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生辰纲劫了10万贯,值80万人民币?不,比这多太多了
《水浒传》第十六回描写黄泥岗大劫案的这一段情节非常精彩。这起大劫案涉案数额巨大。有多大?十万贯。
我们都知道古代常用铜钱、白银作为货币流通,到了北宋由于印刷业的发达才有了交子,而我们现在都用的是纸币,相当于北宋时期的交子。
我们很好奇这个一贯如果用我们现在的人民币折算大概是多少钱?那么10万贯又是多少?十万贯是什么概念?如果说十万欧元,大家释然,不就是七八十万人民币吗?
那我们就普及一下北宋的货币知识,北宋的十万贯比十万欧元要值钱很多!
十万贯究竟是多少钱?
先要知道什么是“贯”,把一千个制钱用麻绳穿起来就是一贯,也叫两吊。现在有骂人的叫250即是半吊子。
一万个制钱是十贯,十万个是一百贯,一百万个是一千贯,一千万个是一万贯,一亿个是十万贯。再换算成银两。据专家估计,《水浒传》时代的一两银子等于一贯强,也就是多一点儿。十万多两白银,感觉听起来也不多。如果十万两白银换成现代人民币,你就不是这种感受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我们现在的普通大米价格在一斤2元至2.8元之间,以中间价2.2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400多元。
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的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大。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制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
《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一、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
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完全是一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300-6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
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还有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
铜钱是宋的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这样一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
我们根据网上的普遍认同的算法,将宋代一贯钱定为300元人民币。
因此,我们有了下面的基本换算:
1贯=1000文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两金=10两银=3000元人民币
回到黄泥岗大劫案,10万贯,还是80万人民币吗?
照着上面换算,1贯=1000文铜钱=300元人民币,100000贯=100000000文铜钱=300*100000=30000000元人民币=3千万元。
而这个我们是按照300元算的,如果照着上面924-1848元算,你还是找个计算器好好地数后面零吧。
劫了一次生辰纲,梁山好汉真够肥好一阵子的了。不过这十万贯也是梁中书的不义之财,也是搜刮来的,权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喜欢文章,欢迎分享,举手之劳点个关注呗。
我来说两句