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见两头牛打架,让曹植作诗,要求诗中不出现牛,曹植写了什么

天天见闻 天天见闻 2022-11-21 三国 阅读: 165
摘要: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尽管很多人对曹操的了解都集中在其军政领导才能上,但除此以外,曹操的文学造诣同样不容轻忽。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出色的父亲,其子曹丕以及曹植的文学功底也非常深厚。当时曹丕看见两头牛在打架,便命令曹植作一首诗,要求诗中不能出现“牛”,那么你知道曹植作出的诗具体是什么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提起“三国”,很多人都会想到魏蜀吴三股势力相争,其中魏的老大是曹操,作为当世枭雄,曹操的个人才能相当出众。

尽管很多人对曹操的了解都集中在其军政领导才能上,但除此以外,曹操的文学造诣同样不容轻忽。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出色的父亲,其子曹丕以及曹植的文学功底也非常深厚。而曹植更是以一首《七步诗》,被今人所熟知。据南朝宋无名氏所著的《释常谈·斗之才》记述: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而这也是成语“才高八斗”的出处。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除了七步诗以外,他其实还曾在兄长曹丕的要求下,作过另外一首诗。

只不过因为这首诗的流传广度不足,这才导致很少有人知道。当时曹丕看见两头牛在打架,便命令曹植作一首诗,要求诗中不能出现“牛”,那么你知道曹植作出的诗具体是什么吗?

曹植

首先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曹植的生平。曹植,字子建,生于公元192年,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在少年时期,就能够诵读《诗经》、《论语》等诸多文学经典,并且对诸子百家也广泛涉猎。

由于思路敏捷,面对曹操提出的问题,曹植往往能出口成章,再加上曹植性情坦率自然,待人处世颇为纯质,因此备受曹操喜爱。

在他15岁的时候,就被曹操带去淳于,东征海贼管承。次年又跟随父亲北征柳城。

公元210年时,曹植以《登台赋》从曹操的众多孩子之中脱颖而出,为儿子才能感到自豪的曹操在此后第二年便封曹植为“平原侯”。3年后曹植又被转封为临菑侯。

作为曹操当时最看好的一个子嗣,曹操在曹植身上倾注的心血绝不算少,甚至有好几次,曹植都差点被立为太子。

只不过曹植文人才子气息太浓,行为非常随性,真正支持曹植的人并不多,再三思量之后曹操还是将曹丕里为了太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曹植因为乘车疾驰、擅自打开司马门等事,失去了曹操的宠信,并且多年不得重用。

甚至在曹操去世,曹丕称帝之后,还身着丧服为汉朝痛哭,这些行为让曹丕非常生气,曹植自此从一个过着优渥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了处处被打压限制的对象。

或许是因为自己距离理想生活越来越遥远,曹植的余生过得一直不甚如意,公元232年的时候,曹植被改封为陈王,不久后再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人们遵照曹植的遗愿,将他葬在了东阿鱼山。

《七步诗》之前的《死牛诗》

简单了解完曹植,我们再来说一说曹丕和曹植以诗文为媒介交锋的故事。在曹植“七步吟诗”之前,曹丕就命曹植写过一次诗。当时曹丕要求曹植陪自己去视察营帐,两人骑着马走在田垄之间。

这时曹丕忽然注意到两头牛在打架,其中一头牛已经被打败,跌到了旁边的井里面。如此场景正好让曹丕想到了自己和曹植。

当时曹丕已成为太子,而曹植在曹操那里也越来越不受待见,曹丕由牛及己,心情相当之好。

为了嘲讽一下曹植,曹丕要曹植当场即兴作诗,并让曹植在写诗的时候,不能提及牛,不能提及井,不能提及斗角,也不能提及死。

同时曹丕还表示,曹植需要在马匹走一百步以内,做出一首四十字的诗,不然就要杀掉他。结果曹丕没想到,还没等马儿走完,曹植就按照他的要求作出了一首诗: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当时在场的人都非常惊讶,无一不感慨曹植的文采斐然。

而曹丕虽然以死威胁曹植,但那时候曹植已经不会威胁到曹丕地位,且更没有穿丧服影射曹丕篡汉,就算曹植作不出来满足要求的诗,曹丕也不会太过为难曹植。

等到曹植真的作出了诗以后,曹丕本人其实也非常欣赏曹植的文采,甚至还拍手叫好。

此次作诗结束之后,曹丕便不再以作诗为理由刁难曹植,直到曹丕称帝,曹植身着丧服悼念汉朝,曹丕对曹植起了杀心。

《七步诗》保命

这一次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内成诗,结果曹植果真又在七步内作出一首诗,并借着诗句暗中质问曹丕:“何必要自相残杀?”这使得曹丕有些心虚,于是便放过了曹植。

不过虽然没有杀掉曹植,曹丕对曹植的打压限制始终没有止息。后来曹丕去世,曹叡继位,曹植希望自己不再被打压限制,便多次上书曹叡,希望得到任用。

只是曹叡虽然对曹植的陈词赞扬有加,却仍对曹植严加防范和限制,曹植的处境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也是因为如此,曹植才会忧郁过重而早逝。现如今当我们再次拜读曹植的作品时,也会感受到他的文学造诣之高,同时也为他的生平际遇而感慨不已。

不过对比那些因为权力而斗得不死不休的皇族子弟而言,曹植又足够幸运,他拥有足够的才华,能让自己的生命得以保全。

其他相关

“易中天品三国”是什么水平?《品三国》能算是合格的历史书籍吗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4-19 阅读: 1
我的三国入门书籍是从《三国演义》连环画开始的。那时的信息渠道少,后来是小学4年级读完的罗版原文。央视版电视剧是小升初时看的,和现在被各类媒体轰炸的00后相比,算是启蒙时间比较晚了。 ...

古装剧排名最火的前十位 古装剧排名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30 阅读: 30
古装剧排名前10名的有哪些少年歌行,苍兰诀,请君,沉香如屑,风起陇西,且试天下,唐朝诡事录,梦哗录,星汉灿烂,天下长河,祝卿好,卿卿日常,说英雄谁是英雄1、《大明王朝1566》: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王庆祥评分:9.7十部公认最好看古装剧(推荐9部经典的国产高分古装权谋剧)(1)剧情简介:该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

司马懿是如何在三国乱世中立足的?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11 阅读: 26
《三国演义》中有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分天下尽归司马氏。今天,带你一起来看看司马懿是如何在三国乱世中立足的!在赤壁之战前一年,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都已随刘备出山了。我们津津乐道的空城计诸葛亮吓退司马懿在历史上不存在。司马懿不是死蚂蚁,而是三国时期的黑马。...

为什么三国尽归司马懿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3-11 阅读: 18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尽归司马懿!如果只看三国的前半部分,很少会有人想到三国会尽归司马懿的,因为他们家实在是太不起眼了。三国尽归司马懿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是韧劲很重要,一以贯之的坚持,才能获得想要的成果!...

华佗的医术传奇:揭开《三国演义》中的“刮骨疗毒”真相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2-29 阅读: 28
而华佗则是当时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之一,他的医术传奇也因此流传至今。事实上,《三国志·华佗传》讲了许多华佗行医治病的故事,惟独没有替谁“刮骨疗毒”或“刮骨去毒”的记载。华佗的医术传承至今,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医学界的一个代名词,成为了医学史上的传奇人物。...

“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作者: 天天见闻 时间:2024-02-28 阅读: 33
那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庸碌无能的人吗?”刘禅回了七个字:“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就是典故“乐不思蜀”的由来,而刘禅也得以善终。总之,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的那些证据,似乎并不能完全说服人。...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