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的五虎将之一姜登选,忠心耿耿,为何却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曾经长期处于军阀混战之中,那个年代里谁的军事实力最强,谁就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上图——东北王张作霖与儿子的合影
因此当时民国的大总统换了又换,许多将领则朝秦暮楚,不断改变自己的阵营,努力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实力较强的军阀手下都不乏能人志士,其中奉系大军阀张作霖麾下就有大名鼎鼎的五虎将,他们分别是郭松龄、李景林、张宗昌、韩麟春和姜登选。
这五个人在张作霖的发迹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得到了他的重用。
按理说以这五个人的身份地位,应该很少有人敢对他们起歪心思,但是五虎将中的姜登选最后却被自己的同僚郭松龄所杀。
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矛盾,姜登选之死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上图——青年姜登选
一、少年英才忠心耿耿
姜登选1880年出生于河北省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他的家族除了在当地经营农业之外,还兼做一些买卖,因此其家族中人对外界有比较清楚的认知。
因此他们在教育姜登选的时候并没有让他继承家业或者去考取功名,而是让他更多地接触先进的知识,然后选择自己想要走的道路。
姜登选在新式学堂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他也对晚清的局势有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通过读书是没有办法拯救中国的,因此其决定弃笔从戎,成为一名职业军人。
在加入清朝的新军之后姜登选,姜登选的表现十分突出,这为他赢得了前往日本接受深造的机会。
上图——日本求学时期的姜登选
在1903年的时候,姜登选公费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炮兵科进修,在学习之余他和当时在日本的黄兴、宋教仁等人也有接触,姜登选被他们宣传的革命理论深深吸引,并并先后加入了同志会和中国同盟会,立志为中国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过当时的他还是将学业放在首位,因此并没有参加太多的革命活动,从小就接受过教育的姜登选在日本学习期间表现优异,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炮兵士官。
在1908年的时候姜登选毕业回国,并被安排到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麾下任职。
朱庆澜对这位年轻俊才很是喜爱,然后将他提拔成为了自己的心腹。
上图——著名爱国将领朱庆澜
之后朱庆澜到四川省任职,姜登选也和他一同前往四川并在当地的军事学堂中担任教官。
在1911年时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四川总督赵尔丰被赶下了台,朱庆澜被推举为四川军政府的副总督,姜登选则被要求出任军政府的参谋总长,但是朱庆澜并没有接受这个任命,姜登选也和他一同离开了四川。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姜登选一直跟随在朱庆澜的身边,他们前后去往了黑龙江、广东等省份任职。
期间朱庆澜多次在政治斗争中失势,但是姜登选一直不离不弃,这在那个年代是十分罕见的。
姜登选的做法充分显示出他忠诚的一面,而这也成为他日后得到张作霖赏识的关键。
二、姜登选成为张作霖五虎将
在1917年的时候,朱庆澜有一次被反对者从广东省省长的位子上赶来下来,这让他对政治心灰意冷,最终选择下野,而姜登选也跟随他一同辞去了官职。
不过北洋政府不甘心眼看着这样一位人才就此被埋没,于是授予其总统府咨议的头衔。
上图——奉系军阀头目张作霖
在1922年的时候,姜登选改任奉军总参议,他也自此成为了张作霖的下属。
张作霖在之前就对姜登选有所耳闻,在共事一段时间之后,张作霖对于姜登选的能力十分满意,并提拔他做了军队高层将领。
在姜登选加入奉系的时候,奉系正在和直系抢夺北洋政府的控制权,由于奉系的背后是日本,他们迫切想要加强自己在中国的权利,于是他们鼓动张作霖和皖系军阀合作,在当年对直系军阀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便是第一次直奉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奉系军队率先发难姜登选,他们本来是占据优势的一方。但是直系军阀推举吴佩孚做了总司令,统一调度河北地区的防卫工作。
