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圆瑛大师)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07-05 文化 阅读: 572
摘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圆瑛大师)   圆瑛大师   圆瑛法师者,今佛门之龙象也。慧性天生,辩才无碍,宏施法雨,中外咸沾,著作行世,十有余种。十二年前,曾撰楞严纲要一书,明灯普照,广被遐迩。迨年六十八,始行注释此经,以四十余年之钻研,究厥精微,编成讲义,大愿既偿,嘱为之序。窃念学佛信众,苟无南针,而欲深入经藏,譬靡管而窥大,弃蠡以测海,求能了解妙理,诚恐北辙南辕!   卯七 势至根大 分五 辰初 陈白古佛授法 二 详喻感应道交 三 合喻显示深益 四 述己自利利他 五 结答所证圆通 今初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圆瑛大师)

  圆瑛大师

  圆瑛法师者,今佛门之龙象也。慧性天生,辩才无碍,宏施法雨,中外咸沾,著作行世,十有余种。十二年前,曾撰楞严纲要一书,明灯普照,广被遐迩。迨年六十八,始行注释此经,以四十余年之钻研,究厥精微,编成讲义,大愿既偿,嘱为之序。窃念学佛信众,苟无南针,而欲深入经藏,譬靡管而窥大,弃蠡以测海,求能了解妙理,诚恐北辙南辕!

  卯七 势至根大 分五 辰初 陈白古佛授法 二 详喻感应道交 三 合喻显示深益 四 述己自利利他 五 结答所证圆通 今初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此根大圆通,乃都摄六根,非单修一根。若单修则与六根同,七大中根大,在识大前。今此菩萨,说在弥勒之后,为对机故。如观世音不预六根之列,而独殿后者,中有三意:一、知佛密意、于前教令悟圆入一科中,已密示耳根为最优。二、知此方众生,耳根最利,易于修证,如文殊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三、知若对多闻之阿难,一向惯用耳根,但令不顺流闻声,而逆流照性,便可就路还家;顺流闻声,即是结缚之元,乃为生死本。逆流照性,即是解脱之要,可入涅槃门。故观音殿后,叙述解结修证,广谈利生大用,以启阿难羡慕之心。大势至,亦知佛之密意,若对此方机宜,修证楞严大定,固是耳根为最,若论普被三根,横超生死,惟有念佛法门,最简易、最圆顿,堪称第一,故说在识大之后。

  大势至,《观经》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名大势至。’《思益经》云:‘我投足处,震动大千,及魔宫殿,故名大势至。’又名得大势,以能成办一切所应作事故,得大势力也。《悲华经》云:往昔因中,弥陀作轮王时,观音为长子,势至为次子,今在极乐,居弥陀左右,辅弼佛化,候补作佛。

  阿弥陀名无量寿,乃有量之无量,亦有涅槃。弥陀涅槃之后,正法住世,亦复无量劫,正法于上半夜灭尽,下半夜观世音菩萨成佛,名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佛寿与正法,亦皆无量,正法住世时,大势至菩萨,教化众生,候补作佛,至正法于上半夜灭,大势至菩萨于下半夜成佛,名善住功德宝王如来。 法王子,是菩萨别称,法王指佛,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法王子,能发四种心:一、发广大心:誓度无边众生,于十方世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二、发第一心:誓成无上佛道,虽巳分证三德,仍求究竟二严。三、发常时心:辅助弥陀观音,久经劫数,不生厌倦。四、发不颠倒心:历劫度生,不着度生之相,无度而度,度即无度,能荷担如来重担,能承绍法王家业,为法王真子,故称法王子。 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与者共也,伦者类也。要分自行与化他二类:一、自行,同以念佛心,得入无生忍,虽同修念佛法门,功行浅深不等,或有住干慧地者,或有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者,合计五十二位,故曰五十二菩萨,非局定数也。二、化他,同以念佛法门,教化众生,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功行浅深,所化之众,亦有五十二位差别。

