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儒家智慧」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09-04 星座运势 阅读: 251
摘要: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会造成不善的影响。和氏璧人皆知其美,然而,正由此物引起了秦、赵相诈而兴兵,以致为残生伤性之不美。譬如西施颦美,东施爱而效之,其丑益甚。此所谓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又如比干,天下皆知为贤善也,纣执而杀之。

#儒家智慧#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出自《老子》第二章。此章主旨,在于讲“道”的辩证内涵。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它们可以“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会造成不善的影响。和氏璧人皆知其美,然而,正由此物引起了秦、赵相诈而兴兵,以致为残生伤性之不美。譬如西施颦美,东施爱而效之,其丑益甚。此所谓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恶,丑也。又如比干,天下皆知为贤善也,纣执而杀之。

直白来说,就叫裹着毒药的蜜糖,你看着是好的东西,那不一定是好东西,苦果在后面呢。

所以圣人守中庸之道,好的东西咱不贪,坏的事情我也不做,这都是聪明人,明哲保身。确切的说,这是有智慧的人,大智若愚,不是世间的“小聪明”,世间“小聪明”那叫算计,什么都为了一个“我”字,我想拥有这个,我想得到那个,坑蒙拐骗,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这种“聪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算来算去算自己”那种。

2、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跟上面的是一样的道理,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东西不同,所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的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

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里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无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要是我有什么说的不对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点。

3、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这个道理相信大家仔细看了上面所说就应当明白,凡是都有两面,就像上面的话一样,“有无相生” 就是说有和无是并存的,没有有就没有无,相生相克,“难易想成”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难那里来的简单,要是没有简单何以体现难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上面所讲的“有无相生”有指具体实物,无指抽象虚拟的。比如说您现在想买辆车,您先有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就是抽象虚拟的,是无。由于你有了这个想法,您支付了款项,终于买了辆车,这就是有。车使您,享受快感,开心,这些是由您心里所想所以是无,这也就是有生无,这就是老子所讲的“有无相生”。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里列举的二极就是阴阳,相生相克相互依存。

4、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就是按照自然规律行事的人,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规律而行事,所以他无所不为。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圣人不断的探索发现万事万物的内在本质规律,圣人不会认为这些事从自己就开始有的,也不会据为己有,圣人还是不断的探索虽然,已经功高而不会居功自傲,所以圣人都不居功自傲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所以也就解释了下面的话“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的哲学内涵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也是中国唯物辩证法的典型例子。

古时候,塞上有一户人家的老翁养了一匹马。有一天,这匹马突然不见了,大家都觉得很可惜。邻人来安慰老翁,老翁并不难过,却说:“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邻人以为老翁气糊涂了,丢了马明明是祸,哪来的福呢?

过了一年,想不到老翁丢失的那匹马自己又跑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可爱的小马驹。

邻人们纷纷来道贺,老翁并不喜形于色,却说:“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邻人又迷糊了:白白添了一匹小马驹,明明是福,哪来的祸呢?

小马驹渐渐长大了,老翁的儿子很喜欢骑马。有一次,老翁的儿子从马上摔下来,竟把腿摔折了。邻人们又来安慰老翁,老翁十分平静地说:“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邻人这回不想了,心想,儿子瘸了腿,怎么可能有福呢?

过了一些时候,塞外发生了战争,朝廷征集青壮年入伍。老翁的儿子因腿部残疾而免于应征。应征的青壮年大多在战争中死亡,老翁和他的儿子却免于难。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他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其他相关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拿出三大“铁证”中方用两字回复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拿出三大“铁证”中方用两字回复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4-02 阅读: 2
导语:中华文明横贯了几千年,在华夏这片土地上不断滋养壮大,在浩如烟海的华夏文明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日后的文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被人民所熟知的就是孔子,孔子的儒家学说更是传承了上千年,《论语》更是在四海享有盛名。 孔子是中国人,这也是一个连三岁小孩子都知道的事实,但是隔壁的韩国,却大言不惭又信誓旦旦地声称,孔子是韩国的,为了证明这个荒谬的想法,他们竟然还能找出三个“铁证”。面对韩国这样的惯偷,中国的网友仅用两个字回复,荒唐! ...
王阳明解读《论语》中的两条,不愧是一代大儒

王阳明解读《论语》中的两条,不愧是一代大儒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4-01 阅读: 2
《论语》是儒家的核心经典,如果一位儒家弟子说自己没有读过《论语》的话,那简直就像一位剑客说自己从没有摸过剑一样令人不可思议。王阳明作为明朝最杰出的大儒,这样一本儒家核心经典当然是揣摩参究过无数遍,尤其当“心学”横空出世之后,他再以自己的心学去印照《论语》中的主旨,又能别开一片天地,读后令人深思不已。...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对全球伦理的寻求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对全球伦理的寻求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18 阅读: 22
作为一名汉学学者,我尤其感兴趣作为全球伦理的可能资源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全球伦理资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点认识在于,丰富的中国遗产似乎提供了一些视角和洞见,可以作为制定一种全球伦理的珍贵资源,这促使我从寻求全球伦理的角度来思考中国文化。...
许亿:孔子当年是怎么发迹的

许亿:孔子当年是怎么发迹的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2-29 阅读: 29
夫子其实有好几个能力很大的弟子,出身好,实力强,能说会道,也细心周到,但孔子就是很少表扬。钱穆先生《孔子传》里有一条线专门讲孔子的先辈从王到候,从候到卿,又从卿到民的落魄过程。到孔子这辈,据说连祖坟都找不到了,何来贵族血统,因为不具备,所以孔子多少还有点反血统论。...
论语十二章 论语现存多少篇

论语十二章 论语现存多少篇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1-01 阅读: 39
论语的含义和原文“论语”(lén yó)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编成的语录文集,写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大多是语录,但富于契约义,部分词句、章节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洁,浅显…...
儒家敬,道家静,佛家净

儒家敬,道家静,佛家净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3-10-19 阅读: 63
南怀瑾说:“佛是心,路是骨,儒是表,大度是看世界。” 儒释道三家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根基。 千百年,更引领我们走上处世修行之路的明里。 用一个字提取其精髓,即儒家敬、道家静、佛家净。 心敬、心静、心美,完成这三个字后,人生一定是顺风顺水。 01儒家敬 敬有三重含义。一是心中常有敬畏之心。 子曰:“君子有三畏:怕天命、怕大人、怕圣人。”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敬畏之心,就会毫无顾忌,只会让自己灭亡。...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