推动法官、乡镇政法委员、村干部共建司法服务网格,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让法治的种子在乡村扎根,要做好普法工作。  在吉林省不少村屯,一面面法治文化墙引人关注。

  进一步做好普法教育、提高涉农执法水平、完善涉农公共法律服务,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推动乡村法律服务提质增效

  

  派发普法传单,推出普法宣传三句半,现场解答群众疑惑……在吉林省的一些村镇集市,人民法院干警为群众现场普法。法律进村屯、培育懂法人,法治乡村建设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有序推进。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提出,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之路。2021年以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推动法官、乡镇政法委员、村干部共建司法服务网格,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目前,这一服务网格已覆盖304个行政村、2810个村民小组。实践证明,打通法治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需要主动作为、多方协作,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力量下沉一线、下沉乡村。

  让法治的种子在乡村扎根,要做好普法工作。在乡村振兴路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会面临一些新情况,需要进一步做好法律普及工作。为此,梨树县建立“法官说事点”,法官每月进村,春天说承包土地,秋天讲粮食买卖,主题应时应景。一位村民感慨:“法官不念法条,举村头例子、给实在建议,咱愿意听,也听得进。”立足实际、着眼需求,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法律进村入户,让普法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拉近了法律与群众的距离。

  建设法治乡村,需要改进工作方法。一位法官说:“村民之间的纠纷,有时就是为了争口气。”如何既解开矛盾又让村民服气,考验着工作方法。在梨树县,有村民因土地纠纷来找法院解决。一位法官来到地头,请双方测量面积后,讲了法律规定,当场进行调解:“到秋天,这块地长多少粮食,让他折成钱给你,行不?”后来,双方握手言和,其中一方还主动提出让步。深入一线,了解实情,现场办公,不仅有助于化解矛盾,还能推进普法教育。建设法治乡村,需要更多俯下身子察民情的法律工作者,也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机制,带动更多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参与到为民办实事中来。

  建设法治乡村,还需要凝聚众力。群众学法知法是第一步,让更多人懂法用法、形成人人尊法崇法的氛围,更为关键。在吉林省,东辽县安恕镇定期选派一批有法律基础、群众基础的村民参加法律培训,让村民为村民调解纠纷;通榆县集中培训各村的种养大户,鼓励他们开办法律“炕头讲堂”。人民群众是法治乡村建设的主体,法治乡村建设也要紧紧依靠群众。当村里的“法律明白人”越来越多,依法办事就会成为人们的习惯和自觉,乡村依法治理就能迈上新的台阶。

  在吉林省不少村屯,一面面法治文化墙引人关注。以漫画故事、图解知识等形式呈现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内容,既美化了村屯环境,又厚植了法治文化。进一步做好普法教育、提高涉农执法水平、完善涉农公共法律服务,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推动乡村法律服务提质增效,一定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为本报吉林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23日 05 版)

其他相关
司法学校毕业能干什么?

司法学校毕业能干什么?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1 阅读: 1
司法学校毕业能干什么?这是一个许多即将步入社会、怀揣着法律梦想的年轻人所关心的问题。司法学校,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摇篮,其毕业生往往承担着维护社会公正、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那么,他们究竟可以从事哪些职业呢? 首先,司法学校的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司法机关,如法院、检察院等,从事法官、检察官等职业。这些职业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依法公正地处理案件,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秩序。同时,这些职业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是许多法律人的理想选择。...

外国古代法的历史意义,以及罗马法关于法律的概念、分类和渊源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5 阅读: 2
古代法的历史意义 历史是一个不断沿袭的过程,古代法是人类最早创制和适用的法律,它对后世法律制度发展这种“基础”的作用也就会更具特色。首先,是古代法使人类社会实现了由无法到有法可依的转变,开创了依靠法律治理社会的先河,而此前的社会是仰赖年长人的威信,仰赖人的本能和天然需求来维系的。 其次,当社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发展,一部分人希望获取特权凌驾于其他社会成员之上的时候,是古代法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认可并维护了这种社会存在,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把居民划分为若干等级,在确保某些等级特权地位的同时,又把他们的贪欲制约在一定限度内,以求达到社会的整体平衡。古代法这一创举,无疑对以后各个时期的法律制度都起了示范作用。...

什么是人肉搜索?被人肉搜索该怎么办?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5 阅读: 1
有需要就私信V:MingYuGuanLi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指以互联网为媒介搜集关于特定的人或者事的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相关规定,组织“人肉搜索”,在信息网络上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
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巡田 助力黑土地生态修复

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巡田 助力黑土地生态修复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4 阅读: 1
为将黑土地保护摆在重要位置,筑牢黑土地保护的法治屏障。5月22日,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永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王文选带领公益诉讼办案组,会同二道区政府副区长李勋以及相关行政机关负责人深入二道区泉眼镇开展“总田长+检察长”巡田工作。 ...
英国合同法判例介绍之一要约(offer)和单边承诺(uni...

英国合同法判例介绍之一要约(offer)和单边承诺(uni...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1 阅读: 1
),并不符合英国法;原告未提供任何对价;被告认为没有承诺存在,合同不成立。这个案例是英国合同法中的经典案例。按照英国法律规定,合同成立最基本的要求是有要约、承诺和对价。该案件是典型的单务合同,要约向不特定人发出,要约对本人具有拘束力。...
圆桌|关于马克斯·韦伯的跨学科对话:“普遍历史”的迷思

圆桌|关于马克斯·韦伯的跨学科对话:“普遍历史”的迷思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18 阅读: 1
马克斯·韦伯和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法律史,都有着不解之缘。中国是韦伯比较文化研究中关注的第一个非西方案例。当他开始暂时搁置对欧洲宗教史的研究、并把目光转到全世界各大宗教和文化时,他第一时间锚定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赖骏楠在其新著《中西之间:马克斯·韦伯的比较法律社会史》中展开了与韦伯的对话,围绕韦伯的比较法律文化研究进行理论分析和思想史探究。 近日,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全球研究论坛”联合主办了《中西之间:马克斯·韦伯的比较法律社会史》新书圆桌谈。座谈由纽约州立大学法明代尔分校教授陈丹丹主持,主讲人为《中西之间:马克斯·韦伯的比较法律社会史》作者、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赖骏楠,与谈人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会长)、杜正贞(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丁悦(美国西北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吴景键(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本文整理自活动中的对谈部分。...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