  菩萨具云菩提萨埵,梵语菩提,此翻为觉,萨埵、翻为有情,有情即是九界众生之通称。六凡众生,爱情未断,三乘众生,识情未尽,故同称有情。觉有情乃指大势至菩萨,有三义解释:一、自利,是已经觉悟之有情,自身本来是佛,若肯念佛,必得成佛。二、利他,能以自觉之道,觉悟一切有情,教化众生,同心念佛,齐成佛道。三、运智,上求佛觉以自利,运悲,下度有情以利他,有此三义,名觉有情。 即从本座而起,顶礼佛之双足,以至尊之首,顶礼我佛至卑之足,以表至敬,而白佛言:此是请法之仪,乃是结集经家所叙。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菩萨自称曰我,乃是菩萨假我,及法身真我,不妨随顺世人,同称为我,非同凡夫妄执之我。凡夫妄执四大妄身,以为实我,不了诸法本无我,我执既起,贪、嗔、痴,无不从此而生。或贪财为我受用,或贪色为我娱乐,或贪名为我荣耀,或贪食为我滋养,或贪睡为我安息;是我所贪之财、色、名、食、睡,设若为他人之所妨碍,以及剥夺,则嗔怒之心,勃然而起,此因贪起嗔,即愚痴。是知我执,为诸恶根本。身心因此不得安乐,世界由此不得和平。

  又非同外道妄计之我。外道有二十五谛,最初为冥谛,冥谛生觉大,觉大生我心,我心生五微,五微生五大,五大生十一根,最后曰神我,计有神我为万能,此属邪知邪见。菩萨已得我空,故非妄执与邪计,凡、外二种我也。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我字已如上释,忆者忆念,明记不忘也。过去称为往昔。恒河亦云殑伽河,此云天堂来,状其来处之高。此河在印度雪山之顶,无热恼池流出,无热恼是龙王名,此池以龙为名,池有四口,流出四河:东银牛口,流出殑伽河,此云天堂来状其来处之高,即恒河,阔四十里,河底银沙,沙细如面。南金象口,流出信度河,此云验河,河底金沙。西琉璃马口,流出缚刍河,此云青河,河底琉璃沙。北玻璃师子口,流出徙多河,此云冷河,河底玻璃沙,中国黄河源。佛所住祗园,相近恒河,凡言数目之多,常取河沙为喻。此言恒河沙劫,以显经时之久也。劫具云劫波,此云长时分。

  有佛出世,名无量光者:于时有佛,出现于世间,佛梵语具云佛陀,此言觉者,乃大觉悟之人,具本觉之妙理,发始觉之妙智,证究竟觉之妙果,方名为佛。佛在因地之中,亦是人道一众生,修成为佛。本觉者,即众生本有之佛性,人人本具,个个不无,此性即众生六根之中,不生不灭之真性,亦即真如妙理,随众生之染缘,其体不变。前云:‘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随缘不变,故谓之妙。本觉妙理,虽人人本具,多皆迷而不觉,故为众生,或遇知识开导,或阅经教开悟,了知众生,具有佛性,本来是佛,是为始觉,由不觉而方始觉悟也。此始觉即属妙智,依此妙智,返照妙理,照澈心源,而成究竟觉之佛果,是谓三觉圆,万德具,为大觉悟之人。超九界以独尊,为三界之导师,作四生之慈父,故出现于世间。 名无量光者:此佛以光明而立号,因光明胜故,名无量光。然光有身光、智光之别,智光,诸佛同得一切种智,智光相同;身光,有照一由旬,十由旬,百千由旬,或照一世界,十世界,百千世界者。今称无量者,则普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乃至铁围山间,日月神光照不到,亦得大明,此无量光佛名,与弥陀名同,因在恒河沙劫之前,当非弥陀,乃同名佛也。同名诸佛甚多,如释迦古释迦之类。

  十二如来,相继一劫者:据大弥陀经云: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一、无量光佛,实智照理,无限量故。二、无边光佛,权智照事,无边际故。三、无碍光佛,慈光与乐,无障碍故。四、无对光佛,悲光拔苦,无对敌故。五、炎王光佛,光音应化,得自在故。六、清净光佛,惑垢既离,发净光故。七、欢喜光佛,令他受用,生大喜故。八、智慧光佛,以大智慧,破诸惑故。九、不断光佛,常放身光,不断绝故。十、难思光佛,妙用无尽,难思议故。十一、无称光佛,具足众德,不可称故。十二、超日月光佛,窥天鉴地,超一切故。此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出现世间。