在他的安排下,直系军队以保定为大本营,成功抵御住了张作霖的进攻。
上图——直系军阀吴佩孚
在战争开始一周之后,吴佩孚看出了奉系军队的疲态,于是他主动出击,转守为攻,并派出一支军队迂回到奉系军队背后,形成合围之势。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张作霖措手不及,更让他麾下的将领们心惊胆战,这些人中不少都是势利之人,见战局变化之后,他们也动起了小心思。
其中奉系将领张景奉率领他统领的第十六军临阵倒戈,这彻底破坏了奉系军队的防守阵型,导致芦沟桥、 长辛店等要害地点被直系占领。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有不少奉系将领随之投降。
不过姜登选依旧保持着军人的忠诚本色,在张作霖下达撤退到关外的命令之后,他亲自率领工兵去到前线,带领他们修建工事来延缓直系军队的追击。
他的这种做法为张作霖争取了不少时间,成功帮助他逃回关外。
上图——参加直奉战争的军队
在姜登选回到奉天之后,张作霖对他的表现大加赞赏,任命他做了奉军训练总监,帮助张作霖重组奉系军队,并将在日本学到的新式战术在全军推广。
姜登选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在奉系军队重组完成之后,张作霖任命姜登选出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他也正式跻身张作霖五虎将的行列。
三、姜登选之死
姜登选作为奉系的高级将领,身上却没有民国军阀那种跋扈的气息,他和自己的下属将领关系都十分亲密,对于底层士兵也关爱有加,这让他在奉系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在1924年爆发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姜登选被派往前线执行战斗任务,与自己同列五虎将的郭松龄协同作战。
在九门口一役中,姜登选麾下的将领陈琛没有服从郭松龄的调遣,导致郭松龄险些丧命。
上图——奉系名将郭松龄
和姜登选不同,郭松龄为人心思细密城府颇深,他觉得陈琛是故意想要置自己于死地,于是他想要处死陈琛。
与部下关系极好的姜登选听说之后立即赶到郭松龄的身边,为自己的部下极力辩驳,希望郭松龄能看在自己的面子上饶过陈琛,但是郭松龄丝毫不为所动。
就在陈琛即将命丧黄泉的时候,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来到现场,他不愿看到姜郭二人反目成仇,于是跪下求郭松龄收回成命,陈琛这才免于一死。
虽然郭松龄没有杀死姜登选的爱将,但是这件事已经让他们两人之间出现了裂痕。
在1925年的时候,郭松龄偶然听闻张作霖准备在日本购买武器,打算和南方的国民军开战,致力于国家和平的郭松龄因此决定起义反奉。
上图——年轻的张学良
当时他在滦州起兵,张作霖得知之后派曾经与其共事的姜登选到那里做说客,希望能够让郭松龄回心转意。
在姜登选到达滦州之后立即与郭松龄会面,郭松龄知道姜登选也是一个反对战争的人,便劝他加入自己的队伍,一同与奉系军队作战。
但是姜登选是一个十分看重忠诚的人,因此并没有答应郭松龄的邀请,反而大骂郭松龄是叛徒,这让郭松龄怒气大作,再加上两人之前还有恩怨未结,他便命人枪毙姜登选,之后将他的尸体用简陋的棺材草草埋葬。
上图——行进中的日本关东军
在之后的战斗中,郭松龄的部队被日本关东军和奉系军队联手击败,奉系军队再次控制了滦州地区。
来到这里的韩麟春听说了姜登选被杀一事,便命人找到了姜登选的棺材打算为其更换好棺木并重新安葬。
但是在打开棺木之后,人们发现姜登选手上的绳索已经被解开,而且棺木上面也有手指的抓痕,他们这才明白当时的那枚子弹并没有杀死姜登选,他最终是被活活闷死在棺材里的,这让爱戴他的奉系将士十分难过。
上图——姜登选棺木
四、结语
在民国初的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当时的大多将领都出身草莽,并没有什么政治理想,这让他们十分势利,在做选择的时候都以利益为先,因此将领叛变的事情在当时屡见不鲜。
姜登选作为一名曾经接受过革命理论熏陶的将领,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而且他对于自己的道德也有极高的要求,他将军人的忠诚视作最高贵的品质。
因而无论朱庆澜和张作霖处于怎样的困境,他都没有叛离的想法。
不过这种盲目的忠心最终也害了他的性命,在郭松龄告诉他张作霖在日本人的指示下,即将发动内战的时候,姜登选为了保持忠诚拒绝和郭松龄合作,这和他之前倡导国家和平的想法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如果他能够坚定自己的革命理想,跳出愚忠束缚的话,那么他也不会为好战军阀白白送命了。
注:
本文关于姜登选生平的资料,参考自《南宫市志》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