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亿:孔子当年是怎么发迹的
孔子的出身很是问题,因为不够根红苗正。最为主流的说法,他是宋人之后。祖上孔父嘉,也是贵族。但这个宋国的贵族祖上,遭遇了武大郎一样的悲剧之中,因为他有一个漂亮的老婆,老婆在街上又恰好被一个西门大官人给看上了。官人比孔父嘉还有势力。后来搞了一个事变,夺其妻,杀孔父嘉,顺便连国君也干掉了。略感欣慰的是,毕竟没有遭遇到深更半夜,一个娇滴滴的声音说道,大郎,你把这个药给喝掉吧。
孔子的爹叔梁纥,则是个大力士,做过小官,之前生过九个女儿和妾生的一个残废儿子孟皮。遇到孔子他妈的时候,老头已经70岁了。《史记》说,两人“野合”,生下孔子。“野合”这两字信息量很大,多少有点来路不正的意思。当然也有为君子讳的说法。有指年龄差距太大的一种说法。我这人趣味比较低级,我信字面意思。孔子的母亲姓颜。后来看,孔子日后,最早依靠的还多是他娘家的这帮兄弟亲戚。比如早期的他的学生。据人统计,有名有姓的就有八个姓颜的,包括颜路颜回父子。而孔家这边,估计爹死的早,又被正室赶出门。孤儿寡母合着一个异母兄弟清贫度日,且这个残废兄弟也帮不上什么忙,最多,也只见孔子将孟皮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弟子。其他,记录不彰,反正我没看到。
少年孔子有一帮娘家兄弟帮衬,自然很威风。孔子生的不错,毕竟山东人,又有他爹鲁国虎将的基因,他爹最具盛名的一战是直接将城门举起,英勇之追隋唐演义里举起千斤闸的熊阔海。孔子长的人高马大,赶上姚明。说他所谓精通六艺不知道管不管打架,但就他这身量在打架这方面应该不输旁人。小兄弟们羡他生的威风。也自然围绕在他身边。我有时候在想,一个多少有点私生子性质的平民孩子在春秋那个重出身的时代如何混出名堂。这与他从小就懂得拉帮结派应该不无关系吧。当时社会结构简单,流氓容易出头,何况流氓有文化。与孔子对应,便是那个叫做盗拓的传说中的男子。盗拓“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所谓从卒与孔门弟子一比较。孔门弟子才不过3000人,组织性也显然远不如从卒。当然,数字只是虚指,但两人声势还是有高下。盗拓坏就坏不注重学习,不懂得招安。光图自己快活,不顾历史评价。于是,假如历史真有此人的话,他也就千古背负恶名。
孔子的方式也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相对来说不作恶而已。不作恶不代表不打架。孔子脾气上来,会叫弟子们“鼓而攻之”。打群架玩的就是气势。一个“鼓”字,气势感顿出。所以孔子并非不暴力,但他呢,毕竟读了几年书,他愿意讲讲道理。
杜月笙也是这样的人,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一天到晚以穿长衫示人,又识进退,又懂得尊重读书人。可惜啊,时代不对。社会观察太细,奈你如何装君子,玩风雅,待你跃身欲等高枝之际,便有人指出,你露了底。孔子运气好,社会智识还处于开化阶段,社会感普遍不发达。你身长力大,鹤立鸡群。便已经生了崇拜的心。又怎禁你说的天花乱坠,又诚恳又有见识。乡下人懂得不多,但容易跟风。洪秀全一个神棍,疯疯癫癫走了好些地方也没有成事。但他的表弟冯云山跑到深山老林中找一群山民,这么轻描淡写一讲当时就信众大增。越是富庶文明的地方越是不大搭理旁门左道,而穷乡僻壤恰好相反。
孔夫子不喜欢巧言令色的人,说道此辈鲜矣仁。出身乡村,自然看不得城市居民的八面玲珑。但不巧言令色,又如何取媚权力。夫子其实有好几个能力很大的弟子,出身好,实力强,能说会道,也细心周到,但孔子就是很少表扬。夫子苛求,弟子当是修炼。也罢,周瑜打黄盖。
孔夫子的名气从聚众开始。社会格局小,事情也容易传的开。有人说孔家那个大个子读书好,有学问,有号召力。鲁国的领导干部们也就动了要让野无遗贤的心。便去请他做官。从弼马温这样的小官做起,看过仓库,管过畜牧。当然孔子也是信心满满的去应召。这样的好处,是让孔子多了很多见识。孔子的学问从哪里来的,一直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但他成长的过程中向许多人请教也是有记录。蒲松龄要听路人一个故事,还要备着茶水伺候,孔子拦着人就问,也好在远方来的客人没有不喜欢吹牛的。比如郯子,孔子吹自己是商人之后,郯子直接讲他祖上是少昊,五帝之一,牛逼不?一切道听途说都成为日后的经典,或者说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发自古代那些抠脚大汉的闲谈之间。你问我昨天发生什么,我就是知道也没什么稀奇的,但我开口就是几百年和几千公里外的事情,还是很唬住人的。孔子他的知识很杂,好在当时的学问也没有体系。懂得多的人已经占了便宜,何况还有懂得汇总提炼的人。总之乡下的小子一步登龙门,更是名声大振。从徒越多,声名又越大。这算是孔夫子的原始积累。所以说他的第一桶金,应该是几个娘家兄弟跟着他屁股后转的时候开始的。亦步亦趋,循序渐进,娘家人功不可没。
孔子当年的方式,其实与耶稣,释迦摩尼大同小异。但是最难。一般而言,拥有信众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显示神通。大道理讲破大天,也不如玩个近景魔术更有直观意义。耶稣也许就是一个很靠谱的民间魔术师。毕竟我不是他那个文化体系中的人,叫我理解他的那个教义也是很难的,但圣经上确实记载了许多神通。不管你信不信,总之有人是信了。孔子没有玩这个,有人叫他谈谈,他也不谈。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也是孔子的好处。但也是他的难处,所以他碰壁。至于释迦摩尼,干脆就是一个贵族,他的血统就是他的招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实客观想,确实有种的因素。孔子也不具备这个。钱穆先生《孔子传》里有一条线专门讲孔子的先辈从王到候,从候到卿,又从卿到民的落魄过程。到孔子这辈,据说连祖坟都找不到了,何来贵族血统,因为不具备,所以孔子多少还有点反血统论。只要努力,循规蹈矩。大家都能成为高贵的人。而最初的佛教还不是这样,我记不得是哪个大师考证,所谓佛,其实就是种姓。众生都可以成佛,这种想法其实是中国人改造的结果。孔子愿意做老大,但真心没有打算自己做圣人,所以他这派学问在他生前没有成为教派。但是他的学生不答应,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一代代的添砖加瓦。孔夫子终于成王成圣。成了中国文化神圣不可侵犯之代言人。遇到革命年代,打到在地又首当其冲。
假如孔子活着,遇到红卫兵们来打砸,我想,他会不会指挥他的弟子“鼓而攻之!”
只是后来,许多已经似是而非的思想,已经沁到中国文化人的骨子里了。一巴掌扇过去,他直观反映是,为什么扇我,难道我错了吗?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