  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日月虽光,不照覆盆,此佛光明,耀古腾今常自若,逾于千日放光明。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彼佛就本经文意看来,当指最后一佛,若据大本之意,十二佛名,乃无量寿佛之别号,唯一佛身,此言十二佛相继出世,则非一体明矣。彼佛教我:言语指示谓之教,教即佛度众生,方便之法,教以修因克果,教以离苦得乐。

  念佛三昧:即修因克果,离苦得乐之胜方便。念佛是修行清净三业之行,三昧是得定事理一心不乱,果能念佛,必得三昧,欲得三昧,祗要念佛。念佛有四:一、持名念佛,闻说佛名,一心称念。二、观像念佛,设立佛像,注目观瞻,三、观想念佛。以我心眼,观彼如来。四、实相念佛,即念自性,法身真佛。此四种念佛,名字有差别,义理有浅深。 今本章念佛,乃是持名念佛,有事念理念之分:事念者,有能念之心,所念佛号,一心系念于佛,心佛不相舍离。余常示人:事念之法,心中惟有佛,佛外更无心,口念心念,心念口念,字字从心起,字字从口出,字字从耳入。如是念法,不至昏散,念念相继,无有间断。设若念久口燥,心念口不念则可,口念心不念则不可。更有二喻,以喻念佛之法:一、当如猫捕鼠,提起全副精神,身毛皆竖。又当如鸡抱卵,放下一切思想,饮啄浑忘。果能如是念佛,虽为事念,不但往生可必,而悟理亦自可期。如空谷禅师云:‘不必参念佛是谁,直尔纯一念去,亦自有悟日’是也。理念者不必别举话头,只须把一句阿弥陀佛,即念反观,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心即是佛,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佛即是心,能所双亡,心佛一致,此即中道,理性念佛。终日念佛,终日无佛可念,终日无念,终日念念念佛;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了不可得,所念之佛,离相绝名;若言其空,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如是念佛,空、有不立,心、佛一如,则持名念佛,通乎实相。虽然四种念佛,后后深于前前,而理念功成,亦前前彻于后后也。

  三昧:是梵语,此云正定,即一心不乱,念佛功成也。亦有事一心念佛三昧,理一心念佛三昧。何谓事一心念佛三昧?闻说念佛法门,可以横超三界,疾出生死,即深信不疑,愿生净土,专心系念,句句分明,念念相续,行、住、坐、卧,惟此一念,更无二念,即是以一念,而除众念,不为内惑外境,之所杂乱。如《成具光明定意经》云:‘空闲寂寞,而一其心;在众烦恼,而一其心;乃至讪谤利失,善恶等处,而一其心’者是也。此于事上即得,理上未彻,惟得信力成就,未见道故;但属定门,无有慧故;祗能伏妄,不能破妄;往生净土,九品莲华之中,则在中三品。以功力之浅深,而分上、中、下;而下品三品,乃未得事理一心,念佛三昧者之所生也。

  何谓理一心念佛三昧?闻说念佛法门,即是无上深妙禅,即于念佛之时,谛实观察,念佛即所以念心,心佛一如,能所不二,寂而常照,是无念而念,照而常寂,是念即无念,了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心佛见泯,能所情亡,寂然不动,湛然常住。此不专事相,纯修理观,而得观力成就,能见谛故,属慧门摄;兼得定故,安住唯心净土,亲见自性弥陀。往生净土,当在上三品。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以十万亿程外之极乐,亦不出一心之外故也。

  三昧是禅观通名,如《智论》云:‘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三昧’是也。此曰念佛三昧,亦名一行三昧。文殊般若经,佛告文殊:欲入一行三昧者,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彼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若得一行三昧者,诸经法门,皆悉了知。

  问:‘此教念佛,为念十方佛耶?为念阿弥陀佛耶?’答:‘为念阿弥陀佛。’普广菩萨问佛:十方俱有佛土,何以独赞西方?佛言:阎浮提人,心多杂乱,令其专心一境,乃得往生,若念十方诸佛,境繁意散,不成三昧,况诸佛同一法身,念一佛,即念一切佛故。 又称念弥陀名号,随佛本愿,愿云:十方众生,闻我名号,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十念尚得往生,况一心忆念耶?念佛法门,古称径中径,但能净念相继,便得往生,如骥骤虽超群马,未及龙飞;鹤冲已过凡禽,争如鹏举。骥骤鹤冲,譬余门念佛,群马凡禽,譬其他法门,龙飞鹏举,譬持名念佛,惟此持名念佛法门,但持六字洪名,便得往生净土,圆证三不退,其功简、其效速。

  辰二 详喻感应道交 分二 巳初 先以二人为喻 二 再以母子为喻 今初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此明单忆无益。譬如现在世间,有二人,指亲友之属,一人专心为忆,忆念此亲友,一人专忆他务,忘其亲友。如是指上一忆一忘,由此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若逢或见,对专忆者言;不逢非见,对专忘者言。二人,譬喻佛与众生,忆即忆念,记持不忘曰忆,系缘不舍曰念。一专为忆,喻佛念众生也;一人专忘,喻众生不念佛也。佛专忆众生,有二种意:一、佛具大悲愿故,观见一切众生,与我本来同体,我今已成正觉,已得涅槃,众生尚在轮回,不了生死,故运大悲愿,专忆众生。二、佛具平等心故,佛在因地,为菩萨时,尚念念不舍众生,况今成佛,视大地众生,皆如一子,故以平等心,专忆众生。

  众生不念佛,亦有二种意:一、众生障重故,为惑、业、苦三,缠缚不脱,于人天因果,尚不肯修,何况念佛法门,故不念佛。二、众生智暗故,于此念佛,殊胜妙法,可以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现生念佛,能断一切烦恼妄念,临终往生,横超三界轮回生死,既生彼国,圆证不退,疾成佛道,不生信心,不愿往生,故不肯念佛。

  是如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如是二人,即喻上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佛以大悲愿力,常念众生,游化娑婆,乃令众生,若逢或见,如弥陀化身为丰干禅师, 在浙江台州,天台山为比丘,人皆不识,此即若逢等于不逢,或见成为非见,都由无念佛之力,及求见弥陀之愿故也。

  丰干禅师是弥陀化身,出自寒山之口。丰干,在天台山国清寺,住在碾米房,常骑虎出入,众不知其为何许人。一日,丰干邀寒山、拾得,同朝五台。曰:与我同行,是我同流,不与我同行,不是我同流。寒山问曰:汝朝五台作甚么?干曰:朝礼文殊。山曰:汝不是我同流,我不同去。于是干独行,至杭州,适有闾邱胤,候补多年,家贫破产,是时省府,派任台州府知府,忽患头痛之病,调治罔效。丰干特为造访,闇人拒绝不见。干曰:我特来救他命,为何不见?阍人入报,闾即延见。干曰:汝何病?闾曰:头痛欲裂。干曰:取水一杯,吾为汝治。乃为持咒讫,以水置手心,向其头三扑,即时痛止。遂即感谢,叩询大师法号?住何寺庙?答曰:名丰干,住台州天台山国清寺。闾曰:寺中如大师道行有几人?干曰:我无道行。寺中高僧,如文殊化身之寒山子、普贤化身之拾得,皆在国清寺内,游化我国。闾即备礼酬谢,干不受而去。闾到任三天,即到国清寺进香。问知客僧,寒山、拾得二大士何在?烦陪往拜见。知客曰:此二人是疯僧,大人有何吩咐?闾曰:有欲礼拜。知客曰:可唤之前来。闾曰:不可!自当往拜。遂陪至厨房,寒山、拾得,正在灶门烘火,二人且语且笑,人皆不识,所语何义。知客呼寒山、拾得起来,大人与汝说话。闾一见即就地顶礼,二人即奔走。闾追之,至寒山岩二人入,寒山回首曰:‘贼!贼!贼!丰干饶舌多话也,弥陀不事,礼我何为?’闾趋视岩中不见。寒山、拾得,自此遂不复出焉。丰干亦从此不回国清,圣人应化人间,既经泄露,不能再留。闾在山中,检查事迹,乃于山上石岩竹木,及乡间墙壁上,抄录二大士诗多首,皆是佛法,讽世之意,现刊行于世。录此因缘,以证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之事实耳。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此明双忆不离。二人相忆,二忆念深:自可相见相亲,不相舍离,乃至生生同于形影;喻生佛念同,众生念佛,如佛念众生相同,久忆不忘,一切时,一切处,佛不离心,乃至尽形寿,亦所不忘也。如是乃至,从今生以至他生,同如形影,不相乖违离异。乃至,超略词,不但今生常得见佛,乃至往生之后,常随佛学,同于形之与影,不相违,不相离也。此形影不离之喻,有二意存焉:一、喻众生念佛,必得见佛,生佛不相舍离,合下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也。二、喻众生念佛,必得成佛。因果不相舍离,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如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在极乐国中,辅助弥陀弘化,及辅助普光功德山王佛,次补佛处,即念佛必得成佛,因果不相舍离也。

其他相关
绝佳肉质高干的高质量的小说,不可错过的五部高质量小说推荐

绝佳肉质高干的高质量的小说,不可错过的五部高质量小说推荐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6-01 阅读: 1
今日推荐《肉质高干的高质量的小说推荐》喜欢的朋友复制下面链接阅读全文吧~ 点击这里阅读全文 绝佳肉质高干的高质量的小说推荐,亲爱的读者们,你是否为找不到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而苦恼?别担心,今天就让我来给你推荐几部肉质高干且质量上乘的小说,让你的阅读之旅不再孤单! ...

“三毛”也是徐汇人?来听听地方志里的文化密码!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6-01 阅读: 1
地方志凝聚着一方水土的故事,也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方志文化更好服务社会发展,5月16日下午,徐汇区方志文化“三进”示范推介展示会暨湖南街道方志文化街区建设发布活动在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举办。 ...

中国上下五千年,那关于那些没有历史记载的被我国称为什么时期?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1 阅读: 1
常常听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而之前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上古时期。以目前的考古情况来看,大约是在夏商之前。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淮阳发现了一座属于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在这里发现了标志文明的青铜和文字。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也发现了黄帝时代的骨刻文字。这些考古发现充分说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 ...
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论坛在香港隆重举办

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论坛在香港隆重举办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30 阅读: 1
4月28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支持,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办,大公报、点新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协办,艺术香港文化推广中心承办,华山论剑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论坛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隆重举办。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中央驻港联络办宣文部副部长林枬,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会长张国良,著名文化学者、陕西文联副主席、华山论剑西凤酒品牌文化顾问肖云儒,金庸前秘书、金庸作品编辑和研究者李以建,华山论剑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小军以及来自各界代表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了这场文化盛会。论坛由香港新闻联常务理事林芸生主持。...

山水画写意,是因为根植着老庄思想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9 阅读: 1
由此看来,老庄哲学思辨一直贯穿并延伸于整个中国山水画史。但无论是哪个朝代,其山水画的发展都潜移默化地受到老庄哲学思辨及审美心境的影响。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山水画,都受到了老庄生命美学的催生与感染,追求生命意识和心性的神韵,是中国山水之『魂』。...
六波罗密多

六波罗密多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5-25 阅读: 1
一、檀越波罗蜜:梵语擅越,亦名擅那,译为布施;运心普周名‘布’,辍己惠人名‘施’。’又六波罗蜜经说:‘菩萨摩诃萨,应当更发二种胜心:一者,所有资财,库藏诸物,知自性空,尤如阳焰,梦想幻化。二、尸罗波罗蜜:尸罗译为戒,亦名防止。四、毗梨耶波罗蜜:译名精进,精而无杂,进而不退。...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